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關係法談到馬英九最近的奇談怪論 (下)
五
梅建華的台灣政策演說得到各界的關注,其中之一是台北的一名美台關係觀察家與研究者陳一新教授,我們現在把他最近發表的評論文章張貼出來,供鄉親們參考,不管他的評論或解讀有多少或者是否有權威性或公信力:
台美關係升級,美與北京別苗頭?
陳一新世界日報10/13/2013
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梅建華(Kin Moy)日前在華府指出,美國戰略關鍵之一是建立「全面性、持久且互惠」(comprehensive, durable, mutually beneficial)的台美關係。此顯示,台美關係不僅是未如北京所說日益邊緣化,反而獲得進一步升級,未來台北要做的是如何促進雙方努力,讓「全面性、持久且互惠」的台美關係落實。
美國資深官員首次以「全面性」形容美台關係,確實較特殊。不過意義如何展現,仍要進一步觀察美台雙方接下來的作為。首先,台美在外交上,近年來在零意外 (surprise-free)的默契下日趨穩定。馬英九總統倚為左右手的金溥聰出任駐美代表(大使)後,台美關係更是愈走愈順。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甚至罕見地簽署國會通過支持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 ) 的法案,為台灣民航局長沈啟以「貴賓」身分出席ICAO大會,打開一扇大門。
儘管兩岸關係改善,但北京卻一直想方設法阻撓美國對台軍售。遠的不說,從大陸總參謀總長陳炳德、國家主席習近平、國防部長常萬全,到外交部長王毅,每個人訪美時,都提對台軍售問題。
2013年6月初,習近平與歐巴馬在加州陽光莊園舉行非正式峰會,提出「新型大國關係」,主張中、美兩國應發展史所未見的新關係,以免陷入大國政治中弱肉強食的悲劇。美方則提出「新合作模式」,主張雙方能否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端視兩國在國際事務的合作情況而定。
惟自6月以來,無論在北韓、伊朗、防核擴散、敘利亞、釣魚台、南海等問題上,中美兩國的立場仍南轅北轍。即使雙方在朝核、對抗氣候變遷、大陸開放市場等議題上形成一定共識,但在解決實際問題仍困難重重。最近因歐巴馬不克出席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習近平趁機增加對東南亞地區投資與影響力,與印尼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將「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更突顯美中兩國在於亞太地區根深柢固的戰略矛盾。
在這樣的戰略形勢下,梅建華提出美台關係建立在「全面性、持久且互惠」的戰略關之上,就頗有與北京別苗頭的意味。
美國在推動再平衡亞洲政策時,歐巴馬政府也在中國周邊推動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對美國來說,中華民國為亞太地區民主燈塔,若是失去台灣這個民主的象徵,不啻是在與中國大陸軟實力競爭上的重大挫敗。
這也是美國在2012 年提供台灣「免簽證計畫」的主因,作為該計畫第36個成員國,台灣不僅是美國在本區推動民主的重要模範,也能帶動中國大陸的自由思潮。
無論是作為美國的「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或「全面性、持久且互惠夥伴」,台灣都不應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缺席。經建會主委管中閔5日在APEC雙部長會議發言,高分貝爭取台灣加入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這兩個區域性經濟體,他並呼籲APEC及其它區域經濟組織應以更開放態度,而不該以各種理由,排除台灣加入。他強調,區域經濟機制間應具有互補性,而非相斥性,區域經濟機制不該是開放性區域經濟主義的障礙。
在台灣努力推動經貿自由化一段時期後,美國應讓台灣循「先參加、後談判、再執行」談判承諾的「日本模式」,不讓台灣在TPP缺席。
六
陳教授把Kin M. Moy的台灣政策演說解讀為美國在與中國別苗頭,我們倒是認為這是美國行政部門在與親台的立法部門別苗頭,我們擔心的是,這可能是行政部門要親台的眾議院了解行政部門對台灣的重視、親善與照顧,因此要國會不必在「台灣政策法案」中強出頭。
對政治有相當了解的政治工作者或研究者而言,所謂政府的公開發言或聲明並不能做為觀察、研究、了解與判斷的唯一準據,這是政治的現實與常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給了一些以詐騙及斂財為常業的政治神棍編織無法查證與兌現的謊言與神話的機會),建州派對這一點十分清楚,不過,建州派在論政時,常是或總是以政府的公開發言或聲明做為重要的準據,再輔以經過交叉比對而得來的若干內幕資料、未解密的資料或二手資料來做為佐證,但無論如何,我們絕不會像國民黨、共產黨、納粹黨以及台灣和美國一兩個自組的所謂「政府」一樣編織神話與謊言或胡說八道,我們不會胡亂猜測或天馬行空地解釋,我們不會假借美國政府的名義發言,我們不會大言不慚地以美國政府的代理人自居,我們不會偽稱我們得到美國政府的授權來搞詐騙,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或途徑來向台灣人民與台美人進行訴求並爭取他們的認同與支持。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