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世界日報」最近兩、三個月還有兩篇社論可以被拿來讓鄉親們參考(上)

「世界日報」最近兩、三個月還有兩篇社論可以被拿來讓鄉親們參考(上)


來建州網頁的建州兄姊們、台灣鄉親們與台美鄉親們,有時可能會感到納悶,為什麼建州運動所發表的文章有時會張貼或引述「被併吞派」的媒體或「被併吞派」的敗類的報導或評論。

原因是: 我們不以人廢言 。

雖然 「被併吞派」的媒體或 「被併吞派」的敗類常常發表謬論或總是言不及義,但他們偶爾也有佳作,狗嘴偶爾也能吐出象牙,也就是說,他們的言論有時也會有一些參考價值,我們今天準備再張貼「聯合報」在海外所辦的姊妹報---「世界日報」---所發表的兩篇社論,我們且在裡頭加上評註



(一)美為何擴大宣傳台灣關係法35周年?
by 社論
03.16.14 - 06:00 am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制訂簽署35周年,美國在台協會(AIT)選在距1979年4月10日卡特總統簽署該法日子的前35天,每天刊登一張照片,呈現台美關係35年來的強度與深度,及35個美台友誼的重大時刻。AIT在「台灣關係法」的10、20、30周年三個「整壽」都沒有特別做法,為何今年35周年卻大事宣傳?[美國方面的確是在今年擴大舉辦「台灣關係法35周年」的紀念活動 ,台灣建州運動也注意到這一個現象。但我們至今沒有對此事寫過專文,主要的原因是,對此事的看法與解釋的最權威人士薄瑞光的一份講詞尚未被正式以文字的形式發佈。關於今年美國各界所舉辦的有關「台灣關係法」的活動與發言,有不少可被注意及提及之處,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會擇要加以評述。]

AIT官方臉書刊登第一張「台灣關係法」照片,就是法條首頁,以英文記載:「第96屆國會公法第8號,1979年4月10日卡特總統簽署,但本法溯及1979年1月1日起生效」, ---Read More--- 並有「該地區和平與穩定,與美國政治、安全與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也是國際關切之事」等字樣。[ 「該地區和平與穩定,與美國政治、安全與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也是國際關切之事」這幾個字表示「台灣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類似老共經常掛在嘴邊的「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這句話也表示「台灣是我美國的事」,它否定老共那個「台灣是中國的內政」的無恥濫言。]

表面看,AIT似想與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今年2月中旬訪台,下旬即提出一項要求國會重新重視「台灣關係法」的議案有關,想收相互輝映之效,讓美台政府與人民再體認該法對雙方關係與維護西太平洋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性。

惟從近年國際情勢與東亞情勢發展,可看出美國愈來愈重視台灣與美台關係對東亞和平發揮的作用。2011年11月,前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發表演說指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這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制訂「台灣關係法」以來,美方對台灣表達的最強烈表述。雖然喜萊莉已離開國務院,卻極可能成下任總統。她對台灣的認知和定位在美國政治人物中罕見具前瞻性,也可能有高度延續性。[Hillary Clinton在擔任國務卿時,指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這句話十分重要,「聯合報」也注意到了。]

喜萊莉說法不只是口頭的「戰略再保證」,也反映在美國對台灣實際外交政策上。華府隨後不僅派遣高層官員訪台洽談經貿商務、核能安全與援外政策,更讓中華民國在2012年成為美國「免簽證計畫」的第37個成員國。

秉承喜萊莉對台灣的支持,美國官員持續不斷對台灣釋善意。亞太副助卿梅健華去年10月一場演說中指出,美台關係是「全面、持久與互利的關係」。今年2月,亞太副助卿羅素在國會聽證中首次公開讚揚馬英九總統2012年8月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認為台北與東京能簽署「台日漁業協議」、台北與馬尼拉就漁業糾紛與漁權問題談判,及兩岸持續推動和平發展,使台海兩岸成為亞太地區最穩定地區,未來東海和平倡議若能擴大適用範圍,東海地區建立「東海行為準則」,再擴及南海,當為美方所樂見。

北京去年11月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由於語帶威脅外國航空器,美國派兩架B-52轟炸機闖關,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美日韓台應對東海防空識別區採協同立場。羅素表示,中國若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美國將考慮在本區增兵,顯示美國在亞太地區政策作新調整。而北京今年初公布海南島新漁業法,要求外國船隻進入海南島鄰近水域捕魚前須先通報,引起美日菲越等國不滿,要求北京解釋,這些情勢都催化華府強化與亞太國家關係。

這次馬來西亞班機失蹤,美國憑高科技和經驗優勢,掌握許多關鍵情報,卻刻意對馬國政府表達「尊重」態度,與中國疾言厲色質疑馬國政府對比,固然中美政府處境不同,但華府與北京隱性競爭,想拉攏亞太國家的用心也昭然若揭。

此外,美中雙方針對「新型大國關係」內涵、國際議題合作,及雙方能否發展具「可操作性」關係,迄今沒有重大突破。主因在雙方「戰略互疑」積累已久,加上史諾登、歐巴馬最近再會晤達賴等事件,華府與北京因新仇舊恨,不易善了。即使歐巴馬夫人米雪兒即將帶母親和女兒訪大陸,但美中雙方始終有不穩定變數。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評價美俄關係,提到美中政治和戰略關係日益走向對抗,中國領導層如想學普亭,在釣島主權紛爭中動武解決,美國和盟友將如何回應?最關鍵要素是美日間有「美日安保條約」保護,中國或不致學俄國冒險。這個邏輯也存在於某些支持台灣的美國政治人物思維中。[「美中政治和戰略關係日益走向對抗」這個觀察與結論基本上是正確的,這種發展對北京與台灣的傾中敗類不利,但對包括建州運動在內的「反中國併吞台灣」與「反老K賣台」的勢力有利,我們樂見並歡迎這種發展。]

「台灣關係法」眼前難再修正,但美中競爭態勢改變時,它的作用和美日安保條約會很類似。美國在台協會擴大宣傳「台灣關係法」35周年,應非偶然或臨時起意,背後或有微妙和深遠的涵義。[這段結語可圈可點,建州運動這兩、三年來內部有一個共識,即要把注意力從「舊金山和約」轉向「台灣關係法」,並以「台灣關係法」的條文、宗旨與精神做為建州運動的最高行動指導。]


(待續)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