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德媒 :國民黨課綱微調是為了和北京政府更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08-04-2015

德媒 :國民黨課綱微調是為了和北京政府更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08-04-2015


德國《畫報》(德語:Bild)大篇幅報導台灣反課綱運動,並分析國民黨應是希望透過課程教材改革來與中國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反黑箱課綱微調學生、群眾持續在教育部 前抗議靜坐,引發許多國際媒體關注報導;留德博士、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指出德國《畫報》(德語:Bild)大篇幅報導台灣反課綱運動,並分析國民黨 應是希望透過課程教材改革來與中國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
留德博士、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翻譯德國《畫報》報導反課綱微調內容。(圖擷自李忠憲臉書專頁)
李忠憲在臉書表示,同學們的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希望反課綱的學生們不要沮喪,並指出德國媒體大量報導台灣反課綱的運動,其中德國一般民眾最愛看的《畫報》也大篇幅報導。
據《畫報》報導,在台灣的數百名學生抗議共產中國的影響,他們在週一走上首都台北的街頭,抗議計劃中的教育改革。李忠憲諷刺道,「連德國人都知道這才是我們的首都」。
報導中訪問了德國著名的中國專家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Wagner),他分析,「國民黨希望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與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政策,有更好的投資環境,而民進黨寧可保持事實上獨立台灣的地位。」
報導也針對台灣和中國背景分析以及反課綱微調行動在學生自殺後導致抗議活動升級。
報導稱,「關於歷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教科書中,東亞的爭議由來已久。」瓦格納指出,最有名的是北京抗議日本佔領中國二戰期間,在日本的一些教科書版本的內容,以及最近北京新推出在香港的課本,香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意圖,引起的抗議活動。
針對台灣和中國在政治上的緊張關係,瓦格納表示,北京政府堅持其「有權」和解台灣,並不尊重也否決了台灣大部分人民的聲音。民進黨候選人有很好的機會贏得下屆台灣總統選舉,但北京認為台灣的民主表達意見是毫無意義。
相關連結:德國《畫報》報導
李忠憲臉書全文:
親愛的同學,您們的貢獻讓世界看見台灣,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這個活動是成功的,謝謝您們,不要沮喪,不要再有任何人犧牲,德國媒體大量報導反課綱的運動,以下是德國一般民眾最愛看的畫報報導。
抗議親中國的政治宣傳
台灣學生想阻止新教材
在台灣的數百名學生抗議共產中國的影響,在週一,他們走上首都台北(連德國人都知道這才是我們的首都)的街頭,抗議計劃中的教育改革。
►台灣總統馬英九和他的執政黨國民黨計劃引進新的歷史教科書,其中聯繫台灣和大陸,使不可分割的歷史有理有據。
“背景是國民黨與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在台灣對大陸關係之間的爭議,”德國著名的中國專家,魯道夫·瓦格納教授告訴畫報。“國民黨希望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與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政策,有更好的投資環境,而民進黨寧可保持事實上獨立台灣的地位。”
►背景衝突: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但是,被認為是中國叛離的一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必要時將通過軍事手段統一台灣,”瓦格納教授說。
學生自殺後的抗議活動升級
上週,曾有反對計劃教育改革多次遊行,在被警方拘留的學生自殺後,抗議活動升級:上週五200名學生衝進在台北的教育部,要求與教育部吳思華部長的會談。
在東亞廣泛利用教科書武裝
關於歷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教科書中,東亞的爭議由來已久。瓦格納:“最有名的是北京抗議日本佔領中國二戰期間,在日本的一些教科書版本的內容,以及最近北京新推出在香港的課本,香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意圖,引起的抗議活動。“
類似的效果也發生在台灣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有關他們的國家。他們擔心:“教材是一黨政治宣傳的平台,政府的每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教科書都要改寫,”瓦格納教授說。
台灣和中國在政治上的緊張關係
雖然島上共和國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特點是兩國經濟合作密切,它總是回應有相當大的政治緊張局勢。
瓦格納:“北京政府堅持其「有權」和解台灣,並不尊重也否決了台灣大部分人民的聲音。民進黨候選人有很好的機會贏得下屆台灣總統選舉,但北京認為台灣的民主表達意見是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