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美國政府對 「台灣的經貿議題」、「純屬台灣內政的議題」或「涉及台灣主權的議題」的反應與處理態度及方式不同(下)

美國政府對 「台灣的經貿議題」、「純屬台灣內政的議題」或「涉及台灣主權的議題」的反應與處理態度及方式不同(下)



親中反台[獨]的聯合報系在北美辦的世界日報今天(3/31/2014)發表一篇很值得台灣人與台美人讀的社論該社論的立場當然是反反服貿但是它觸及若干領域它的論辯也從世界大戰略出發不過都是似是而非朝常常閱讀台灣建州運動所發表的文章的鄉親們很容易讀懂聯合報這篇社論的每一個論點[因為建州派從沒忘記要幫助大家有國際觀以及從世界大戰略的角度來觀照台灣所有的問題]同時也很容易察覺它的似是而非

「反服貿效應 或刺激北京硬的更硬?」
世界日報社論 
March 31, 2014 06:00 AM 

台灣反服貿學生號召數十萬黑衫軍上凱達格蘭大道示威,支持服貿的4000白衫軍也上街頭,民主比拚對決和平收場,算是台灣民主的勝利。馬英九總統已同意學生訴求,兩岸監督機制法制化,是學運一大勝利。但學生不認為政府已退讓,占領國會還不肯落幕。這場學運勢將拖緩日後兩岸交流步伐,甚至讓兩岸進入「沼澤區」;學運背後的分離自主意識,可能意味兩岸另一次攤牌的新危機正在醞釀,而北京如何看待和調整對台政策,攸關台海氣氛與形勢。

這場學運可能意味,馬英九執政六年來兩岸快速交流的步伐已中止。大陸讓利「以商圍政」「以經促統」策略,都被台灣民眾翻盤,逐漸行不通了。但就世界形勢看,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一邊,愈拖台灣融入區域和全球經貿步調愈緩慢,競爭力愈低,綜合實力就愈弱。台灣想靠「人民力量」抗拒與大陸經濟整合和政治統合,這場抗爭可能成分水嶺。

而地緣政治和強權競爭格局,也不利台灣。烏克蘭案例暴露美國「重亞輕歐」失策,即「重返與再平衡亞洲」策略造成備多力分,歐巴馬總統日昨談及干預敘利亞問題時坦言,「美國經歷十年兩場戰爭後,存在著(干預外國的)極限」,說明美國今後或須兼顧歐洲,相對影響亞洲布局,降低對東亞和台灣的關注和支持力道。台灣「拒中反統」意識如過度膨脹,主客觀優勢和籌碼都不多,將無異逼北京攤牌。

這場「太陽花」學運,和90年代「野百合」學運,同樣標誌台灣民主的里程碑。這樣說無關乎褒貶,而是客觀上,野百合反對「萬年國會」、主張廢除憲法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提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催生後來連串政治改革。太陽花學運則反映新世代恐懼和反抗大陸兼併,也反對馬政府融入大中華經濟圈的先經後政路線,即使反服貿和民進黨台獨路線刻意區隔,卻有潛在結合的可能,何況學運領袖多具綠營背景,有人還明白主張「台灣獨立」。

反服貿雖不能和台獨畫上等號,但情勢演變和醞釀,效應將漸與台獨殊途同歸,互為表裡。它想中止馬政府六年來的路線,用台灣人經濟生存權、生活自主權、新世代競爭力和台灣尊嚴、自主、不能投降等訴求作包裝,暗合台灣逾85%民眾贊成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卻可能成大陸收斂善意、軟硬兼逼台灣的分水嶺事件。

新問題已出現:一,大陸如何區隔看待反服貿和台獨意識?藍營顯然極力避免讓兩者掛鉤,北京卻不一定這樣看。「環球時報」已倡議服貿協議決不能重談讓步,大陸民眾驚訝對台讓步這麼多,卻換得學運反對的結果,可能影響和阻撓北京日後對台續施善意。

二、政治對決難免。反服貿和民進黨反交流、鎖國主張合流,台灣可能重演「緩統」和「緩獨」的政治對決。尤其馬政府被迫同意兩岸監督機制立法,等於設置交流「路障」,意味兩岸快速交流已成「過去式」。今後兩岸關係進展必然緩慢,社會動員頻繁,島內、兩岸都面臨新的攤牌。

三、台灣用民主和人民力量對抗大陸政經攻勢,能收效多少?學運除了「守護民主」和個別的仇中標語外,刻意淡化政治、強化跨黨派色彩,但背後意識形態各方心知肚明。「台灣民主」對抗「大陸集權」並不具優勢,大陸無論中共一黨專政或即使完成民主化,13億人都不可能同意台灣「拒中反統」。台灣「迷戀」民主,誤認民主手段可爭取國際支持,但經貿議題國際不太可能插手,台灣將進退不得。

四、台灣怕大陸競爭、唯恐大陸太大,交流最終必然吃掉台灣,這是集體心病。服貿協議往下拖,兩岸後續談判止步,骨牌效應最終受害的卻是台灣。軟性策略如果走不通,北京可能改弦易轍,台灣新世代公民運動證明北京建立「不可逆轉」的兩岸關係期望已落空。胡錦濤時代對台「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並未出現,但時空已變,習近平作風不同於胡溫,學運是否逼北京「硬的」出手,台灣千萬別掉以輕心,逼自己攤牌。

馬英九記者會期盼「天佑台灣」,何其無奈和無力。但台灣不能靠天、也不能全靠美國,只能靠自己。僵局再持續是福是禍,答案不難推演。 




與「反服貿」這種經貿議題或「純屬台灣內政」的議題不同,倘若華府認為台灣的治理當局或北京正在片面改變美國所定義的「台海現狀」或有改變「台海現狀」之虞,華府就會出面干預。

例如,日前北京假美國之名,企圖偷竊「美國所監護的台灣主權」,美國政府有關當局就立即出面干預。關於這個事件與議題,「台灣建州運動」已於3/28/2014與3/29/2014發表了兩篇文章,幫助鄉親們了解狀況,建州運動在這方面不會失職,在這方面,我們敢說我們比台灣人及台美人的任何其他黨派都要稱職與盡責。

我們現在再請大家閱讀今天(3/31/2014) 「大紀元時報」
的報導: ---Read More--- 

「白宮罕見批評中共篡改奧巴馬對台灣立場」
大紀元時報
3/31/2014

---中共外交部有意歪曲、篡改奧巴馬對台立場,這種行為不受歡


【大紀元2014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辰美國華盛頓DC報導)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3月28日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美中建交35週年的研討會上,罕見批評中共外交部在通告中公開篡改奧巴馬對台灣立場。他強調,美國對台灣的立場和承諾不變。麥艾文同時坦誠美中關係存在很多困難和分歧,富有挑戰。 

中共外交部篡改奧巴馬對台立場 

麥艾文說:「拿台灣來舉例。美國的立場眾所周知」。奧巴馬和習近平「本週在荷蘭剛剛會面,並討論了台灣問題,雙方的意見交換正如外界所預期的——習近平闡述了他的立場,奧巴馬闡述了美國的立場。」 

「但是不幸的是,在兩國領導人的會面之後,中共外交部發佈的公告有意歪曲、篡改奧巴馬對台灣的立場,(讓外界看起來)有所改變,(事實上)美國的立場沒有發生改變。這樣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這滋長了美中兩國之間的不信任。無益於中方達成目的。」 

中國應該「關注於贏得台灣人民的民心,而不是讓他們產生美對台灣政策改變的不安全感。」 「中共對奧習會的描述,與美國公開的說法不同。」 

美堅定承諾《台灣關係法》

「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是美中建交35週年,同時是《台灣關係法》35週年,這已經成為美國的法律,和6項保證一起,這一直是美國所堅定承諾的。」 

台灣關係法(ACT)非常重要,「這是美國對台灣人民的福祉、安全、經濟、國際空間承諾的持久體現。」 

「美國在台灣問題和平解決上有著持久的利益。」他建議,北京當局方面應當改善和台灣之間的關係。 

本月,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 R-CA)在主持國會聽證時表示,台灣關係法是主導美國與台灣重要關係的法律框架,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堅定承諾並支持繼續深化美台雙邊關係。 
(責任編輯:李緣)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