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合眾國是票房保證,所以蔡英文必須尋求華府的認證與背書; 北京是票房毒藥,台灣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猥瑣的老共卻死皮賴臉,苦苦糾纏

合眾國是票房保證,所以蔡英文必須尋求華府的認證與背書; 北京是票房毒藥,台灣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猥瑣的老共卻死皮賴臉,苦苦糾纏

---我們在請鄉親們讀蔡英文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以及一篇在CSIS演說的文稿之前,先再讓大家知道建州運動給蔡主席做了什麼建議,大家可以把這些建議與蔡主席在美國發表的文章與演說的內容做個比較,大家會發現,我們的建議大部分都已被融入蔡主席的文章與演說中,但這並非意指我們的文章與建議一定曾經被蔡英文或其幕僚讀過並被採用(就是被他們讀到並被他們採用,他們也不會說),這可能只是「『英雄』所見略同」,因為蔡英文身邊並不乏「知美派」,建州派能掌握的美國語言、思維、大戰略、政策與動向,蔡英文團隊裡的「美國通」沒有理由不能或沒有能力掌握。
由於北京、老共與中國帝國主義者在台海、南海、東海、東亞、西太平洋與全世界挑戰美國所建立或所欲建立的「自由國際秩序」,所以,歐巴馬政府必須戮力執行它所提出的「重返亞洲」的戰略與政策,既然要執行這個戰略與政策,那麼台灣就必須成為美國的盟友或安全夥伴,台灣必須成為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與政策的一個環節或關鍵元素,既然台灣必須也當然要扮演這種角色,那華府與美國人就應該把台灣人視為天然盟友與忠實夥伴,相反地,華府與美國人應該把主張「台海兩岸同屬一中」、意圖賣台的國民黨看成是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世界的共同敵人,至少是潛在的共同敵人。
由於美國與台灣在軍事與安全領域上是protector-protectorate(保護者---被保護地)的關係,而在國際政治上則是patron-client(領主---扈從)、guardian-ward(監護者---被監護者)、甚至是suzerain-vassal state(宗主國---藩屬或附庸)的關係,所以「反中國併吞台灣」的台灣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候選人,除了要向台灣人民進行訴求以外,還要尋求美國政府的背書與美國人民(至少是菁英層)的支持。
所以,理所當然地與天經地義地,做為總統候選人的阿扁與阿英都得向華府進行訴求,說是溝通也可以,說是「應考」也無妨,總之,你一定得去一趟,而且一定得過關,這是相對弱勢的台灣人的處境與國際政治的現實,台灣人現階段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在全世界的國家或政治實體中,與美國有特殊關係的,除台灣之外,還有以色列、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日本幾乎也是)。但可能出任以色列的總理的政治人物、可能出任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或日本的首相的政治人物並不需要在選前跑一趟華府(以色列的總理內唐雅虎最近這一次來華府,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但是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卻必須訪問華府,尋求華府的背書或認可(以後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應該可以或不必跑華盛頓,而是跑北京,他們跑華盛頓是多此一舉,也是公然作假,像「白賊義」就在某一點上很老實,他在擔任行政院長與副總統之前,都跑香港,他跑香港,其實就等於跑北京)。
由於蔡英文跑美國,老共很不是滋味,他們的駐美大使崔某很哀怨、很阿Q地說: 「蔡英文首先要能過得了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考試。」
老共這些人很寶,百般糾纏,成天瘋言瘋語,總說些讓人噴飯的、莫名其妙的、不三不四的話,我們現在請台灣與台美鄉親們來讀一則新聞報導:
「崔天凱:蔡英文要過13億中國人考試」
2015-06-04 03:07:41
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二日電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在華府展開拜會行程,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二日表示,蔡英文首先要能過得了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考試,「她能不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不是含糊其辭的想蒙混過關。」
中共駐美大使館二日舉行新任公使李克新的就任招待會,崔天凱會後受訪時,被問到蔡英文訪美一事指出,中方非常警惕任何可能的台獨動向,「我們也對美方講得很清楚,我們反對任何有台獨傾向到美國來活動,反對美國給他們提供舞台。」
崔天凱質疑,有人說蔡英文是來面試的,但「為什麼有話不能跟對岸的同胞說,要找外國人來面試?」他也指出,「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美國的公開政策也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不管什麼人、到這來有什麼活動,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損害這個原則。」崔天凱說,不應認為任何單一問題會改變、甚至主導中美關係的走向;當然有些問題像涉及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的「台灣問題」,「如果美方做錯了,會影響中美關係走向」。//
鄉親們應該都注意到崔某這廝「為什麼有話不能跟對岸的同胞說,要找外國人來面試?」這句話,這句話逗不逗?這句話除了逗趣外,還兼對台灣人吃豆腐,因為老共喜歡熱臉貼台灣人的冷屁股,喜歡稱台灣人為「中國人」或「同胞」,崔某的意思是: 「我們不都是『中國人』嗎?妳幹嘛有話不跟我們『自己人』說,反而跑到華府跟『外國人』說?」
在台灣前途解決一事上,台灣建州運動從理論的建立開始,就一路要把中國與中國人排除在外。鄉親們應該還會記得,建州運動一直都這麼說: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本宣戰,美國擊敗了日本,佔領與解放了包括台澎在內所有日本統治、佔據或託管的領土或土地。台澎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因此台澎主權的最終歸屬應在美國政府認為的適當時機,由台灣人民透過自決與公投來決定。台灣人民得決定將美國監護的台澎主權拿到自己的手中,脫離美國的監護而獨立建國,或者將仍被美國監護的台澎主權正式交給美國,讓台灣先成為美國的領地,最終成為美國一州。
鄉親們可以看出,在台灣建州運動這項核心論述中,在台灣人尋求完全解放的過程中,完全沒有中國與中國人的角色,即便他們很想湊上一腳。
蔡英文已離開了華盛頓,我們今天要請鄉親們來讀她在美國發表的一篇文章以及一項演說的文稿,要了解蔡英文的想法或政策,這兩篇算是比較權威與正式的參考材料。她與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副顧問、亞洲部資深主任的談話以及她與國務院副國務卿、亞太事務助卿、亞太事務副助卿的談話,則是在閉門會議中的談話(可以合理地假定,蔡英文應已給了美國政府若干承諾。蔡英文在未來的就職演說,會加以反映,這時我們就可以知道她做了什麼承諾。未來的蔡總統若違反這些核心或主要承諾,華府會提醒蔡總統,若蔡總統把華府的提醒當耳邊風,華府就會一條一條地數落她,那時我們也會知道蔡英文在2015年6月給了華府什麼承諾),在沒有被解密之前,外界無法窺知精確與詳細的內容,以後我們若能找到一些蜘絲馬跡,那時再說,總之,不能瞎猜或瞎掰,冒充內行。
我們在請鄉親們讀蔡英文在美國發表的一篇文章以及一項演說的文稿之前,先再讓大家知道建州運動給蔡主席做了什麼建議,大家可以把這些建議與蔡主席在美國發表的文章與正式談話的內容做個比較,大家會發現,我們的建議大部分都已被融入蔡主席的文章與演說中,但這並非意指我們的文章與建議一定曾被蔡英文或其幕僚讀過並被採用(就是被他們讀到並被他們採用,他們也不會說),這可能只是「『英雄』所見略同」,因為蔡英文身邊並不乏「知美派」,建州派能掌握的美國語言、思維、政策與動向,蔡英文團隊沒有理由不能或沒有能力掌握。
台灣建州運動於12/5/2014發表「為了不讓Donilon-Paal-Bush Barrier(丹尼龍-包道格-卜睿哲障礙)再度成為阻碍蔡英文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路障,蔡英文的國安與外交智囊不妨充分運用Hillary-Russel-Medeiros Statements(希拉蕊-羅素-麥艾文談話)」一文,首次給蔡英文提供建議。
在3/24/2015,建州派給蔡英文提出如下的建議:
//對於華府或美方對蔡英文的期待,「台灣建州運動」今天已不擬長篇大論,我們想直截了當地給蔡英文做出如下的建議:
我們認為,蔡英文唯的一的做法是,採取扁馬模式:
(1)在競選期間,為了照顧基本盤,所以必須對台灣的綠營民眾清晰地表明獨或傾獨的立場,向基本盤的民眾做意識形態的訴求。
(2)為了贏得大選,必須獲得最大多數的中間選民的支持,所以必須對中間選民說,「台灣應該維持現狀」,「台灣前途應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來決定,選項得包括『台灣獨立建國』、『台灣加入美國』、『台灣與中國進行政治聯合』」等。
(3)為了得到華府的背書,並進而鞏固綠營的基本盤及鞏固中間選民的支持,必須對華府釋出如下的訊息或做出如下的承諾: 要維持「台海現狀」,要維護「台灣自治」, 要與美國一起維護「台灣關係法體制」及「台海和平」,蔡英文可以給華府「三不」、「四不一沒有」、「五不二沒有」、甚至「六不三沒有」的承諾。
獨派可以加碼,但不可迫令蔡英文總統「宣佈台灣獨立」(除非台海局勢出現對台灣與華府有利的變化),只能給蔡做為迫使華府及北京讓步的籌碼。
建州派可以加碼,讓蔡英文在對付北京時,有更大的迴旋空間,雖然我們堅持把建州做為目標與目的,而不做為其他黨派的工具或籌碼。
但蔡英文無需也不能表明接受「一中原則」、「一中框架」或「九二共識」,因為一接受,綠營的基本盤就全面瓦解,她也就不用選了。//
在4/9/2015,建州派再給蔡英文增加幾個建議:
//台灣建州運動今天對蔡英文的建議要再增加幾個:蔡主席可向歐巴馬政府、美國國會、柯林頓夫人、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承諾,(1)台灣要在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與政策中扮演美國賦給它的關鍵角色,並做出貢獻,(2)台灣會盡全力協助美國維護自由國際秩序 ,(3)台灣會儘速完成加入TPP的前置作業,(4)台灣會向美國提出軍購的要求,以更新或提升主要武器系統,(4)台灣也會做好反制或控管共諜在台灣活動的工作。
有了上述那些承諾,那蔡英文六月這次的華府行應該就會心想事成,滿載而歸,得到她想要的華府的祝福與背書。//
到了4/16/2015,建州派發表「蔡英文今年的華府行,歐巴馬的人馬應該不會再讓她吃排頭與苦頭」一文,已做出「今年蔡英文的華府行應可過關」的初步研判與結論。

在台灣人與台美人的政治圈中與網路政治論壇中,特別是北加州的台美人意見領袖Mr. Allen Kuo所經營的BATA,大家都知道建州派從一開始就支持蔡英文代表民進黨與泛綠陣營參加「在台灣的治理當局」下任的最高領導人的選舉,我們這種表態、立場與主張引起Allen等幾位老朋友的批評,Allen甚至認為「台灣建州運動與周威霖已淪為蔡英文的附屬」了。
我們對Allen等鄉親的指教十分感謝,我們對這些對建州派的負面批評也不以為忤,不過,我們今天要稍微交待及說明一下:我們之所以從一開始就支持蔡英文代表民進黨與泛綠陣營參加在「台灣的治理當局」下任的最高領導人的選舉,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與考量: 第一,蔡英文是當年在李登輝與張榮豐的麾下,研擬與提出「特殊兩國論」的主要角色,她後來也與李登輝、黃昆輝及辜振甫一樣,都拒絕承任與接受有所謂的「九二共識」。她在老共因「兩國論」而又準備在台海胡鬧時,銜命赴華府進行解釋,從那時起,華府就對她有了認識,但也開始建立她「有意改變台海現狀」的印象,這種印象到了2011年她做為「總統候選人」時達到頂點,因為她死也不承認有什麼「九二共識」,歐巴馬的國安團隊認為她可能會與阿扁一樣,又會給華府帶來一些麻煩,所以選擇在她的背後砍她一刀。由於蔡英文否定有什麼「九二共識」,也拒絕接受什麼「一中原則」或「一中框架」,符合了台灣建州運動所堅持的底線,所以我們很早就決定公開表態支持她。第二,民進黨多多少少也有全世界的政黨或政治組織的「菁英政治」與「宮廷政治」的色彩,建州派當然在初始階段就知道蔡英文已被DPP內部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內定為候選人,既然如此,我們就順水推舟,當喜鵲,拒當烏鴉。當喜鵲,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討厭,但當烏鴉,肯定是沒有多少人會喜歡。
在過去這段時間裡,我們時常聽到我們身邊很親近的獨派或台派的朋友們對蔡英文的批評與不信任,我們對這些看法都表示理解與尊重,但我們今天必須說: 我們支持蔡,但沒有說她完美。只要生為人,他或她就不會完美,他或她不會是神[所以「賴神」這種稱呼是極其荒唐的,雖然賴清德是很值得台灣人肯定與支持的政治人物] ,他或她的言行不會盡如人意,我們要說的是,我們不要求全,對於政治與政治人物,我們都不能求全,我們只能在負100與正100之間做選擇。你若以選票選擇希特勒,那就是往選擇負100的方向去思考(指負向的思考),你若以選票選擇李登輝或彭明敏,那就是往選擇正100的方向去思考(指正向的思考)。我們要說的是,蔡英文是一名正向的政治人物,她值得我們來肯定與支持,但我們不能把她當成完美的神去膜拜她,同樣地,我們也不宜因為她在言行與作為上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就全盤否定她或抵死反對她。在民主政治的領域裡,我們只能去找比mediocre(平庸的)要高明些的「正常人」當領袖,而不能去找charismatic、工於造神的、畫山畫水的、大言不慚的野心家來當領袖。此外,我們只能從事piecemeal social and political engineering(零散的社會與政治工程),絕不能從事驚天動地的、欲「畢其功於一役」的革命,因為大敵當前、腹背受敵的台灣人沒有搞革命的空間與條件。
我們既然要給蔡英文提建議,那就要投其所好,也要投華府之所好,亦即要符合蔡英文、台灣人民與華府的利益,這是為了要幫助她得到多數台灣選民的選票以及得到華府的背書,否則說了等於白說。
第一,我們既然要給蔡提建議,而目標是為了協助她當選,那我們就要從蔡英文台灣選民與美國的利益及角度出發,這時我們就不能建議她提出「台灣成為美國領地」的主張,雖然這是台灣建州運動所樂見的。我們看到有些獨派的朋友建議她要有guts,要挺起胸膛,要大聲呼喊獨立建國,另外有些被統派的人渣與垃圾媒體則建議她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但這些建議都是從本位主義與自身的利益出發,說了一大篇,也等於是廢話,我們相信,蔡英文連看都不想看。不過,在我們從蔡英文、台灣選民與美國的利益及角度出發,為她籌謀時,當然也難免引起一些鄉親與朋友的誤解,以及為我們放棄了「台灣加入美國」的主張與初衷,轉而主張「維持現狀」。我們今天必須說清楚,建州派不是主張「維持現狀」,我們之所以現在給蔡英文提出這樣的建議,純是為了協助蔡英文取得華府的信任與支持並得到台灣的中間選民的選票,沒有中間選民的支持,蔡英文不可能獲勝。
第二,基於很多原因與考量,我們認為我們現階段公開支持身處綠營的總統候選人出任台灣的最高領導人,對建州派與多數的台灣人民比較有利,但我們這樣做,當然會引起淺藍鄉親的不滿,在藍營中,的確也有不少淺藍的鄉親從不排除「台灣加入美國」做為選項,他們也是建州運動的支持者或潛在的支持者,雖然他們並沒有如綠營的鄉親一樣,公開支持建州運動或出任建州運動的領導或幹部,不過,總的說,我們公開支持身處綠營的總統候選人出任台灣的最高領導人,對建州派而言,是利大於弊,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第三,雖然藍營的人出任台灣的最高領導人,華府也不許他們改變「台海現狀」,但是他們卻可以透過各種方法與政策,去打開台灣的門戶,給老共大開方便之門,搞「化獨漸統」,最後量變造成質變,因而造成台灣變天赤化或者台灣被推過通往中國地獄的不歸點,台灣人從此要看老共、「在台中國人」與親中敗類的臉色,過著悲慘的日子,因此之故,建州派不可能去支持藍營的「總統候選人」。

現在我們請鄉親們先來讀一篇由台灣的「中央社」發出的報導,然後再請大家讀蔡英文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 ,這是一篇出現在Op-Ed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投書。由於大家先讀漢文的報導,所以我們已無需再做漢文重點翻譯或意譯。
「蔡英文投書美媒 ,談對中關係」 

台灣人民的棄婦「馬英九二」至今仍拋頭露面,在台北街頭嘶聲力竭地叫賣所謂的「九二共識」,到底為了哪樁?

灣人民的棄婦「馬英九二」至今仍拋頭露面,在台北街頭嘶聲力竭地叫賣所謂的「九二共識」,到底為了哪樁?
阿扁在執政時曾說: 關於台灣獨立建國,他辦不到,就是辦不到-----------[3/2/2005「自由時報」報導: 陳水扁總統昨天指出,他必須坦承,在剩下的總統任期中,要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他做不到,因為支持執政黨的立委席次不到半數,縱使有此想法,客觀環境也做不到,「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說,李登輝前總統過去十二年任期沒做到,相信「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但他在執政的後期,則力推「台灣正常化議程」,搞得華府人仰馬翻,雞飛狗跳,也搞到小布希對他十分感冒,這看起來是因為阿扁希望在台灣人之間建立他的歷史地位。馬某繼任後,則不斷侈談令我們台灣人反胃的所謂的 「九二共識」,甚至還夥同老共及一小撮美國的「中華民國派」、「對中調適派」及「與北京建立互信派」,企圖逼迫台灣人吞下那個連包道格都不得不承認僅是「虛構」的所謂「共識」,其目的應該也是企圖在卸任前為自己在中國人之間建立其歷史地位。
由於老K與老共拿著什麼「九二共識」符咒來跟我們台灣人糾纏,同時企圖要把那裡頭的所謂「一中原則」雞毛當做令箭,唬弄我們台灣人,我們台灣人當然要避開,不要在國共畫的圈圈中跟他們玩[我們台灣人不按老共的遊戲規則玩,他們當然會恐嚇我們,會放話說,要我們好看,要讓台海兩岸的關係『地動山搖』],我們直截了當地拿「維護美國定義的台海現狀」跟國共玩,這才是高招,畢竟美國現在還是老大,老共再怎麼窮兇極惡,還是改變不了他們還是老二的事實。
關於什麼「九二共識」,建州運動過去曾發表了幾篇文章加以說明,雖然我們很不屑跟國共玩這種無聊的把戲,但因為過去有一陣子,小布希政府(基於某種特殊的邏輯)及美國國安外交事務界的若干專家學者們(出於某些奇特的動機)也跟老共及老K玩這種遊戲,甚至到今天,還有一、兩個人還把「九二共識」這種鬼東西當成「維護台海和平的萬靈丹」,因而還在台北與華盛頓的街頭叫賣,所以建州派再不情願,也只有再跟他們玩幾把,免得他們覺得太無趣。
為了讓鄉親們知道我們過去說了什麼以及說到哪裡,我們現在必須請鄉親們先讀本文之後的附錄甲與附錄乙,讀完之後,再讀本文的第二節。附錄對包道格坦承所謂的「九二共識」純屬「虛構」、小布希政府怎麼開始唱起「九二共識」這齣戲以及小布希政府的「邏輯」都有加以交待,因此很值得鄉親們再度閱讀。
從馬某尚未就任台灣最高領導人之前以來,他與台灣的被統媒及匪報就日以繼夜地、天花亂墜地吹噓所謂的「九二共識」,所以這個從「蘇婆婆」肚子裡生出來的「鬼娃」就變得非常神奇,它能飛天入海,它能製造各種神蹟。籃營的李英明在「聯合報」為文,夸夸其談地宣稱「『九二共識』可以替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奠定新的阿基米德基點」,是「台海兩岸邁向全球的槓桿支點」[這李某人還真能賣點希臘羅馬]。總之,對馬某及其人馬而言,「九二共識」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讓盲人擁有視力,可以讓瘖啞人開口說話,也可以讓人死而復生,他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我們台灣人不吃他們那一套。
對馬某及其人馬的瘋言瘋語,「自由時報」近年來曾多次在社論抨擊他們妖言惑眾,現在我們就來讀一篇「自由時報」的社論。
「『九二共識』的虛偽與『強盜邏輯』」
自由時報
5/8/2015
//中國國民黨兼任主席朱立倫去了一趟中國,連日來引發爭議不斷。尤其他本週一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一番「台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談話,最受抨擊。台灣人原先期待,主張「一中各表」的朱立倫,在包括「朱習會」的場合,至少要公開表明「中華民國」,既向中國宣示「中華民國」與對岸有所區隔或「求同尊異」,並證明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是瞎掰的「嚎肖話」。不過,假的真不了,朱立倫果然不敢公開一表「中華民國」,只在敘述歷史與讀祭文偷偷夾帶自己國家的國名,難怪「美聯社」要直指「朱支持的九二共識,北京詮釋為對終極統一的承諾」,國際媒體也大都如此解讀。
朱立倫的表現,只是再度印證國共交流以來兩項鐵一般的事實:其一,國民黨人從來不敢在中國明表「中華民國」,這種到中國就發作的軟骨病,從十年前連戰中國行之後無一例外,近年甚至連在台灣遇中國來人也發作,病情不可謂不輕。其次,宣稱要藉交流以改變中國的人,到頭來都只改變自己,傷害台灣尊嚴與利益,民進黨人也不例外。這次「朱習會」雙方表現,只要從中方陪見者六人陣容整齊,國民黨方面除高孔廉曾有中國經驗,其餘都屬外行人,其高下立判,事屬必然。
朱立倫的表現,凸顯了國民黨人還未能深切記取去年太陽花及九合一的教訓,但無論如何,那既屬國民黨再次與民意站在對立面的黨主席演出,後果自負。最離譜的莫過於馬英九總統,連日來不但積極為虛假的「九二共識」辯解,彷彿謊話說多了可自動成真,還拿它強要台灣人民接受;甚至宣稱從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都曾接受「一中各表」,未來總統也不能拒絕。
只得九趴民意支持,且任期只剩一年的馬英九,實在不能再以說出部分事實、斷章取義的自欺欺人方式,作踐自己僅存的公信力。事實上,一九九二年率領我方出席香港會談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回憶錄《勁寒梅香》否認有所謂「九二共識」,強調頂多只是雙方相互理解,各說各話。馬英九可以從政治上對前兩任總統及蔡英文妄加說辭,卻不能否認辜振甫的當事人總結。
應該進一步還原當時經過。當年香港會談,是中國執意加入「一個中國」問題及內涵,但雙方交換十三個版本的表述方案,隨後並有口頭表達方式,都未能達成共識。換句話說,雙方對「一個中國」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各自自由解釋共識是什麼」。這一會談結果,中國方面先是「充分尊重並接受」海基會「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一個中國的含義,後來只強調「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當時有七成五民眾反對接受所謂「一中原則」。
「九二共識」這一名詞,二○○○年經國民黨人蘇起自創,五年後連戰中國行拿去做為推動雙方關係的基礎。馬英九執政後據此加速把台灣推向「終極統一」之路,如今進一步宣稱「九二共識」係「我方提出、對方答應」,還把國統綱領移花接木到香港會談;有如台聯主席黃昆輝所說,香港會談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不只失憶症,還有幻想症」。最根本的,自身不敢「一中各表」,卻拿來批評反對者,且強要他人接受,這恐怕還患了另一項心病:人格分裂症。
台灣有主政者如此,自為中國所樂見。習近平最近先後就此發言,兩個月前宣稱「九二共識」為雙方往來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本週再於「朱習會」強調,否認「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和平與發展。這是就雙方關係預設前提條件,建立在虛幻的基礎之上,且出言恫嚇,為典型的「強盜邏輯」。有如中國的網路百科全書「百度百科」所定義,「強盜邏輯」是邏輯上講不通,卻強詞奪理、蠻不講理的思維方式,是「流氓的邏輯」、「惡棍的邏輯」;強盜的道理就是武力,「要跟強盜講道理就必須把自己變得更強」,否則,「就算我們再有道理,也拗不過強盜邏輯」。就此而言,台灣要變強,顯然須從反對強要人民接受「九二共識」的政客及政黨做起;年輕人近年喊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在此凸顯了其為至理名言。//
讀完「自由時報」的社論,我們再來讀一篇假美國之名、似是而非的「聯合報」社論。我們之所以說它的言論「假美國之名、似是而非」,是因為: 第一,包括柯林頓政府在內的歷屆美國政府所稱的「一中政策」(包括卜睿哲都要受這一政策的約束)都是有特殊意涵的「我們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Our One-China Policy”),這個政策既與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的「台海兩岸同屬一中」的「一中原則」有別,也沒有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第二,「聯合報」社論提及包道格與施藍旗等人,但他們有關的發言均在沒有官職時所為,他們的談話不代表美國,所以,說什麼「美國的『九二共識對台灣有利論』」就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誤導。許多政治評論家或媒體的社論喜歡魚目混珠,把美國在野人士或非官方人士的言論等同於或放大成美國的立場,「聯合報」這篇社論就是很好的例子。
「細看美國的『九二共識對台灣有利論』」

從烏克蘭與羅馬尼亞之間的小國Moldova的國會選舉談到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兼談卜睿哲 (Dr. Richard C. Bush III) 的談話所承載的問題

從烏克蘭與羅馬尼亞之間的小國Moldova的國會選舉談到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兼談卜睿哲 (Dr. Richard C. Bush III) 的談話所承載的問題



Moldova這個小國,相信絕大多數的台灣住民都沒概念,甚至不知其存在,但是同情、關心或支持「台灣建州運動」的台灣住民與台美人應該知道,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要從Moldova說起。

我們以前說談過外高加索地區的小國喬治亞(請大家再度閱讀在底下的附錄欄所張貼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台灣人的『喬治亞教訓』」),我們今天談的小國Moldova (Moldavia,The Republic of Moldova),與喬治亞一樣,在蘇聯崩解前也是蘇聯的加盟共
和國(名為The Moldav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蘇聯崩解後,它於8/27/1991宣佈獨立,首都在Chisinau,主要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人口355萬(約為台灣人口的17%),領土面積33,846平方公里,比台灣稍小,但它其實比台灣小很多,因為台灣有面積不小的、可以耕作或可以造林的山坡地,而且有領海及200海浬的臨接區所構成的廣大海域。

台灣本屬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新中華邪惡帝國」野心勃勃,企圖進行領土擴張,它聲稱在若干地區(包括台灣)擁有「核心利益」,它在四鄰劃定勢力範圍,它也企圖將美國逐出亞太,所以,台灣現在變成美中兩國逐鹿之地。Moldova也是如此,它現在成為一邊是歐洲與美國所結成的西方陣營而另一邊則是從「蘇聯邪惡帝國」蛻變的「俄羅斯邪惡帝國」的競逐之地。

Moldova在這個星期日(比台灣晚一天)舉辦四年一度的國會選舉。台灣的選舉是「反傾中賣台勢力」(親美、親日與親西方的陣營)與「傾中賣台黑暗勢力」的鬥爭,而Moldova的選舉則是「親歐與親美勢力」同「親俄的黑暗勢力」的較量。

為了方便起見,建州運動現在藉西方媒體的報導,來向鄉親們報告與Moldova選舉有關的二、三事。




我們先讀「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Moldova Vote Tests East-West Tension” (「Moldova投票測試東方與西方的緊張關係」,網路版的標題: “Moldova Emerges as Battleground in EU-Russia Struggle”,「Moldova成為歐盟與俄羅斯鬥爭的戰場」)

---Pro-Russia Candidate Barred From Election After Alleged Ties to FSB Emerge

‘The Cold War is back and Moldova is a key battlefield.’ (冷戰已回來,而Moldova是一個關鍵性的戰場)
—Oazu Nikolai, chairman of th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We can’t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vote.’
—Prime Minister Iurie Leancă

By JOE PARKINS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 29, 2014

CHISINAU, Moldova—A Cold War-style spy saga involving guns, gangsters and the Russian security services is roiling this tiny ex-Soviet state before its election, which has become crucial battleground in the tug of war between Europe and Moscow. [一個牽涉槍械、黑幫與俄羅斯安全機關的冷戰形態的諜報戰正在選舉之前攪弄Moldova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而這項選舉已成為歐洲與莫斯科之間的拔河的重要戰場。注: 台灣的選舉則是「美國、日本與西方」同中國之間的戰場。]

Moldova’s election commission on Thursday barred Renato Usatii, a populist pro-Russian candidate, from running in Sunday’s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fter a leaked audio recording appeared to show him discussing his close connections to the FSB, the Russian security service and successor to the KGB. [Moldova的選舉委員會在11/27/2014禁止Renato Usatii參選,在Usatii被發現出現在一卷錄影帶之後。該影帶顯示Usatii與俄羅斯的安全機關FSB有緊密的聯繫。]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political leaders here have long alleged that Mr. Usatii is a front for Russian secret services and criminal gangs—part of a multipronged Russian plan to get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neighbors Ukraine. [Moldova政府官員與政治領袖們長期以來,指控Usatii集團掩護俄羅斯的特工或情報機關以及黑幫,Usatii集團的掩護作業是俄羅斯一項企圖控制Moldova的多目標計劃的一部分。注: 在台灣的藍營與紅營政治人物中,一定或應該存在著不少掩護中國黨、政、軍、警、情、特、黑在台灣進行滲透與顛覆的fronts 。]

The audio recording surfaced as Moldovan police unearthed a cache of weapons and military supplies, including grenade launchers and rifles, in raids on members of a pro-Russian antifascist movement.

Police arrested fiv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but the group’s leader, Grigori Petrenko, fled to Moscow,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Mr. Petrenko, who couldn’t be reached to comment, is also a senior member of Mr. Usatii’s Patria, or Homeland, party. In Moscow, there was no official comment on the news.

The Moldovan election commission said it canceled Patria’s electoral registration and would confiscate some 8 million Leu (about $533,000) illegally donated from abroad to finance its campaign.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Patria party declined to comment.

Mr. Usatii, a 36-year old millionaire, didn’t disput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audio recording but said his comments were taken out of context and that he would appeal the election commission’s decision. He also vowed to organize “street meetings” with his supporters. Mr. Usatii made his fortune in Russia and exploded onto the Moldovan political scene this year, with polls show him winning up to 18% of the national vote with his populist pro-Moscow message.

The recording and police raids created a scandal just two days before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were set to begin in this landlocked country of 3.5 million. Sunday’s elections are widely seen as the most important vote since Moldova declared independence from the crumbling Soviet Union in 1991.

“We can’t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vote. Whatever the result this won’t be over on Monday—it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another difficult chapter,” pro-European Prime Minister Iurie Leancă said in an interview Thursday. “The key ambition has to be to secure the European path…but preventing destabilization has also to be a matter of concern to us.” [親歐的Moldova總理Iurie Lienca說 : 我們不能低估此次國會選舉的重要性,不管此次選舉的結果如何,它的影響必定深遠,它將會是Moldova另一個困難的歷史篇章的開始,Moldova的關鍵企圖心是要確保它的歐洲道路,但是防止(因為親俄的反對派的抗拒所帶來的)不穩定,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值得我們關切的事項。]

即使「鄧小平中共帝國」垮台,後繼的中國也很可能還是台灣、東亞、美國與西方的威脅,只要病態的「大中國主義」餘毒不除

即使「鄧小平中共帝國」垮台,後繼的中國也很可能還是台灣、東亞、美國與西方的威脅,只要病態的「大中國主義」餘毒不除
屬於美國保守派陣營的主流媒體、文宣重鎮「華爾街日報」[在美國的上流社會與知識階層有一種說法: 統治世界的人讀「華爾街日報」,自認為在統治世界的人讀「華盛頓郵報」,自認為應該統治世界的人讀「紐約時報」]的網路版以及美國保守派陣營所經營的重要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網站分別在1/29/2015與1/30/2015刊登了知日派的專家Michael Auslin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此文一出,立即引起美國、台灣、日本、中國、東亞各國政界、智庫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台灣建州派當然也非常重視,我們在美國立即和一些相關的人士交換意見,絕大多數被我們徵詢的人士都同意作者在該文中所指的「經常跑中國的」、「看起應該是一些被歸類為『紅隊』的」美國的中國專家的普遍看法。
中共政權會不會緊張呢?應該會。老共那些領導們自己心裡會有數,您只要看「移民海外、把錢搬到海外」已成為中國人的全民運動,就可略知一二。
Michael 到底說了什麼?他說: 中共政權(也就是鄧小平中共帝國)氣數已盡,它的滅亡時日已進入倒數的階段,美國政府應該開始為這件大事做準備。
Michael 是研究日本與美日關係的專家,他談中國問題,顯然是撈過界,但問題是那些透露訊息的人是常跑北京、親中(或親中共)的「紅隊」,他們為了不得罪老共,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所以不敢、不願也不會發表這種文章,他們選擇讓保守派(「藍隊」)的人來寫,而且要求他們的發言被匿名發表,以免觸怒中共那些頭子。
「中共政權(也就是鄧小平中共帝國)氣數已盡」這種說法倘若是出自美國保守派(「藍隊」)的專家學者的口中,大家比較不會重視或比較不會相信,但若是出自美國的親中派(「紅隊」) 的專家學者的口中,大家就比較會重視或比較會相信,因為中共帝國垮台應該有損那些「紅隊」專家學者的既得利益,他們似乎沒有理由樂見這種事情發生。
我們現在先請台灣與台美鄉親們閱讀Michael發表的文章,不習慣閱讀英文的鄉親們就跳過這一節,直接閱讀第三節的漢文報導:

中國狗咬美國人,不是新聞,美國人咬中國狗,才是新聞: 親中的美國東亞事務學者沈大偉竟然跳出來,豁出去,釋出「老共的統治已走到了盡頭」的訊息

中國狗咬美國人,不是新聞,美國人咬中國狗,才是新聞: 親中的美國東亞事務學者沈大偉竟然跳出來,豁出去,釋出「老共的統治已走到了盡頭」的訊息
第一部分
老共的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於2015 年1 月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美國知華派評估報告」,該報告列出了美國知華派排名中位列前20名的學者,排名第一的是Johns Hopkins的藍普頓教授(David Lampton),第二名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George Washington 大學的沈大偉教授(David Shambaugh),他們都是中國事務專家中的「紅隊」成員,「紅隊」就是親中派、對中妥協派、對中調適派、鴿派、「不要把中國視為敵人,因為這樣就會把中國變成敵人,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派」或對中國姑息派[這些人可總稱為莫名其妙、天真爛漫、誤國誤民派]。
我們一向對「紅隊」的專家學者的言論或主張感到不舒適,因為他們在幫助中國這個「新邪惡帝國」坐大,不過,我們從不會因此而拒絕閱讀他們所發表的文章、報告或論述,也不會以人廢言,我們總是認為應該對他們也公平一些,我們可以這樣說,容或他們的approach、思想、觀念、態度、路線有些可調整的或進步的空間,但他們畢竟還不至於被說成是百分之百的pro-Communist、un-American,雖然他們之中有人過去曾「假和平與穩定之名」,試圖要搞什麼「中程協議」或「和平協議」,把台灣送上「慕尼黑刑台」,要讓台灣成為另一個蘇台德(Sudetenland)。

第二部分
最近太陽竟從西邊出來,讓我們與世人都跌破眼鏡,眼鏡店因而大發利市,「紅隊」的人馬竟然像吃了搖頭丸或威爾鋼一樣,他們竟然開始無所顧忌,不再「畏懼」老共,並開始對老共背後插刀,這種突如其來的「斯巴達逆襲」肯定會讓老共吃不消,一時之間無法回神,老共現在有可能亡黨亡國的烏雲罩頂,軍心渙散,陣腳大亂,當然老共也可能變本加厲,一不做,二不休,對中國人民的思想與言論進行更嚴密的箝制,對中國境內的敵對勢力進行更無情的鎮壓。
我們先來讀與沈大偉有關的一篇報導:
「沈大偉:中國存在國際定位危機」
[日期:2015-03-01]
來源:美國之音作者:斯洋,鬱崗參與網( 
http://canyu.org/n95568c11.aspx )
28.02.2015 08:44
華盛頓—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推出了“奮發有為”的外交新政。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中國外交出現了重大的變化。不過,美國一名著名中國問題學者稱,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問題上,中國則希望對某些領域進行修改和調整,但是,中國目前對“自己究竟是誰,想要什麼”並不明確,存在相當程度的身份定位危機。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2月27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說,中國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定位,對於自己想要什麼並不清楚。
他說:“我想說的是, 中國對自己在全球的定位,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何種角色的看法是自相矛盾,含混不清的, 存在相當嚴重的定位危機。”
沈大偉是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有關中國外交政策演變的一場研討會上這麼說的。這位中國和亞洲事務專家說,中國國內關於中國應對扮演何種國際角色的爭論從2008年就開始,目前還在繼續。
他說,中國的國際定位危機反映在外交關係上,那就是中國的外交行為並沒有連貫性。一方面,人們看到中國領導人參加20國工業集團、聯合國等會議、在全球事務中進行調停斡旋,似乎扮演著“負責任的大國”角色,另一方面,人們又可以看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中國網上民族主義者的好戰言論, 中國在領土問題與鄰國產生爭議,以及中國在偏遠大陸為了獲得資源而進行的“新殖民主義”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國展開更加積極的外交,中國似乎拋棄了前領導人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從“周邊外交”到“新亞洲安全觀”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外界認為,中國一步步在挑戰二戰後美國領導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
沈大偉說, 中國對現存的國際秩序當然有相當的不滿意,但這並不表示中國要推翻整體體系。他說:“現在中國雖然資源還不是那麼豐富,但是卻越來越發達,我們看到一個更具“修正主義”姿態的中國( a more revisionist China)。中國對二戰後自由體系的不滿也越來越顯現。不過,這並不意味中中國想要推翻整個自由體系。我是說,他們對部分體系,經濟體係從整體上說還是很滿意的。至於安全體系,他們從來就沒有滿意過,他們的確在尋求對此做出修改,甚至將其推翻。對於人權和其他社會體系,中國的表現比較模糊,他們可能尋求將其剔除。其他全球治理問題,他們則傾向個案解決。”
他說,1970年代以來,鑑於資源缺乏, 中國選擇了務實的姿態加入了美國領導的國際體系。
具體到在美中關係上,沈大偉說,“ 韜光養晦”還是中國對美國的一個有效運作方式。他說,中國現在所做的是希望“凍結”美國。
他說:“在我看來,中國在美中關係上採用的策略是戰術性的。他們只是'敷衍'或是'凍結'美國。 他們在全球或是亞太區域建立關係的同時,他們的最佳希望,不是'反對'美國,而是'凍結'美國。”
他強調,美國不應該被中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所欺騙。美國現在要做的就是尋求可以合作的領域,同時管理好兩國的“戰略競爭”關係。他還說,在全球治理方面, 中國還不是美國的好夥伴。
布魯金斯學會的這場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專家們還提到,如何對待日漸崛起的中國考驗著美日同盟。 // [報導結束]
真是意外,「紅隊」的大將竟然說「在我看來,中國在美中關係上採用的策略是戰術性的,他們只是『敷衍』或是『凍結』美國」、「美國不應該被中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所欺騙」。這樣看來,紅隊與藍隊對中國的觀點、判斷與策略的差距正在縮小。

第三部分
建州運動在前幾天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現在把其中幾個部分重貼出來:
「鄧小平中共帝國」垮台,後繼的中國也很可能還是台灣、東亞、美國與西方的威脅,只要病態的「大中國主義」餘毒不除
(2/13/2015發表)  

華府的「一中政策」(「我們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內涵

華府的「一中政策」(「我們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內涵
住在北加州的台美人謝鎮寬先生於4/9/2015在英文「台北時報」投書,標題是:“DPP’s ‘one China’ policy?” (民進黨的一中政策?)。由於他探討了「一中政策」這個重要的問題,所以台灣建州運動今天就藉機會再度來探討「一中政策」。
對於台灣建州運動而言,「一個中國」可能只是一個我們可與北京討論的議題,也就是說,對我們而言,所謂的「一個中國」根本達不到「一個中國政策」的層次,當然也就更達不到「一個中國原則」的層次。
對於台灣建州運動而言,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這是完全互不隸屬的兩個地理區域與政治實體,倘若我們有一天也要與北京開始談「一個中國」的議題,那已可說北京是在邀請我們干涉中國的內政了。
美國是有它自己的「一中政策」,在若干年前,建州運動為了釐清若干問題,所以發表了兩篇文章,它們是:
(1)3/31/2008發表的「馬英九當選後新形勢下的『台灣建州運動』」,
(2)4/10/2008發表的「馬英九執政後新形勢下的台灣建州運動(一)」。
在「馬英九當選後新形勢下的『台灣建州運動』」一文的第三章,我們釐清了「美國的一中政策」,詮釋了它的內涵。
現在我們請台灣與台美鄉親來參閱這一章:
第三章: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與「一中政策」
// 凱利助卿在前述的國會證詞中,也指出美國的核心政策,它們是:(1)美國仍然對奠基於「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之上的「一中政策」有承諾,(2)美國不支持台獨,美國不支持會單方改變美國所定義的「台海現狀」的行動,(3)對北京而言,這意指不得對台灣使用武力或威脅要對台灣使用武力,對台北而言,它意指必須在經營台海兩岸關係的所有層面時,均必須審慎,對台海兩岸而言,它意指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言行,來片面改變台灣的地位,(4)美國將繼續根據「台灣關係法」,把適當的防衛性軍事裝備賣給台灣,(5)美國把對台使用武力一事視為嚴重關切,因此,美國將維持其能力,以便抵抗對台灣使用武力或對台灣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脅迫。
凱利上面這一段話告訴我們,美國有它的「一中政策」,而且「一中政策」還是美國的核心政策,他這段話也讓我們了解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的內含。
2006年,國務卿萊斯在美國國會表示: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政策包括「一個中國政策」、「美中三項公報」、「台灣關係法」,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配套。
近年來,美國政府一再宣示的美國台海兩岸政策是:「台灣不獨、中國不武、台海不戰、台海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以此政策加上它有執行此政策之意願與實力,因而得以維護它在台海所建立的秩序。
什麼是「美國的一中政策」?
2004年2月6日,當時的國務院東亞事務副助卿薛瑞福 (Randall G. Schriver) 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上說,「我們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具有幾個要素:
(1)美中三公報,
(2)台灣關係法,
(3)反對使用武力(即台海問題必須和平解決),
(4)不支持台灣獨立,與
(5)對台的「六項保證」。
「六項保證」中有兩項十分重要: ---Read More--- (1)美國不對台灣施加壓力,不迫使台灣與中國談判,(2)美國不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亦即美國不接受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
我們現在來看看「美中三項公報」怎麼說:
(1)在1972年「美中第一份上海公報」中,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知台海兩岸所有中國人均主張只有一個中國而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不挑戰此項立場,它重申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之利益。」
(2)1979年「美中建交公報」說:「美中兩國重申上海公報之原則----------美國政府認知中國方面只有一個中國且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之立場」。
(3)在1982年「美中第二份上海公報」中,美國政府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或干預中國內政或追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之政策」。
在法律與外交術語中,認知與承認截然不同,我們現在來看看「認知」的意含。
(1)1979年,美國參議院對245號決議案的附加意見說:「美國政府已表示,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它也已認知中國所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但美國本身並未同意此一立場」。
(2)1983年11月9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針對參議院第74號決議案的附加意見舉辦聽證會,其中有一項證詞說:「認知」一詞是經過審慎考量、特別選定的,也是依循1972年「上海公報」的相同措辭,這個用語意謂注意到--------但不必然同意---------中國的立場。
這也就是說,在「美中三公報」中,美國政府都沒有接受及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 [第三章結束]
我們接著請鄉親們來閱讀謝先生的大作,我們請大家讀的是漢譯本 ,至於原文英文版則放在附錄一中:
民進黨的一中政策?DPP’s ‘one China’ policy?
[轉載自:台北時報]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15/201504091628241039.htm
[謝鎮寬]於2015-04-09 16:04:04上傳[ ]
民進黨的一中政策?
//4月3日,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過境舊金山,並與舊金山灣區台灣同鄉們餐敘。他向與會鄉親們報告,這次是身為民進黨駐美正式代表,例行定期到華府的訪問。
他指出,作為一個代表理當長駐華府,但因他同時也是民進黨秘書長的雙重身份,所以只能大約每兩個月一次,或當有特殊必要時才走訪。
他向出席餐會鄉親說,這次是一個非常有成效的訪問,按原有規劃見到想見的人,而且交換意見。
他說,民進黨有很多的中國政策,但其中就是沒有所謂的「九二共識」。
然而,一個有關中國的問題被提出:目前有三個熟知名的「一中」政策 - 1)中國說,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ROC說,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3)美國也說,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被承認的政府,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請問民進黨的一中政策是什麼?
吳釗燮精靈地向提問者說,最近柯文哲市長有提到一中,也應該算進出,所以世上有很多很多的一中政策。
但民進黨不在乎有多少一中政策,只相信台灣人民擁有台灣主權,而且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噯,這樣的答覆,對於一些鑽研舊金山和約多年的台美鄉親們,確實是一大困惑,為什麼吳秘書長要虧柯文哲的一中政策:承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所以它不是一個問題。難不成還有其他的中國?顯然,吳釗燮或民進黨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詮釋台灣現況。也許他的答覆是正確,世上有成千上萬的一中政策。但是,因有可能成為台灣的執政當局,民進黨當然有必要,公佈他們的一中政策,和對台灣現況的認知;所謂的只能做不能說,就是黑箱作業,已礙難接受。
事實上,柯市長所提的一中政策,是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觀點。當他被問到一國兩制時,他回答說,為什麼不是兩國一制,當然是指普世價值的民主制度。
當問他關於一個中國政策,他說,這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只世上有一個中國,被國際社會如美國所承認。
一個中國政策,自上海公報簽簽署後,一再被重複引述,也成為美國國務院所遵循,與中國交往的堅定外交政策。它註明,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承認同意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接受,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吳釗燮是台灣人,為什麼要反對呢?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們應該樂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把手言歡,一笑泯恩仇。
中華民國自194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踢出中國亡命台灣,算算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現在該是中華民國回中國老家,讓台灣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中華民國從未擁有過台灣主權,這些年來他們長期留住台灣,那些自認為是中華民國的中國人,應該要感恩台灣人的熱情好客。
有道是嚼果子拜樹頭,嚼米飯拜田園,當知飲水思源。這些在台灣卻自認是中國人者,請高抬貴手,還給台灣人民自主的生存空間。
所以,吳釗燮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去替中國背負內戰的十字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的中國人,在1949年是以戰敗難民身份亡命台灣,現在海峽兩邊的中國人,已經像兄弟般地和好,該是讓他們回家團圓的時候。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終久要屬於台灣人民。
那麼,民進黨兩岸對談的底線是什麼?中國國民黨是屬於中國的政黨,不是台灣,這正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要,堅持捏造的九二共識。除非民進黨也是中國的政黨,否則就不要再自欺欺人。
台灣真的不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也不是台灣。現在該是讓我們來附議美國的中國政策時候,在美中三個聯合公報(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法(針對美國與台灣)的規範下,務實認知,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謝鎮寬
加州海沃//
關於「一個中國」這個問題,最完整的與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應屬「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資深研究員、亞洲安全事務的專家簡淑賢(Shirley A. Kan)所編纂的China/Taiwan: Evolution of the “One China” Policy—Key Statements from Washington, Beijing, and Taipei (‘https://fas.org/sgp/crs/row/RL30341.pdf)。
Shirley每隔一段時間,就會update資料,她最近做update的工作是在 2014年10月10日,有興趣使用她所蒐集的材料進行研究的鄉親,不妨自行前往。
在阿扁執政期間,台灣的外交部委託當時在「傳統基金會」擔任研究員的譚慎格(John J. Tkacik, Jr.)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進行廣泛與深入的研究,「傳統基金會」曾將譚慎格的研究成果出版成冊 ,建州運動也擁有一本。
由於譚慎格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把他發表的一篇論文放在附錄二,有興趣一讀的鄉親讀完,一定會覺得很有幫助。
在附錄三,我們張貼了費浩偉(Harvey Feldman)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文章。在卡特政府與台灣的蔣介石政權斷交後,他奉命起草「台灣關係法」,卡特行政團隊送給國會討論、但被國會大修的那個原始版本就是他起草的,這個版本建築在「台灣法律地位未定」(亦即「台灣不屬於中國」)的基礎上,也是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共識。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
附錄一
DPP’s ‘one China’ policy?

「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小姐於4/24/2015從華盛頓發出一則攸關台灣人民的重大利益的報導,我們台灣人與台美人必須特別加以關注 ---歡迎鄉親們儘速轉發本文

「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小姐於4/24/2015從華盛頓發出一則攸關台灣人民的重大利益的報導,我們台灣人與台美人必須特別加以關注

---歡迎鄉親們儘速轉發本文
「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小姐(Ms. Nadia Tsao)於4/24/2015從華盛頓發出的一則攸關台灣人民的重大利益的報導, 建州運動現在把它轉貼出來:
「朱習會,美方:兩岸互動內容、速度應為人民能接受」
自由時報
2015-04-25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24日報導〕
//針對國共兩黨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於5月4日會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室今天表示,美國歡迎台海兩岸所採取的降低緊張以及改善兩岸關係的步驟。至於兩岸互動的內容、速度和幅度應為兩岸人民所能接受的。
針對「朱習會」,不便具名的國務院官員以背景說明方式在電郵中表示,美國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繼續其建設性的對話,這些發展已經帶來兩岸關係的顯著進展。但兩岸互動的內容、速度和幅度應為兩岸人民所能接受。
華府外交界一般認為「朱習會」將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並進而影響2016年的總統大選。由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情勢至今仍不明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6月上旬訪美時,她的政策將備受美方關注。//[報導結束]
Nadia這則報導的重點是: 「針對『朱習會』,不便具名的國務院官員以背景說明方式在電郵中表示,--------兩岸互動的內容、速度和幅度應為兩岸人民所能接受。」這顯示了美國國務院對正在進行第三度合作、企圖消滅「反中國併吞台灣、反國民黨出賣台灣」的力量的中國國共兩黨給予提醒、節制及可能的警告。
美國國務院這項「背景說明」以及Nadia這項報導來得正是時候,我們台灣人與台美人應該對美國國務院與Nadia表示肯定與感謝。
做為負責任的媒體人Nadia在進行報導時,當然有所本,台灣建州運動現在把國務院發言人室所發的「背景說明」的原文的一部分加以披露,用來增強我們台灣人對華府的信心。我們深信,台灣鄉親在讀到這段原文之後,會知道華府正在關注國共的邪惡圖謀,會知道華府顯然已知道國共「朱習會」對台灣、美國、日本與東亞各國的安全與利益可能帶來的威脅,也會知道華府不會任令國共兩黨就台灣前途的議題與解決進行私了。
“We welcome the steps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have taken to reduce tensions and improve cross-Strait relations. We encourage authorities in Beijing and Taipei to continue their constructive dialogue, which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The content, pace, and scope of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should be acceptable to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美國歡迎台海兩岸所採取的降低緊張以及改善兩岸關係的步驟。美國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繼續其建設性的對話,這些發展已經帶來兩岸關係的顯著進展。至於兩岸互動的內容、速度和幅度應為兩岸人民所能接受的。]
就我們的記憶所及,在往昔,大概除了馬某經常提的所謂「和平協議」那檔事以外,不管馬某做什麼,華府總是答以「美國深受鼓舞」,這種無釐頭的反應在我們台灣人的眼理,可說十分白目,也讓我們台灣人感到極不舒適,現在美國政府總算開了竅,這之間的原因當然絕不只一樁,內情也絕不單純,建州派猜測,華府可能已感到戀姦情熱的中國國共兩黨的不倫戀已然事態嚴重,若不再加以節制的話,會闖下大禍。[倘若華府在此時還不出手,讓在「北京後花園」私會的習朱的鬼胎暗結,生米煮成熟飯,可憐的台灣人一命嗚呼,對一小撮冷血的華府小政客來說,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但若導致西太平洋美國這半壁江山搖搖欲墜,那就誰也擔待不起了。]
從最近事態的發展,絕大多數的台灣住民已可以做出一個結論: 我們非消滅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與「搞被統」的「在台中國人」的黑暗勢力不可,否則那股黑暗勢力永遠是我們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與心腹大患。
要如何消滅那些人渣與敗類呢? 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與台灣住民現階段唯一能做的事是: 透過選舉的手段,把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與搞被統的在台中國人的勢力打成永遠的、邊緣性的、無關緊要的、無足輕重的、無法興風作浪的、被絕大多數台灣住民唾棄的小黨派。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蔡英文今年的華府行,歐巴馬的人馬應該不會再讓她吃排頭與苦頭

蔡英文今年的華府行,歐巴馬的人馬應該不會再讓她吃排頭與苦頭
跟決心賣台的中國國民黨不一樣 ,民進黨與我們台灣人推出的「總統候選人」一定得依例前往華府訪問,獲得華府的背書[現在國民黨這些反台灣與反台灣人民的敗類則一不做,二不休,已完全不顧台灣人民與華府的觀感,完全暴露其反動本質,它的「準總統候選人」已計劃到北京,接受中國那些魔頭的摸頭與冊封,自甘當地方土司與兒皇帝]。我們台灣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台灣的安全與美國的協防或軍事保護有絕對的關係,我們同時也可以推定「歸屬尚未確立的台澎主權至今尚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人[指認同台灣、親美的台灣住民,而非親中、反美、反日的賣台敗類]做為「在台灣的治理當局的最高領導人」以及在他(或她)做為「總統候選人」時,當他(或她)要制訂台海政策時,他(或她)完全無需理會老共或北京的威脅與恐嚇[老共、北京、中國人要的是所謂的「一中原則」、「一中架構」與「九二共識」,但這是我們台灣人無法給的或不能給的 ,一給我們就滅亡],但他(或她)卻必須與華府充分合作,與華府充分溝通,以取得華府的理解或背書。
上一次,也就是在2011年9月,做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來到華府,在與美國若干該管官員進行閉門會議時,她的台海政策沒有得到歐巴馬政府的理解與同意,所以在蔡英文的後腳才剛踏出華盛頓時,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就藉倫敦「金融時報」放出風聲,從背後重重地砍了蔡英文一刀,之後親馬某與親國民黨的包道格還有一些親共的「紅色商人」郭台銘與王雪紅等跟進 ,再補幾刀。
雖然事隔幾年,但建州運動仍然有興趣把「金融時報」當年那篇報導找出來,讓台灣與台美鄉親閱讀一下:
"US concerned about Taiwan candidate"
By Anna Fifield in Washington, Robin Kwong in Taipei and Kathrin Hille in Beijing
The Financial Times
Last updated: September 15, 2011 2:28 pm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warned that a victory by Tsai Ing-wen, the Taiwanese opposition leader, in the island’s January presidential election could raise tensions with China. [歐巴馬行政團隊已警告: 蔡英文在2012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的勝利可能會導致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緊張 。]
A senior US official said Ms Tsai,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leader who is visiting Washington, had sparked concerns about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which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the US.
“She left us with distinct doubts about whether she is both willing and able to continue the stability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region has enjoyed in recent years,” the official told the Financial Times after Ms Tsai met with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這名放風聲的美國政府官員在蔡英文與美國政府官員會晤後,跟「金融時報」說: 蔡英文留給我們一些疑問,我們不知道她是否有意願以及是否有能力維繫台海地區最近幾年來享有的穩定。] ---Read More---
The surprisingly blunt statement comes as the administration is about to notify Congress that it will help Taiwan retrofit its fleet of F-16 fighter jets. The move will anger China even though it is far short of Taipei’s long-running request for new fighters.
For decades the Taiwan Strait has bee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potential flashpoints. While Taiwan has not been controlled by a Beijing-based government for over a century, China calls it an inseparable part of its territory and insists it must be unified eventually, with force if necessary.
But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turnround as Ma Ying-jeou, Taiwan’s president, pursued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while putting aside the thorny issue of the island’s political status. Both sides agree there is “one China”, but have agreed to disagree over the definition of China.
While Ms Tsai wants Taiwan to strengthen its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the US, she has previously promised to “refrain from extreme or radical approache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Chen Shui-bian, the last DPP president, who antagonised Beijing and the US with his push for formal independence. China and Taiwan did not hold any formal negotiations during the eight years of his presidency.
During her visit to Washington, however, Ms Tsai appears to have failed to convince the administration that she would keep the improve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on track.
The US official said that while she understood the need “to avoid gratuitous provocations” of China, it was “far from clear ... that she and her advisers fully appreciate the depth of [Chinese] mistrust of her motives and DPP aspirations”.
Hsiao Bikhim, spokesperson for Ms Tsai, said the US comment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what American officials have told us in our meetings”. She said Ms Tsai had “consistently reiterated the need to work towards the common interest of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that the DPP would adopt a “stable and balanced approach” towards cross-Strait issues.
One Chinese academic who advises Beijing on Taiwan policy said China understood that Ms Tsai was a modera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PP, but added that there was a “risk that she would be driven to back more clearly pro-independence positions under pressure from radicals in her party”.
Beijing has not commented on Ms Tsai’s candidacy. But when she proposed a new formula as a basis for relations with China, it rejected that as “unacceptable” and warned of new turbulence in relations.
已在4/15/2015獲民進黨中執會推舉,正式成為台灣下屆總統大選的候選人的蔡英文今年再度前往華府,希望取得華府的背書與加持時,整個國際環境總的來說,雖然沒有出現比2011年對台灣與蔡較有利的狀況,但的確在一、兩個方面對蔡比較有利,關於這個,請鄉親們參閱「為了不讓Donilon-Paal-Bush Barrier(丹尼龍-包道格-卜睿哲障礙)再度成為阻碍蔡英文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路障,蔡英文的國安與外交智囊不妨充分運用Hillary-Russel-Medeiros Statements(希拉蕊-羅素-麥艾文談話」一文,我們把該文放在附錄中。
蔡英文正式出線後,已有若干美國媒體加以報導,我們今天先跟鄉親們介紹「洛杉磯時報」的報導:
“Her second bid to lead Taiwan”(網路版標題: “Law scholar nominated for Taiwan presidency, could be 1st woman to lead island”)
By RALPH JENNINGS
THE LOS ANGELES TIMES
4/16/2015
Could Taiwan have it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in 2016?
Taiwan’s chief opposition party on Wednesday nominated Tsai Ing-wen, a 58-year-old law scholar, as its candidate for the January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opinion polls show the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graduate who has sketched out a moderate stance toward mainland China as an early favorite in the race.
Tsai advocates dialogue with Beijing, rather than pursuing formal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as her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id when it governed from 2000 to 2008. Still, if elected, she wants Beijing to treat the island of 23 million people as a separate entity, not part of China, when the two sides sit down for talks. [蔡英文主張與北京對話,而非追求台灣正式的獨立,然而,她要北京把台灣做為一個不同的實體看待,而非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建州運動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前再對她增加若干建議

台灣建州運動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前再對她增加若干建議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年六月的華府行已逐漸迫近,由於她上次在華府被蛇咬,所以這次蔡英文、蔡英文的團隊以及所有支持與愛護蔡英文的人可能都難免會忐忑不安,患得患失。
做為蔡主席的先遣部隊的吳昭燮祕書長已經結束了他的華府行,他當然已訪問了一些關鍵性的部門與該管機構的政府官員,甚至是一些重要的國安外交智庫,這些必然會包括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門資深主任Evan Medeiros以及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Daniel R. Russel。
很顯然,吳祕書長已提出了報告,蔡英文與她的團隊的台海政策也因而已大致成形。
我們在昨天已從台灣媒體的報導,看出蔡英文的台海政策的輪廓與方向。
我們把這些報導張貼在文後,做為附錄,台灣鄉親與台美鄉親們讀完之後,可以發現其中有一些與我們先前為蔡主席所做的建議是一樣的。
在最近這幾個月,在美台兩地,甚至在與八竿子也打不著的、nothing to do with Taiwan的北京,都陸陸續續出現一些對蔡英文的期待、建言或警告,很早就表達支持蔡英文的candidacy的台灣建州運動在這幾個月沒有缺席,我們已公開發表了幾篇與這個議題有關的文章。
我們再把3/24/2015所發表的「陳一新投書攪局的事件未了,又來一個下指導棋的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Ms. Barbara Schrage),這些層出不窮的事件凸顯蔡英文炙手可熱,各方看好」一文的一部分張貼出來:
//對於華府或美方對蔡英文的期待,「台灣建州運動」今天已不擬長篇大論,我們想直截了當地給蔡英文做出如下的建議:
我們認為,蔡英文唯的一的做法是,採取扁馬模式:
(1)在競選期間,為了照顧基本盤,所以必須對台灣的綠營民眾清晰地表明獨或傾獨的立場,向基本盤的民眾做意識形態的訴求。
(2)為了贏得大選,必須獲得最大多數的中間選民的支持,所以必須對中間選民說,「台灣應該維持現狀」,「台灣前途應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來決定,選項得包括『台灣獨立建國』、『台灣加入美國』、『台灣與中國進行政治聯合』」等。
(3)為了得到華府的背書,並進而鞏固綠營的基本盤及鞏固中間選民的支持,必須對華府釋出如下的訊息或做出如下的承諾: 要維持「台海現狀」,要維護「台灣自治」, 要與美國一起維護「台灣關係法體制」及「台海和平」,蔡英文可以給華府「三不」、「四不一沒有」、「五不二沒有」、甚至「六不三沒有」的承諾。
獨派可以加碼,但不可迫令蔡英文總統「宣佈台灣獨立」(除非台海局勢出現對台灣與華府有利的變化),只能給蔡做為迫使華府及北京讓步的籌碼。
建州派可以加碼,讓蔡英文在對付北京時,有更大的迴旋空間,雖然我們堅持把建州做為目標與目的,而不做為其他黨派的工具或籌碼。
但蔡英文無需也不能表明接受「一中原則」、「一中框架」或「九二共識」,因為一接受,綠營的基本盤就全面瓦解,她也就不用選了。//
台灣建州運動今天對蔡英文的建議要再增加幾個: ---Read More--- 蔡主席可向歐巴馬政府、美國國會、柯林頓夫人、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承諾,(1)台灣要在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與政策中扮演美國賦給它的關鍵角色,並做出貢獻,(2)台灣會盡全力協助美國維護自由國際秩序 ,(3)台灣會儘速完成加入TPP的前置作業,(4)台灣會向美國提出軍購的要求,以更新或提升主要武器系統,(4)台灣也會做好反制或控管共諜在台灣活動的工作。
有了上述那些承諾,那蔡英文六月這次的華府行應該就會心想事成,滿載而歸,得到她想要的華府的祝福與背書。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
附錄一
蔡英文: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
作者: 劉玉秋 中央廣播電台
2015年4月7日 下午4:47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呼籲民進黨表述,若2016年執政,將不追求法理台獨,並孕育「中華民國決議文」。對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7日)表示,各方關切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意見,她都聽到了;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以及台海的安全,是大家共同的目標,至於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也是社會最大的共識。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在政大教授童振源主編的新書中表示,期待民進黨能夠表述,如果2016年執政,將不追求台灣法理獨立,民進黨內能孕育出「中華民國決議文」。對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7日出席「鄭南榕殉道26周年追思會」受訪表示,這段時間關切兩岸政策的人很多,各方的意見她都聽到了,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大家的目標。蔡英文說:『(原音)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以及台海的安全,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至於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這也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蔡英文致詞時也表示,民進黨的執政縣市與立法院黨團,將持續推動把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
另外,對於阿帕契事件持續延燒,蔡英文對此表示,軍紀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凸顯軍隊需要全面性的革新,讓台灣的國防可以符合現代國家的需要,希望國防部能提出一個務實且具有前瞻性的方法,處理軍隊與國防問題。
蔡英文並表示,民進黨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會缺席,民進黨智庫將在廣徵各方意見後提出看法。

附錄二
蔡英文:兩岸原則為維持現狀
作者: 劉玉秋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5年4月9日 下午6:45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隨海基會訪問團登陸之際,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今天(9日)再度召開,黨主席蔡英文表示,民進黨積極為重返執政做準備,未來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為「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作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9日再度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久未露面的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和邱義仁皆出席,會中邀請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報告日前訪美成果,及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日前赴大陸參訪狀況,也對當前國際情勢進行討論。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會後轉述指出,黨主席蔡英文表示,民進黨非常清楚重返執政必須肩負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特別是維護台海和平的責任,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鄭運鵬說:『(原音)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
蔡英文也表示,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突破國共框架,未來不論台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皆能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
蔡英文也指出,在大選前,會有許多混淆視聽的說法,企圖影響選民、與美方的認知,因此,民進黨會與美方密切溝通,以安定台灣民心。
高雄市長陳菊會後也指出,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對於蔡英文所提出的兩岸原則抱持正面肯定,各縣市成立的「兩岸工作小組」,未來將以更多正面善意累積兩岸友善的氛圍,異中求同。
附錄三
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 是基本原則

為了不讓Donilon-Paal-Bush Barrier(丹尼龍-包道格-卜睿哲障礙)再度成為阻碍蔡英文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路障,蔡英文的國安與外交智囊不妨充分運用Hillary-Russel-Medeiros Statements(希拉蕊-羅素-麥艾文談話)

為了不讓Donilon-Paal-Bush Barrier(丹尼龍-包道格-卜睿哲障礙)再度成為阻碍蔡英文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路障,蔡英文的國安與外交智囊不妨充分運用Hillary-Russel-Medeiros Statements(希拉蕊-羅素-麥艾文談話)
我們重貼這篇於12/5/2014張貼與發表、但無緣無故在網頁上消失的一篇重要文章,請鄉親們重讀。建州運動從去年起,就開始處理與探討蔡英文未來的台海政策的議題,因為我們知道,這是隨著時間的過去、越靠近大選越會被各方關注的重大議題。]
==============================================
為了不讓Donilon-Paal-Bush Barrier(丹尼龍-包道格-卜睿哲障礙)再度成為阻碍蔡英文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路障,蔡英文的國安與外交智囊不妨充分運用Hillary-Russel-Medeiros Statements(希拉蕊-羅素-麥艾文談話)
---與若干年前民進黨一路潰敗且失去政權之後的頭幾年的焦慮與絕望不同,現在綠營的政治人物與民眾普遍沉浸在秋風掃落葉式的勝利與喜悅之中,但是深謀遠慮的的台灣人與台美人會保持平常心,並迅速地把目光轉向2016年的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選舉那兩場戰役。綠營的各路領導人與民眾都必須「將餘勇追窮寇」。我們的「北伐部隊」的先鋒已將桃園及台北市府攻佔(攻佔台北市府的先頭部隊不是綠營的正規軍,而是一支擅長奇襲與逆襲的雜牌部隊與游擊隊),現在則必須整裝,準備攻佔「總統府」與立法院那兩座山頭。
本文就是試圖要協助綠營的總統候選人清除在華府的路障所寫的第一篇文章。
---綠營在這次選戰中,有如摧枯拉朽。枯與朽的一方是以馬英九為首的「聯共制台」的中國國民黨統治集團,而帶領「摧與拉」的力量的一方則是綠營的政治人物及從「反旺中戰役」以來一直在帶領台灣的「公民反抗與不服從運動」(從表面上看,它是追求社會正義與經濟正義的運動,但它的背後則是「反傾中、反賣台、救台灣」的政治運動)的學者與學生領袖,後者是讓台灣與台灣的綠營起死回生、帶領台灣人民「贏回台灣」的關鍵性力量,在後年立委的改選中,若干選區的老朽綠營政治人物必須讓路給這些年輕有為的新世代,並讓這些新世代能及早在各選區從事基層經營。
台灣建州運動於8/10/2014日在「老K與老共似乎打算要從美國反攻台灣,讓被『太陽花學運』打趴的服貿協議及其他相關的陰謀詭計能起死回生」一文中,介紹了柯林頓夫人對台灣的談話:
//對台灣人與台灣人民最有利的發言,來自柯林頓夫人,雖然她發言時已不具官方身份,可是這段談話不失其指標性、權威性與重要性,因為她是美國政壇的重量級人士,而且若無意外,她將會很輕易地取得美國民主黨下屆總統候選人的資格。
我們現在再度藉台灣的「商業周刊」對柯林頓夫人獨家專訪的一項報導來提醒大家:
「希拉蕊:越依賴中國,台灣越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