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燒香,臨時抱[美利堅]佛腳」、咎由自取的菲律賓人現在正在亡羊補牢,但還是死要面子(上)
[提醒或建議: 本文篇幅不短,不習慣閱讀英文的鄉親或網友請跳過英文]
一
美國繼續在琉球有很強的軍事存在,特別是海軍、海軍陸戰隊與空軍,符合台灣與台灣人的利益。
若美國軍事力量在靠近台灣的菲律賓呂宋島(不是在穆斯林分裂勢力力量強大的菲律賓南部地區)也同時有更強或很強的軍事存在,那就更好,這樣美軍就可對未來可能入侵台灣的共軍形成南北夾擊的作戰態勢,也就是說,反對強大的美國軍事力量存在於琉球與菲律賓的琉球人與菲律賓人越少,對台灣與台灣人越有利,同樣地,若拒阻中國的政治與軍事力量進入台灣的台灣住民越多,對美國、日本與菲律賓也越有利。
基於這個觀點,台灣建州運動今天要來談談菲律賓與美國的安全與軍事合作,我們對這個領域與議題一直都保持高度的興趣,同時也一直密切地觀察。
二
菲律賓人是一個令人不解的民族,在他們在西菲律賓海(南中國海)的島礁被中國佔領以及另外一、兩個島礁又將被中國實際控制後,他們竟責怪美國,說美國沒有盡到保護菲律賓的責任,他們要美國替他們打仗,要美國幫他們守衛在南中國海的島嶼或岩礁,但在這之前,他們又吃飽太閒,竟把美軍趕跑,把美軍基地關閉,,即便現在情勢岌岌可危,絕大多數菲律賓裔美國人以及菲律賓內部有高達80%的民意支持美國的軍事力量較大規模地存在於菲律賓,替他們威嚇中國共軍丑類,還是有一些菲律賓敗類三天兩頭就去示威,焚燒美國國旗。
美國的菁英階層在1850年代,以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白理海軍准將]為代表,計劃領有台灣[‘當時稱Formosa,此名稱一直到 「舊金山和約」都還在使用] 。這個計劃沒有實現,到1895年,大清帝國將Formosa割讓給日本帝國,美國的菁英就已無法再對台灣有什麼領土計劃了[到1940年代,才又有金恩海軍上將等美國菁英重啟攻佔台灣之議]。
美國菁英階層希望在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獲得一處理想的軍事、政治、經貿與文化前進基地的想法必須另尋出口,所以在美國人準備與西班牙進行戰爭時,他們就把菲律賓設計在內,美國準備佔領、統治、教化與提升菲律賓與菲律賓人。
但在西班牙統治的時代,菲律賓就已出現了獨立運動,菲律賓人對西班牙統治者進行武裝革命,美國海軍以杜威將軍(Adm. George Dewey)為首,與菲律賓的獨立力量達成協議,要共同將西班牙勢力逐出。
在西班牙被美國擊敗之後,美國內部雖然出現聲勢不小的反對美國統治與兼併菲律賓的反動力量,但是總的說起來,要兼併菲律賓的聲音與進步力量大過反動力量[反動力量以「反帝國主義」來掩護種族歧視],所以以美國總統William McKinley、海軍部助理部長Theodore Roosevelt(後來擔任副總統並繼任總統)、參議員Henry Cabot Lodge、報老闆William Randolph Hearst等人士為首的美國領導與菁英層為了教化菲律賓人,為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所以決定壓制冥頑不靈的菲律賓獨派。美國派遣大軍,鎮壓與勦滅菲獨份子,這就是美國史所稱的「菲美戰爭」(The Philippine-American War,1899-1902),在這場戰爭中,菲獨份子與菲律賓人死傷慘重,頑固而不受教的菲獨份子與菲律賓土人有十分之一喪生。
美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平定了菲獨的作亂(史稱The Philippine Insurrection),但沒能讓愚頑的菲律賓獨立派完全臣服。
美國一方面以軍事力量勦滅菲獨,另一方面扶植西班牙留下的貴族勢力,這個西班牙留下的社經菁英組成「聯邦黨」(The Federalist Party, The Federal Party),在William Howard Taft (他後來繼Theodore Roosevelt成為美國總統) 的American Insular Government統治菲律賓的時期,積極推動做為美國領地的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
雖然「聯邦黨」在Taft統治菲律賓的時期發展得不錯,但在James Francis Smith擔任Governor-General期間,由於諸多原因,卻突然式微,搞到連「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的主張都無法維繫。雖然他們仍有Taft總統等人士的祝福,但他們最後還是被證明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們在地方的勢力與影響力最後都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固菲獨勢力接收與取代。在菲律賓的歷史上,「聯邦黨」只是曇花一現的政治現象,這是菲律賓人與美國的不幸[一直到今天,菲律賓一直或斷斷續續都存在推動「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的運動、組織與主張,但可惜都無法成為政壇主流]。
在台灣有一些自稱「台灣人」且自組政府的組織,它們的首腦一直在破壞建州運動,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獨派的組織的首腦們通常會在私下對周威霖表示對建州運動的主張的同情,他們對周威霖也表示友善,但由於現實的政治考量,他們最多只能私下表示他們不會反對「台灣加入美國」,但若要讓他們公開站出來支持、推動或領導建州運動,至少在目前,看起來還沒有出現什麼跡象[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直系親屬通常都有美國籍,也大部分住在美國]。
所以,若我們假定美國政府公開表示,美國要接納台灣,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或州,台灣的獨派朋友們應該不會與過去的菲獨份子一樣,拿起武器,與美國對幹,他們應該會順風駛船或見風轉舵,因為「能與台灣的統治與領導菁英階層的家庭一樣擁有美國公民的身份」是廣大的台灣中層與基層民眾的願望與夢想。
在美國的台裔真正會堅持台灣獨立而反對「台灣加入美國」的人士,應該不會超過3%,我們所碰過的最死硬的反對者告訴我們: 若建州派先向台灣人與台美人聲明「台灣最好是獨立建國,但若不能獨立建國,那就加入美國,因為台灣與其被中國統治,不如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死硬的獨派朋友希望建州派先承認「獨立建國」是台灣前途解決的第一選項,而「台灣加入美國」只能是「不得已的第二選項」[但奇怪的是,他們與他們的兒孫都是拿美國護照,而且不肯放棄美國公民的身份]。
不過,問題來了,若建州派說,台灣無法宣佈法理獨立,所以應該加入美國,他們又會抗議,說建州派在打擊台灣人的信心。
由於台灣各行、各業、各界、各族群與各黨派的領導與菁英階層家庭普遍都擁有美國籍,都已完成個別移民的工作,再加上他們在台灣已有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對建州運動的興趣不大,也因此「台灣加入美國」的運動,就與菲律賓當年的「聯邦黨」很不一樣,「台灣加入美國」的運動基本上係由台灣社會的中層出面領導,而其支持基礎是「沒有美國或他國護照做為護身符,期待建州運動成功,以獲得『集體加入美國』的機會的廣大台灣社經弱勢階層民眾」。
一
美國繼續在琉球有很強的軍事存在,特別是海軍、海軍陸戰隊與空軍,符合台灣與台灣人的利益。
若美國軍事力量在靠近台灣的菲律賓呂宋島(不是在穆斯林分裂勢力力量強大的菲律賓南部地區)也同時有更強或很強的軍事存在,那就更好,這樣美軍就可對未來可能入侵台灣的共軍形成南北夾擊的作戰態勢,也就是說,反對強大的美國軍事力量存在於琉球與菲律賓的琉球人與菲律賓人越少,對台灣與台灣人越有利,同樣地,若拒阻中國的政治與軍事力量進入台灣的台灣住民越多,對美國、日本與菲律賓也越有利。
基於這個觀點,台灣建州運動今天要來談談菲律賓與美國的安全與軍事合作,我們對這個領域與議題一直都保持高度的興趣,同時也一直密切地觀察。
二
菲律賓人是一個令人不解的民族,在他們在西菲律賓海(南中國海)的島礁被中國佔領以及另外一、兩個島礁又將被中國實際控制後,他們竟責怪美國,說美國沒有盡到保護菲律賓的責任,他們要美國替他們打仗,要美國幫他們守衛在南中國海的島嶼或岩礁,但在這之前,他們又吃飽太閒,竟把美軍趕跑,把美軍基地關閉,,即便現在情勢岌岌可危,絕大多數菲律賓裔美國人以及菲律賓內部有高達80%的民意支持美國的軍事力量較大規模地存在於菲律賓,替他們威嚇中國共軍丑類,還是有一些菲律賓敗類三天兩頭就去示威,焚燒美國國旗。
美國的菁英階層在1850年代,以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白理海軍准將]為代表,計劃領有台灣[‘當時稱Formosa,此名稱一直到 「舊金山和約」都還在使用] 。這個計劃沒有實現,到1895年,大清帝國將Formosa割讓給日本帝國,美國的菁英就已無法再對台灣有什麼領土計劃了[到1940年代,才又有金恩海軍上將等美國菁英重啟攻佔台灣之議]。
美國菁英階層希望在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獲得一處理想的軍事、政治、經貿與文化前進基地的想法必須另尋出口,所以在美國人準備與西班牙進行戰爭時,他們就把菲律賓設計在內,美國準備佔領、統治、教化與提升菲律賓與菲律賓人。
但在西班牙統治的時代,菲律賓就已出現了獨立運動,菲律賓人對西班牙統治者進行武裝革命,美國海軍以杜威將軍(Adm. George Dewey)為首,與菲律賓的獨立力量達成協議,要共同將西班牙勢力逐出。
在西班牙被美國擊敗之後,美國內部雖然出現聲勢不小的反對美國統治與兼併菲律賓的反動力量,但是總的說起來,要兼併菲律賓的聲音與進步力量大過反動力量[反動力量以「反帝國主義」來掩護種族歧視],所以以美國總統William McKinley、海軍部助理部長Theodore Roosevelt(後來擔任副總統並繼任總統)、參議員Henry Cabot Lodge、報老闆William Randolph Hearst等人士為首的美國領導與菁英層為了教化菲律賓人,為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所以決定壓制冥頑不靈的菲律賓獨派。美國派遣大軍,鎮壓與勦滅菲獨份子,這就是美國史所稱的「菲美戰爭」(The Philippine-American War,1899-1902),在這場戰爭中,菲獨份子與菲律賓人死傷慘重,頑固而不受教的菲獨份子與菲律賓土人有十分之一喪生。
美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平定了菲獨的作亂(史稱The Philippine Insurrection),但沒能讓愚頑的菲律賓獨立派完全臣服。
美國一方面以軍事力量勦滅菲獨,另一方面扶植西班牙留下的貴族勢力,這個西班牙留下的社經菁英組成「聯邦黨」(The Federalist Party, The Federal Party),在William Howard Taft (他後來繼Theodore Roosevelt成為美國總統) 的American Insular Government統治菲律賓的時期,積極推動做為美國領地的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
雖然「聯邦黨」在Taft統治菲律賓的時期發展得不錯,但在James Francis Smith擔任Governor-General期間,由於諸多原因,卻突然式微,搞到連「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的主張都無法維繫。雖然他們仍有Taft總統等人士的祝福,但他們最後還是被證明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們在地方的勢力與影響力最後都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固菲獨勢力接收與取代。在菲律賓的歷史上,「聯邦黨」只是曇花一現的政治現象,這是菲律賓人與美國的不幸[一直到今天,菲律賓一直或斷斷續續都存在推動「菲律賓成為美國一州」的運動、組織與主張,但可惜都無法成為政壇主流]。
在台灣有一些自稱「台灣人」且自組政府的組織,它們的首腦一直在破壞建州運動,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獨派的組織的首腦們通常會在私下對周威霖表示對建州運動的主張的同情,他們對周威霖也表示友善,但由於現實的政治考量,他們最多只能私下表示他們不會反對「台灣加入美國」,但若要讓他們公開站出來支持、推動或領導建州運動,至少在目前,看起來還沒有出現什麼跡象[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直系親屬通常都有美國籍,也大部分住在美國]。
所以,若我們假定美國政府公開表示,美國要接納台灣,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或州,台灣的獨派朋友們應該不會與過去的菲獨份子一樣,拿起武器,與美國對幹,他們應該會順風駛船或見風轉舵,因為「能與台灣的統治與領導菁英階層的家庭一樣擁有美國公民的身份」是廣大的台灣中層與基層民眾的願望與夢想。
在美國的台裔真正會堅持台灣獨立而反對「台灣加入美國」的人士,應該不會超過3%,我們所碰過的最死硬的反對者告訴我們: 若建州派先向台灣人與台美人聲明「台灣最好是獨立建國,但若不能獨立建國,那就加入美國,因為台灣與其被中國統治,不如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死硬的獨派朋友希望建州派先承認「獨立建國」是台灣前途解決的第一選項,而「台灣加入美國」只能是「不得已的第二選項」[但奇怪的是,他們與他們的兒孫都是拿美國護照,而且不肯放棄美國公民的身份]。
不過,問題來了,若建州派說,台灣無法宣佈法理獨立,所以應該加入美國,他們又會抗議,說建州派在打擊台灣人的信心。
由於台灣各行、各業、各界、各族群與各黨派的領導與菁英階層家庭普遍都擁有美國籍,都已完成個別移民的工作,再加上他們在台灣已有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對建州運動的興趣不大,也因此「台灣加入美國」的運動,就與菲律賓當年的「聯邦黨」很不一樣,「台灣加入美國」的運動基本上係由台灣社會的中層出面領導,而其支持基礎是「沒有美國或他國護照做為護身符,期待建州運動成功,以獲得『集體加入美國』的機會的廣大台灣社經弱勢階層民眾」。
(待續)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