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AIT:美國未替一王兩蔡自組的所謂「台灣X府」背書

AIT:美國未替一王兩蔡自組的所謂「台灣X府」背書

---自組「政府」,雖然可以過足「主席」與「總理」的癮,但他們也隨即面臨必須尋求美國政府給予承認的巨大壓力[這時就不好玩了],但這種連李登輝與陳水扁都辦不到的苦差事,被封為「白宮護台小組召集人」的老先生當然更辦不到。因為辦不到,所以這個所謂「政府」的領導層唯一能做的「正經事」就是認真造假,假戲真做,冀望弄假成真。但做假就不能嚷嚷,嚷嚷必會引來美國政府的關切、忌諱、否認與駁斥,這是自掘墳墓,只會提早玩完。如果不嚷嚷,那也許就還有機會繼續以「美國政府或AIT保持沉默,就表示不反對」的[ "TGUSA"邏輯] 來運作,能運作幾天,就算幾天。但問題是,一王兩蔡面對外界與內部質疑的沉重壓力,所以不能不嚷嚷。當媒體記者問他們「"TGUSA"的行動是否得到美國政府的背書」時,他們不能自打嘴巴,他們必須繼續宣稱「他們的行動有美國政府的背書」。當媒體的報導出來後,就會有更多的媒體記者跑到AIT去查證,這時AIT就只有正式表態。AIT被迫表態的消息在媒體出現時[2014年7月21-22日],就是所謂「台灣X府」的末日。但他們不會收攤,因為總會有少數幾名死忠的台灣鄉親及台美鄉親繼續跟著他們。



在台灣與美國的台灣人與台美人的政治黨派很多,雖然有極少數的黨派不鳥美國政府與AIT,但絕大多數的黨派的領導層都會試圖與美國政府及AIT接觸,其中有一些甚至認為他們應該或必須取得美國政府對他們的組織、主張與提案的支持與背書,特別是若有些人不是組建政黨,而是自組「政府」或者宣稱自己的組織是「政府」,那尋求美國政府的承認與接受或者尋求與美國政府進行「官方接觸」,就成為絕對的必要,否則他們無法在台派中出類拔萃,無法號令台派、台灣人與台美人(無法挾美國天子以令台灣諸侯)。

自組「政府」的人士會有很大的壓力,他們沒有李登輝與陳水扁的資歷、聲望與號召力,為了要發展組織與籌募政治獻金,只好出下下策,他們只有裝神弄鬼,編織謊言與神話,這些謊言大半都在唬弄與欺騙台灣人與台美人,都在宣稱他們自組的「政府」得到美國政府的眷顧、承認與接受,宣稱他們自組的「政府」與美國政府「有官方接觸與往來」,宣稱美國政府對他們的政府的主張、提案與行動給予「支持與背書」,但這些都是子虛烏有,這些都是騙局。

設下騙局的人士當然必須嚷嚷,以便讓台灣人及台美人都誤以為他們真的與美國政府「有官式往來 」或「有政府對政府的接觸」,也都誤以為他們的主張、提案、訴求與行動「有美國政府或AIT的支持、背書、策動或默許」,他們不能不嚷嚷,因為他們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有思考能力的台灣人與台美人、他們自己的幹部與支持者每天都會問: 美國政府到底有沒有或會不會支持我們自組的「政府」?自組的政府若不能提供滿意的答案或一直無法提供滿意的答案,它若不是崩盤,就是永遠小貓兩三隻,台派各社團的領導人永遠把那些自組的「政府」當成三歲小兒的家家酒。

可是這樣的嚷嚷會讓他們死得更快,因為這會引起美國政府及AIT的警覺與忌諱,這也會引來美國政府或AIT的否認或駁斥,而否認或駁斥就會讓他們信用掃地,讓明白真相的幹部與支持者離開,讓潛在的支持者更加裹足不前,雖然他們會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不斷出竉,以繼續唬弄及留住一些死忠的幹部與支持者。




台灣人與台美人的黨派或自組的「政府」可與美國政府或AIT接觸嗎?

當然可以,而且有權。

但台灣人與台美人的黨派或自組的「政府」與美國政府或AIT接觸,就代表美國政府或AIT「支持」它們的主張或對他們的行動給予「默許」嗎?

當然不是。

「台灣關係法」劈頭就說: “To help maintain peac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o promote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uthorizing the continuation of commercial, cultural, and oth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n Taiwan, and for other purposes.”

什麼是”the people on Taiwan”(在台灣的人民)?

當年在「台灣關係法」立法時,參議員Claiborne Pell就對該詞進行權威的解釋: “The newly coined term of art, the ‘people on Taiwan,’ is defined under the bill to include both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and the people governed by those authorities.” (「在台灣的人民」這個詞,包括「在台灣的治理當局」與被這些當局治理的人民。)

「台灣關係法」對「台灣」一詞加以定義: ---Read More--- For purposes of this Act- the term "Taiwan" includes, as the context may require, the islands of Taiwan and the Pescadores, the people on those islands, corporations and other entities and associations created or organized under the laws applied on those islands, and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ior to January 1, 1979, and any successor governing authorities (including political subdivisions, agencies, and instrumentalities thereof). [「台灣」一詞包括---但這定義只適用在「台灣關係法」---在台灣與澎湖群島的人民、依據那些適用在台灣與澎湖群島的法律所創設或組建的法人與其他實體及社團--------。]

我們抬出「台灣關係法」,是要向鄉親們報告: 做為台灣的政治社團或黨派,甚至是自組的「政府」,都可與美國人民[包括美國政府或AIT]接觸,因為你都是「在台灣的人民」。





從美國政府與AIT的實踐來觀察,做為「在台灣的人民」的政治黨派或團體,不管有沒有依據「在台灣的治理當局」的法律組建,都可以與AIT或美國人民(包含美國政府)往來與互動,例如,台灣建州運動與台灣建州運動組織就與美國政府及AIT進行互動。

但若宣稱自己是「政府」的組織,若欲以「政府」的名義與美國政府或AIT進行接觸與互動,那又會是不同的情況,美國政府不會「以官方的形式」與那些宣稱自己是「政府」的組織進行互動,美國政府與AIT也會十分小心,不會掉進那些自組的「政府」所設的局而被利用。




台灣建州運動沒有宣稱自己是「政府」,我們與美國政府及AIT有互動,但我們沒有也不會宣稱這是「官方往來」,我們也沒有詭稱「美國政府或AIT承認我們是政府」,我們在採取任何行動或提出任何主張或提案時,當然不會也不曾宣稱「美國政府或AIT對我們加以支持或默許」 。

建州運動有時會前往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進行請願,這些當然是要對美國政府進行請願,AIT總是很盡責地把我們提出的請願文書忠實地轉呈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


我們進一步請鄉親們讀下面這篇文章:

「美國政府與『台灣建州運動』」
(3/28/2011發表於「外獨網」)

第一部分: 「台灣建州運動」與美國政府

[一 ]

1999年七月上旬,時任總統的李登輝為阻止中國的汪道涵來台以及為阻止因汪來台對台灣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他藉德國的媒體發表了「特殊兩國論」(這是蔡英文等人奉李登輝之命進行研究並做出的結論與建議,獲得李登輝的採納),此論一出,北京十分憤怒,華府十分緊張,「太平洋兩岸三地」雞飛狗跳,北京開始在中國東南地區調動部隊,意圖威脅台灣,並給華盛頓造成壓力。 

在那段風聲鶴唳的期間,「台灣建州運動」兩度前往AIT台北辦事處進行請願,一次在那年的七月下旬,一次在八月中旬。 

[二 ]

八月中旬那次的請願,因為台海情勢緊張,因此幾乎所有主流的平面與電子媒體均到場採訪,可惜(事後輾轉得知)媒體受到新聞局長胡志強的關照,所以對建州派的請願活動及訴求一律冷處理及噤聲。

建州派向美國政府請願,呼籲及請求美國海軍前來台灣周邊海域巡弋,以嚇阻共軍的軍事冒險,並安撫台灣浮動的人心。

建州派那一次在AIT請願,幾乎同時,美國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演習,指揮官召開記者會,表示美國海軍將隨時奉命回到台灣海域,以維護此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位指揮官的發言,在建州派請願的翌日,在台灣所有的主流平面媒體上成為最重要的新聞報導,有的登在頭版,附上巨幅的美國航空母艦照片,有的是頭版頭條,有的是頭版就這麼一條,只有一個主流報紙把這則新聞放在第二版,但佔了幾乎半個版面。 

從建州派的活動不被報導及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指揮官的發言兩件事兜攏來看,台灣與台美鄉親們就很容易能猜到李登輝與胡志強為什麼不讓建州派的請願活動與訴求被台灣媒體報導。 

[三 ]

建州派在該年七月份的請願獲得英文「台北時報」的重視,這篇報導(7/24/1999)又得到日本媒體及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等國的主流媒體派駐在東京、廣州、香港、北京或上海的特派員的注意,他們紛紛前來台灣,訪問建州派,日本「東京廣播公司」更來台拍攝了一部30分鐘的影片,在電視台播放。 

[四]

英文「台北時報」的記者與其他記者都知道,建州派在台灣出現重大的事件就會到AIT去辦活動,去向美國政府請願,去遞聲明及其他文件,這些記者朋友心中難免有一個疑問: AIT及美國政府,真的會收下及閱讀建州派的請願與聲明文件嗎?

可能在台北的媒體記者圈中普遍都有這個疑惑,他們甚至可能在私下交談時都會表示質疑。

因此,在那一天(7/23/1999),英文「台北時報」的記者終於向代表AIT出面接受建州派的請願書與聲明的AIT官員Susan Stahl(她後來曾擔任美國國務卿Condi Rice的發言人)問了一個問題:請問,AIT將會如何處理「台灣建州運動」的請願書與聲明?

在這時,媒體都讓錄音機靠近Susan,大家都要仔細聽她怎麼答覆。

同樣的歷史,由於不同的立場與利益,所以做了不同的選材與編寫,也因此有不同的版本與解釋

同樣的歷史,由於不同的立場與利益,所以做了不同的選材與編寫,也因此有不同的版本與解釋​



只要您是社會菁英、受過歷史學的訓練、或者您是政壇的活躍人士,您就一定知道,同樣的歷史,由於不同的立場與利益,所以做了不同的選材與編寫,也因此有不同的版本與解釋。

以對台灣有施政權(但沒有主權)的政權或政府來說,老K所組建的政府總是自稱「中華民國政府」,雖然在「台灣關係法」下,已不再有所謂的「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政府」,話雖如此,做為「中華民國」的象徵的所謂「憲法」、「國號」、「國旗」與「國歌」,仍然在台灣實際存在與運作,台灣人至今仍然無法將那個體制與那些符碼加以排除,美國政府至今也還沒有把這個棘手的問題加以解決的準備或跡象。在小布希主政的時代,他的第二任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資深主任Dennis Wilder就曾說: 「中華民國是一個多年來多年來未決的問題」。這就造成在美國的法律上不存在所謂的「中華民國」、但所謂的「中華民國」的體制與象徵卻還實際上在台灣存在與運作的奇特現象,這完全沒有邏輯可言。

很顯然,在政治場域中並不講或不崇尚邏輯,倘若邏輯學家所定義與理解的邏輯能在政治領域中存在,它的存在也很微弱或脆弱。倘若「邏輯」能在政治領域中存在,它也有一套與純邏輯不同的法則,但到底它是一套什麼法則呢?建州派的領導層當然知道,只是不能明說,不能宣揚,也不能實踐,倘若我們對那套法則加以宣揚與實踐,那台灣的政治倫理、品質與風氣,只會更加惡化。



在台灣 ,有一派的說法是,現在的國民黨政權仍是流亡政權,我們必須說,對不少台灣人與台美人而言,這種說法是政治正確,所以建州運動不反對也不會反對這種解釋或說法。

但我們的正式立場是: 我們沒有也不會支持這種解釋或說法。

理由是,這樣會造成一種難解的矛盾,道理很簡單,因為在現階段曾經執政的民進黨是一個有再度執政的可能的「台灣人政黨」(「台灣人」指認同台灣的台灣住民,無分族群或所謂的籍貫),倘若它再度在大選中獲勝,並再度組建政府,再度成為「台灣關係法」下的「在台灣的治理當局」(但它在台灣卻還會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人還能稱它為「流亡政府」嗎?當然不能,因為它也是由同一群選民所選出的。若由A組選民透過選舉,給予天命,而組成的B治理當局被許多台灣人與台美人稱為「本土政權」,具有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但同樣由A組選民透過選舉,給予天命,而組成的C治理當局卻被許多台灣人與台美人稱為「流亡政權」,而不具有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與合法性,這樣看起來,似乎存在著難解的矛盾。 ---Read More---

為了解決這種矛盾,建州運動自成立以來,就以「台灣關係法」為解釋的標準,我們對經過普選所產生的、對台灣有施政權的政府,一概稱為「在台灣的治理當局」(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GAT),這是「台灣關係法」所使用的正式稱謂。



台灣建州運動理解到許許多多的台灣人與台美人對「中華民國體制」 、老K所組建的GAT、所謂的「中華民國」與所謂的「中華民國政府 」感到極端的不舒適的現象與事實,所以我們主張: ---Read More--- 在美國所認為的適當時機,藉由美國國會的立法,台灣人民透過兩階段的自決與公投,以和平的方式,讓台灣加入美國,先成為美國的領地,以後再決定是建州還是建國。

只要台灣加入美國,我們台灣人與台美人感到極不舒適的「中華民國體制」、所謂的「中華民國 」與所謂的「中華民國政府」等惱人的存在都能加以排除。

對於現在有幾名台灣人與台美人自組的所謂「政府 」前往台灣的南投草屯去從事某種行動,他們稱現在的GAT為流亡政府,宣稱自己所組的「政府」為「合法政府」,建州運動必須指出: (1)我們對該所謂的「政府」的特殊邏輯及歷史解釋能加以理解及尊重,但我們卻不支持他們的邏輯與歷史解釋,我們同樣地也不支持(甚至是反對)ˇ那仍以「中華民國政府」自稱的集團的特殊邏輯及歷史解釋。(2)我們現階段只根據「台灣關係法」的條文與宗旨與精神、最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及美國最大與最長遠的國家利益來行事。(3)我們現階段支持並樂見民進黨再執政,但我們希望台灣人民與台美人不以民進黨執政為滿足,我們要在台灣人盡力守住台灣的同時,能支持建州運動所提出的主張,讓台灣朝加入美國的方向前進 。



建州運動對台灣主權歸屬的認知是: 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所以我們對「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的台灣大歷史的解釋是: 台灣從日領與日治時代,步入了「準美屬時代」,但尚非「美屬時代」。

因為台灣現在尚非「美屬時代」,所以台灣建州運動才提出台灣前途的第一階段解決方案: 台灣應該成為美國的領地。

在「準美屬時代」,美國是台灣的宗主國(suzerain),台灣是美國的vassal(美國對台灣擁有suzerainty,而非sovereignty),美國是guardian,台灣是ward,美國是台灣的protector,台灣是美國的protectorate,美國是patron ,台灣是client。但請鄉親們注意,美國與台灣這種關係是台灣建州運動對歷史的解釋,這種解釋是從美國政府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後,在台海事務的政策與實踐上推論而得,而非根據美國立法部門的決議或美國行政部門的主張或聲明。建州運動的領導層不會裝神弄鬼,假美國之名,宣稱美國政府授權或授意我們進行這種解釋。建州運動的觀點是,若多數台灣住民與台美人認為我們的詮釋比較有道理且比較能被接受,那我們的詮釋就有權威性且能逐步產生影響力。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台美人盧主義前輩: 台灣和美國的安全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台灣若被攻陷,美國本土的安全也會受到中國的威脅

台美人盧主義前輩: 台灣和美國的安全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台灣若被攻陷,美國本土的安全也會受到中國的威脅



大名鼎鼎的台美人領袖盧主義前輩是台灣獨立運動史上著名的「費城三傑」之一,這「三傑」是: 盧主義、林榮勳、陳以德(1956年1月1日,林榮勳 、陳以德 、盧主義、林錫湖和楊東傑五人在費城成立「台灣人的自由台灣 (Formosans’ Free Formosa) ,簡稱3F」,正式開啟北美洲台灣獨立運動的序幕。1958年1月1日,3F更名為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UFI) ,漢文稱作「台灣獨立聯盟」。UFI成立當天,盧主義被推選為主席。幾個月後,他以李天福 ( Li Thian-hok) 做為筆名,撰寫一篇主張台灣獨立的論文:「中國死巷 ("The China Impasse,A Formosan View")」,在美國《外交季刊 ( Foreign Affairs) 》這個權威刊物獲得刊登,引起各界的矚目,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它是盧前輩的重大成就之一)。

盧前輩的漢文名「主義」與什麼三民主義、共產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這個或那個主義無關,而是因為盧家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家庭(盧家在全台灣島第一個長老教會,即看西街教會做禮拜,創立這個教會的就是在台灣史上與馬偕牧師齊名的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牧師),所以他這一代的盧家子弟有幾個人的名子中間都有一個「主」字,如主安、主義、主典與主榮,這個「主」指的就是天主,用來榮耀天主的恩典。

盧前輩於1932年出生於日領與日治時代的台南州。

關於盧前輩的背景與思想的描寫與介紹,到目前為止,我認為「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所出版的「青春逐夢台灣國」(張炎憲等人主編,2010年出版)那本書可能是最好的,張炎憲他們雖然訪問與介紹了盧主義、周烒明、陳以德-------等五名前輩,但每位所佔的篇幅平均都接近一百頁,所以份量都很夠,絕不是青蜓點水、敷衍了事,有興趣的鄉親不妨去買或找這一本很有看頭的書來看看。

我們今天要藉「青春逐夢台灣國」這本書「盧主義訪談紀錄」中「台灣被併,命運一定慘」(pp. 155-157)這一節,來把盧前輩部分的觀點與思想介紹出來。

//現在很多台美人都有這樣的心態,就是盡量幫忙,台灣人聽不聽,也沒辦法勉強。經常也是會聽到島內的人說: 你們住在美國很安全,住在台灣面對危險的是我們,你們要我們獨立且維持民主,我們會有生命威脅,你們又沒有同樣的問題,你們說的話我們不相信。島內是有這樣的論點,所以身為台美人,要對這件事發言 立場也是很困難,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關心和提供我們的看法做參考,我們畢竟沒有替台灣人決定未來前途的權利。//

//但是做為美國公民,必須對美國盡義務也要擔心美國的未來,而台灣和美國的安全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台灣若被攻陷,美國本土的安全也會受到中國的威脅,所以我當然也應該關心台灣安全和台灣前途,若有機會,我會樂意幫忙,但是我也不能只為台灣著想,還是必須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要是有一天,台灣被交給了中國,台灣就成了美國的敵人,那我當然是站在美國這一邊,我的孩子也都是美國人,我沒有選擇的餘地。那時候台灣的小孩可能都會被徵召入伍,變成解放軍來和美國作戰,我當然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所以我也要盡量幫助台灣,希望台灣不要走上這條路。現在我比較用這樣的立場去思考台灣問題,所以我和美國的學者討論這類事情時,他們總是說: 「嘿,你也是美國人」,他們覺得我的想法和他們非常相似,是以台美人的觀點出發在看待事情,這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我都站在台灣人的立場看事情,間隔將近四十年又開始參與活動 ,我的心情真的和從前不同了。//

//-------十五、二十年後,中國可能就對美國發動核子戰爭,屆時台灣附屬於中國,其命運一定會很慘。就像現在,中國在西藏放了很多核子武器指向印度,--------。印度對中國並沒有威脅,中國還是要去威脅印度,這就是中國人的天性。若台灣被合併,他們肯定會在台灣布置核子武器,到時候美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就必須攻打台灣,到時候台灣的命運必定十分悲慘。//

//我不知道台灣人有沒有想過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有責任的政治家就必須要考慮到這點。像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在”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文章就提及「何時和中國互戰最好?」,-------。他這麼有地位和權威的人,也這麼認真的在討論這個問題,台灣的領導者更應該要考慮,要去思考究竟要親美或親中?----------//

//其實在心理上,我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台灣人,根還是在台灣,對台灣的感情仍然很深。我實在很擔心,中國政府那麼殘忍,萬一真有那麼一天,台灣人不知道要面臨多少災難。------//




我們現在就來對盧前輩在接受訪談時所做的那段談話,來做些評述,讓鄉親們也能順便知道做為建州運動發起人的我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一直是我内心的想法,但過去沒有說或發表,所以大家沒有機會知道。

第一,盧前輩做為一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的美國人,他以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台灣的前途,這是正確的。做為一名美國公民,他必須效忠美國,但他畢竟是台灣來的第一代移民,無法忘情他的母國台灣,對台灣母親用情仍然很深,所以他關懷台灣,並努力要回饋台灣,這種用情與用心十分感人與動人,台灣鄉親應該加以感謝。但他了解到他是美國人,不是台灣人,所以他注意到台灣人所處的特別位置與環境,因而在解決台灣前途這個議題上,與直接面臨狡猾、凶殘與霸道的老共及中國人並因而有與不受中國直接威脅因而沒有安全問題的台美人有不同的思考及策略,他這種為台灣住民設身處地地想的態度很值得台灣住民的讚美與肯定。

第二,一般的台灣住民在思考時,會以「安全」做為最高的關切,這與一般的台美人不同,建州運動的領導層對此有很深切的認識,所以我們在提出台灣前途的解決方案時,一向從「風險最小、成本最低與效益最大」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台灣前途能以和平方式解決,但我們同時堅持「不以犧牲自由、民主、人權、法治但又能確保與增進安全」的方式來解決台灣的前途。

第三,盧前輩從美國的角度與利益出發,來思考台灣問題,這種立場與態度值得台美人鄉親讚美與學習。盧前輩顯然沒有認同與思維混亂與矛盾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盧前輩找到他的安身立命的完美solution ,他讓他的志業與他的國家認同也讓美國的國家利益、台灣人民的利益與他個人的理想做了完美的結合,這正如做為建州運動的我把我個人的志業與理想、台灣人民的利益及美國國家利益做了完美的結合一樣。

第四,台灣被中國併吞,台灣一定會被中國變成一個威脅美國、日本、東亞的軍事基地,這時台灣人就會被老共訓練成與美國、日本及世界為敵的戰士,換言之,台灣會成為美國最先進的傳統武器以及最恐怖的大規模毀滅武器瞄準的地方,一旦中國挑起武裝衝突,台灣與台灣人悲慘的下場不問可知,最慘的是,我們在美國的鄉親的後代必須對付台灣鄉親及他們的後代,這是十分悲慘與恐怖的事。

第五,盧前輩指出,「台灣和美國的安全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台灣若被攻陷,美國本土的安全也會受到中國的威脅」,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台灣關係法」即明確指出: ”It is th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declare that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area are in the ------security-------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e matter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美國的政策是: 表明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安全------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第六,台灣建州運動一向的認知是: (1)台灣人民有無法逃避與推卸的防衛台灣的責任,但卻無力承擔全部的防衛責任,因此,美國必須承擔防衛台灣的大部分責任。(2)台灣的安全最終必須仰賴美國保衛台灣的意願、意志與實力,美國必須確實履行「台灣關係法」中軍售台灣和協助台灣建軍自衛的義務以及維持抵抗中國以武力脅迫及危害台灣的能力。(3)日本也必須負起保衛台灣的部分責任,在美日同盟與安保的體制之下。(4)台灣的安全攸關美國、日本及中國周邊的國家的安全,所以,不僅是美國與日本,連中國周邊的所有東亞國家都必須對台灣的安全加以關切及協助。有鑒於此,建州運動準備在美國組建「美台安全合作理事會」,這個構想在幾年前就已提出,但直到今年,我們才能在美國進行籌組的工作。

第七,由於盧前輩近年來十分重視美國的安全與台灣的安全的關連性,所以,今年(2014)在賓州的East Stroudsburg University舉辦的「第45屆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就是以此為主題。這項設計具體表現在(1)三個主題演講,包括Prof. Aaron Friedberg以”The Future of U.S.-Taiwan Relations”為題的演說、Randall Schriver以”U.S. Rebalance to Asia and Taiwan”為題的演說以及盧前輩以”America’s Security and Taiwan’s Freedom” 為題的演說,(2)張繼昭前輩、賴怡忠、周威霖分別以”Peac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日本及台美關係」與「台美關係及台灣前途」為題的相關演講,還有(3)張繼昭前輩、郭正昭教授和周威霖等三人做為講員、以「台灣的危機與美國的政策」為題的座談會上。



為了向盧前輩致敬,我們今天在台灣建州運動的臉書網頁上特別先將盧前輩在夏令會中宣讀的講稿張貼出來,讓大家先賭為快,但由於這篇很精彩的文章尚未出版,為了尊重與保護盧前輩的著作權,所以請恕我們只能節錄,無法全文照貼。

“America’s Security and Taiwan’s Freedom “(節錄版,若要引述,請註明作者與標題)
July 4, 2014 

© Jay Tsu-yi Loo

I. Appeasement of China will endanger U.S. homeland security 

The rise of China poses grave challenges not only to U.S. national security but ultimately to America’s survival as a fully independent democratic nation. To keep the peace, the U.S. must face this reality, discard the culture of excessive deference to Beijing’s wishes, and implement policies to maintain military superiority, both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including cyber war and space war capabilities; reduce the persistent trade deficit and stanch the flow of U.S. wealth to China; steer China towards democratization, by engaging Chinese civic groups which favor democracy and by preserving Taiwan’s freedom as a model for China to follow; strengthen regional alliances, particularly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engage China in economic and strategic dialogue, to promote fair trade an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II. Abandonment of Taiwan will lead to geostrategic disaster

While Chiang Kai-shek’s troops occupied the island on behalf of allied forces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Japan merely gave up its title to Taiwan and no beneficiary was named. It is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aiwan is still undetermined. Thus,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government which rules Taiwan has no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China’s claim on Taiwan is weak on both historical and legal grounds.[ix]

China wants to acquire Taiwan for two main reasons. Taiwan’s democracy is a threat to the CCP’s autocratic and repressive rule. China needs Taiwan as a military base from which to project power into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If Taiwan were to fall by PLA coercion or internal subversion, the U. S. would suffer a geostrategic disaster.

It is more likely that Chinese acquisition of Taiwan would trigger a chain of events resulting in China’s hegemony over East Asia.


(盧前輩在夏令會中宣讀的講稿,為了尊重與保護盧前輩的著作權,所以請恕我們只能節錄,無法全文照貼)。
III. The relevance of Taiwan’s democracy

Fo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uccessive U.S. presidents have adopted a policy of engagement with China: opening our market to Chinese products, thus enabling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embrac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as a member of the civilized community of nations, thus enhanc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CCP rule 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citizens. This polic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economic reform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and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 democratic China will be friendly toward the U.S. and will not pursue expansionist policy towards its neighbors. Therefore, the U.S., should welcome the emergence of an ever more powerful China.

This theory of a benign China has not panned out. China now claims that the whole South China Sea as its core interest. Beijing continues to impriso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olitical dissidents, including Nobel Laureate Liu Xiaobo.

The CCP abhors democracy as its Nemesis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democratization means the demolition of the Party’s Leninist monopoly of power, whereby the ruling elite and cadres enrich themselves at the expense of ordinary citizens. Second, once the grip on governmental means of coercion is lost, emboldened citizens would demand settlement of accounts for the Party’s past sins, e.g., the endemic malfeasance of party officials and the ten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who perished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ird, the CCP is convinced Western democracy is incompatible with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imperial and hierarchical tradition. Finally, the CCP believes its socialist government is more efficient in achieving national goals such as economic growth, building a powerful military and ultimately world domination.

The preservation of Taiwan as an independent democracy is in accor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U.S. and its democratic allies in Asia precisely because Taiwan’s democracy is a thorn in the side of the CCP. Taiwan is a beacon of hope for those Chinese who aspire to a more open society with rule of law,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religion and in which people can freely elect their officials and representative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aiwan’s experience disproves the fallacy that democratic values are incompatible with Asian culture. An independent Taiwan hinders China’s projection of power into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and safeguards the vital 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for Japan and South Korea. So the preservation of Taiwan’s freedom contributes directly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East Asia and beyond.

IV. China’s growing nuclear capability

The greatest threat to America’s homeland security is not a terrorist attack by a dirty bomb, it is an unexpected nuclear Pearl Harbor! In the late 1990's, a PLA specialist wrote a classified report for the Pentagon’s Office of Net Assessment. The author, an adviser to the Defense Secretary, did the pioneer study of PLA military doctrine. He was worried that the PLA may one day launch a massive nuclear attack against the US and that the US will never anticipate such nuclear surprise attack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ing gone through the KMT’s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aiwan, I would not dismiss out of hand the possibility of PLA launching a nuclear Pearl Harbor against the US homeland. For a prominent American scholar to conceive of such danger is intriguing and surprising.

The Middle Kingdom syndrome and irrational Chinese nationalism combined with the PLA’s growing military capability could pose a grave threat to peace and stability not only of Asia but the whole world. Taiwanese Americans, because of our education, exposure to Chinese culture and experience with the KMT rule, know the Chinese ambition to dominate the world.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oint out the danger of complacency in dealing with the rising China to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V. How can the U.S. safeguard Taiwan’s freedom 

Assuming that Washington has the wisdom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aiwan’s freedom to peace and stability of East Asia and ultimately to the security of the U.S. homeland, what can the U.S. do to preserve Taiwan’s de facto independence from the PRC?

First, the U.S. should make clear its position that the so-called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has no legitimate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Washington should reiterate the U.S. policy that the future of Taiwan must be resolved peacefully and with the express assent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Secon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should work with Congress to speed up the sale of advanced fighters and other weapons useful in resisting a PLA invasion of the island.

Washington should also initiate high level contacts between the militaries of the U.S. and Taiwan, to boost Taiwan’s morale and readiness and to help counter any subversive activities within Taiwan. Such exchanges could include port calls by U.S. navy ships.

Third, the U.S. should actively assist Taiwan in reducing its excessive economic dependence on China. Bringing Taiwan into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t an early stage would help.

Lastly, the U.S. should send high level officials to Taiwan, to meet with opposition parti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civic groups throughout the island,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volatile situation there. The Ma administration continues to push hard for an early unification with China, while opposition to such betrayal is mounting. The resultant social upheaval could well trigger PLA military intervention. The US could be caught off guard by a challenge to its credibility as a Pacific power.

The CCP leadership grasps the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value of Taiwan to China’s expansionist ambitions. Hopefully, U.S. leaders will als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aiwan to American’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will adopt timely measures to forestall a seminal geostrategic disaster for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