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透視中國: 有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嗎?/ BBC/ 2015-6-18

透視中國: 有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嗎?/ BBC/ 2015-6-18
許多評論員認為崛起的中國試圖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劃定勢力範圍,甚至用19世紀美國實行的門羅主義來比喻中國的南海立場。
門羅主義是美國外交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美國崛起的里程碑,以門羅宣言比喻中國說明美國及西方對中國崛起的焦慮。
中國外交部剛表示「不久」將完成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中國在南海填海擴島加劇了同鄰國的緊張關係。台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都對南海島礁有主權伸索,許多島礁被不同國家派兵佔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建造工程「合法、合理而且正當」,這些島礁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也不影響國際法允許的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和飛行權利,也不會對南海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因此不應該受到批評。
但是美國及一些聲稱對該地區有主權的國家認為,中國正在南中國建設用於軍事基地的海島。美國出面呼籲讓中國「立即停止」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地區的建島活動。
遏制中國
被中國主要的外交事務發言人傅瑩稱為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的悲觀派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正試圖從根本上改變當今世界秩序,並且認為只要中國按照現在的方式增長,而且向美國主宰西半球那樣主宰亞洲,中美對抗乃至衝突在所難免,因為美國要聯合中國的周邊國家,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韓國,俄羅斯和越南一起遏制中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訪問日本時表示,中日間存在爭端的、目前受日本控制的釣魚島(尖閣)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與此同時美國在南海 爭端中對越南表示支持,說中國在中越爭議海域部署鑽井平台破壞了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美國對中國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的填海造地行動非常關注中國的行動似乎印證了米爾斯海默的論斷,即更強大的中國會將美國逼出亞洲太平洋地區,就像當初在19世紀崛起的美國將歐洲列強排除出西半球一樣。西方許多評論認為中國崛起會導致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出現。
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是19世紀初美國針對歐洲的外交政策,內容是反對歐洲國家在北美和南美進一步殖民和干涉,美國將此視作侵略行為,而且可能會招致美國出手干涉。
中國在南海主權爭端的立場是反對象美國這樣的所謂「外部力量」介入和干涉。同門羅宣言相似的是,儘管中國反對,並且中國具有僅次於美國的軍費投入(在過去幾年中國軍費都以兩位數增長,去年中國軍費增加了12.2%),但並沒有多少人認為中國具備足夠軍力阻止美國及其盟國介入。
在宣佈門羅宣言初期,美國的海軍和陸軍也沒有能夠阻止歐洲列強介入美洲的實力。但是因為門羅主義符合英帝國的利益,英國皇家海軍成了執行落實門羅主義的唯一力量。
當時是英國皇家海軍在保證海洋中立,促進自由貿易,因為允許歐洲老殖民國家在美洲建殖民地,會對英國自由貿易形成阻礙。
歷史警覺
當然門羅主義發展是一個由開始美國無力執行,發展到美國成為世界強權有力量執行門羅主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先由阻止歐洲列強介入美洲的角色發展到美國自認為有權干涉主宰美洲事務的霸權。
因此許多批評者認為,門羅主義並不像美國自稱的那樣代表了美國的孤立主義,門羅主義從一開始就代表了美國擴張、干涉和宣佈霸權的意圖。以至於到後來冷戰中美國反對共產主義蘇聯介入南美洲,在古巴導彈危機不惜同蘇聯走到核戰爭邊緣,美國的決策者都援引了門羅主義的原則。
因此援引「門羅主義」來理解中國在南海的政策和企圖,自然會引起西方評論員一連串的歷史聯想和深度警覺。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最近講話表達了相關的看法: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令美國智庫和輿論產生焦慮,把中美間的許多問題,包括南海、網絡安全等分歧和和問題加以放大和政治化。
http://www.taiwanjustice.com/%E9%80%8F%E8%A6%96%E4%B8%AD%E5%9C%8B-%E6%9C%89%E4%B8%AD%E5%9C%8B%E7%89%88%E7%9A%84%E3%80%8C%E9%96%80%E7%BE%85%E4%B8%BB%E7%BE%A9%E3%80%8D%E5%97%8E%EF%BC%9F-bbc-20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