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馬英九執政後新形勢下的台灣建州運動(一)
撰述人:周威霖(「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
2009年4月10日發表
一、前言
二、馬英九對美國政府的承諾
三、馬英九政權是否正在改變台海戰略情勢
(甲)各方對馬英九的看法
(乙)逐項檢驗馬政權的大政方針與對中政策
(1)對美軍購、台灣建軍與中台軍事互信機制
(2)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3)和平協議或中程協議
(4)化獨漸統、終極統一
(5)CEFA與兩岸共同市場
四、美國現階段在台海仍持兩手策略,但可能在進行微調
五、美國對台灣前途是否有終局安排
六、「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的策略與做法
一、前言
本文延續撰述人先前所發表的「馬英九當選後新形勢下的台灣建州運
本文對馬英九團隊的施政所提出的檢驗標準是:(1)它的施政是否
二、馬英九對美國政府的承諾
2006年3月22日,擔任台北市長兼國民黨主席、已取得國民黨
馬在美期間,對美國就當選後會履行什麼承諾的真實與詳細內容,外
馬該次訪美,見到了當時小布希政府台海政策的最高實際操盤人美國
據說左副卿對馬的陳述與保證感到很滿意,也很欣慰,這種說法應屬
馬給左副卿的「五要五不」承諾,其中包括了「不統、不獨、不武」
在大選前,與中共進行第三度合作的國民黨為了勝選,矯情地與欺世
2008年5月20日,馬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我們將以最符合台
由於這是公開發表的主張,所以比較可信,雖然在政治場域中,有時
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充分配合了華府的台海政策,「
馬十分機伶與聰明,他跟華府及世界各地來台的訪客與媒體不斷表示
2008年5月22日,馬表示,他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合
必須指出,馬的「不 統、不獨、不武」政策得到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馬政府在2008
2008年3月22日,馬當選那一天,小布希總統具名發表一份聲
前面我們說,馬把左副卿的「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那個美中 交往的最高指導方針巧妙地加以借用,並藉此將台灣納入此一和平架
應該指出,美國做為一個世界霸權,美國做為一個台海秩序的創造者
附錄二:
三、馬英九政權是否正在改變台海戰略情勢
(甲)各方對馬英九的看法
根據台美關係專家陳一新教授的分析(「兩岸開啟大戰略」一文,中
(1)台灣將美國視為最重要的盟邦,因此馬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必
(2)台灣也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因此把恢復兩岸談判機
(3)針對台美關係,台北是以兩岸關係的進度為權力運作的槓桿,
(4)針對台海兩岸關係,台北則以台美安全與台美經貿關係作為後
(5)台北新戰略思維的基本操作方式,就是台美關係與台海兩岸關
陳教授這項分析基本上正確反映了馬政權的戰略思維,但是接下來,
這套戰略思維若稍微調整一下,對「台灣建州運動」而言,才具有可
大家都知道,在國民黨或馬英九這種統派的執政下,台灣與中國進行
台灣的獨派或民進黨執政,和統派或國民黨執政一樣,在台灣人民的
也許有人會質疑我們的說法,會認為台灣加入美國、美中關係會惡化
從陳教授的分析看來,在馬英九執政下的台灣仍會是美國西太平洋防
但是台灣綠營的領導與菁英層普遍認為,馬政權的施政事實上已在改
2008年6月5日,日本「讀賣新聞」刊載對馬英九的專訪,在一
東吳大學教授羅致政於2008年6月21日在「自由時報」發表「
什麼是「台灣內部的民間力量」?這當然是指「反中國併吞台灣的力
在羅致政發表他那篇代表綠營的主流觀點的文章後不久,亦即在20
什麼是「協力對抗第三國」?
綠營的賴怡忠於2008年7月26日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美日
馬英九執政後,美國的金融秩序與經濟發展爆發了嚴重的問題,已接
例如,在2008年7月30日,小布希在白宮表示,目前美中台關
2009年1月上任的歐巴馬民主黨新政府當然就更不用說了。2月
2008年12月7日,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
馬英九的對中政策當然也會受到質疑,美國國會研究處兩岸問題專家
在馬英九當選後及執政前這段期間,「威爾遜中心」有一場研討會,
在馬當選及執政後,台灣本土人士與民進黨人士對馬的解讀和認知與
在美國學界的反應中,很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特殊的喬治城大學的沙特
沙特又說:「兩岸和解固然好,但----------如果台灣未
沙特看起來與許多台灣人一樣,十分焦慮。他對馬英九對中國一頭熱
沙特教授的意思是:美 國政府支持馬英九的對中傾斜政策,對中國對台進行外交孤立毫無作
對沙特教授而言,由於搞「化獨漸統、終極統一」的馬英九的執政再
前面提過,沙特教授曾說,「台灣在美中兩強之間,是處於弱勢 ,自己要搞清楚美國的根本利益,若馬政府未來背離美國利益,而與
針對沙特的觀點與建議,美國兩名台海事務專家卜睿哲與容安瀾(A
卜與容二人很顯然對台灣的選民的智慧與判斷過於樂觀,他們還尚未
不管沙特教授這一派的人士如何憂心,不管綠營人士如何憂憤,美國
薄瑞光在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晤時,並不贊成民進黨與綠營「在馬
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的時代,美國政府給「台灣法理獨立」及「台
(乙)逐項檢驗馬政權的大政方針與對中政策
在逐項檢驗馬政權的大政方針與對中政策之前,我們先來檢視馬英九
馬英九在他的就職演說中談到及承諾:(1)他要「堅持開放,大幅
胡錦濤在2008年除夕對馬的公開談話做出全面性回應,其要點包
在「台灣關係法」即將屆滿三十周年之際,AIT理事主席薄瑞光來
華府幾乎完全不理會也不尊重綠營人士的認知判斷觀點與感受可能的
(1)對美軍購、台灣建軍與中台軍事互信機制
在陳水扁執政初期,小布希總統就批准了台灣的大宗軍購案,但由於
經過長期的延宕與不確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於2008年7月18
對於台灣的建軍,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辛恩(James Sinn)在2007年12月表示,從防衛的觀點看,防止台海兩
在2009年3月4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及安全審議委員會」舉
談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馬政府的國防部長在立法院報告時指出,「
關於中國對台的飛彈部署,美國認為,這是對台灣的最大威脅,但美
我們覺得十分好奇的是,中國從不放棄對台主張主權,也從不放棄對
(2)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何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北京、馬政權及綠營的認知與解
國民黨與馬英九所認知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中 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5年3月4日提出「胡四點」時說,「只
2008年3月26日,小布希總統與胡錦濤通電話,事後白宮國家
從整個事件看起來,這是馬英九與蘇起敲鑼打鼓打頭陣,再由白宮國
對華府而言,「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用哈德利的
事理至為明顯,北京從來容不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它怎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必須了解,華府使用的辭彙畢竟是「一中政策」
到今天為止,我們可以說,「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沒有在法律上承認
(3)和平協議或中程協議
2007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的十七大中,首度
類似胡某這種要把台灣框起來、圈起來、堵起來、讓台灣跑不掉或讓
李侃如所提的”a stable framework across the strait for a long period ----- counted not in years but in decades”包含幾個核心要素:(1)台灣方面能繼續主張它
在2004年,陳水扁政府的陸 委會曾提出「兩岸簽署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說帖」,就是受到李侃
柯林頓提出的質疑是:(1)此種協議由誰來保障?(2)若協議不
從柯林頓的回答,我們初步可以做出「柯林頓的國家安全會議可能曾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華府在推動或在正式推動美國版、美國
(4)化獨漸統、終極統一
馬英九在他的就職演說中,雖然對台灣人民、美國及世人承諾「不統
在擔任國民黨主席與台北市長時,馬於2006年2月13日,在倫
華府一向鼓勵台海兩岸進行互訪與交流,它公開宣稱的理由是,這樣
最令台灣人不解的是,在陳水扁總統於2006年將李登輝時代的「
沒有錯,阿扁是在他的2000年就職演說中,對美國及北京提出「
從美國的官方聲明或發言來看,華府的確從沒有公開表示過它反對或
(5)CEFA與兩岸共同市場
歷任美國政府幾乎有一項很強的共識:台海兩岸的經貿交流是增強兩
台灣人基於戰略、政治、心理與經濟的理由,極盼望美國及其他國家
Bellocchi)都看不下去,他說「美國貿易代表署似乎認為
白大使說的一點也沒錯,因為他知道,台灣若要與中國在WTO體制
美國政府這種乖張而怪異的立場連「心向祖 國」的馬英九都得特別拿出來說。馬在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曾接受「
馬英九在2007年抬出了楊甦棣做為擋箭牌,來合理化他與國民黨
江丙坤這派人馬的思維就是 國民黨賣台集團的標準思維,他們為了他們一小撮人的經濟利益(美
馬英九的國民黨政權意圖建立「兩岸共同市場」,他的副手蕭萬長在
對於馬蕭的詭辯,社運工 作者楊偉中為文指出,他們的說法「非常的不誠實,而且自我矛盾」
2009年2月21日,「華盛頓郵報」在一篇報導中指出,馬政權
在馬政權、國民黨與北京的賣力合作下,在華府無條件的支持下,台
附錄二:
四、美國現階段在台海仍持兩手策略,但可能在進行微調
美國的台海政策一向有「在政治上軟,但在軍事上硬」的特色,美國
美國的台海政策要維持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要維持美中正面的交往與
美國的政策若套用卜睿哲的話,就是「在軍事上明確(保護台灣),
我們從馬英九執政後美國的若干作為,就知道美國這硬的一手仍然在
太平洋美軍司令吉亭上將(Adm. Timothy J. Keating)於2008年7月16日在華府一場演講中說,亞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貝次教授(Richard Betts)等學者曾建議,下任美國總統應調整對台政策,減少對
澳洲時代報(The Age)於2008年11月7日報導,美國核子潛艦部隊司令Ja
歐巴馬總統提名的國防部長蓋次(Robert M. Gates)在2009年1月27日的國會任命聽證會上指出,中
在國防部長蓋次談話後,在2009年3月4日,美國國會「美中經
謝偉森繼續說,他所表達的立場「不僅符合美國的價值觀,而且更重
2009年3月19日,太平洋美軍總司令吉亭上將在他任內的最後
2009年3月24日,在「台灣關係法」即將立法與執行滿三十周
2009年3月25日,美國國防部公佈「2009年中國軍力報告
基本上而言,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包含兩大元素,即圍堵與接觸。對中
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強調的是美國與中國「接觸」那一面,並在那一個
五、美國對台灣前途是否有終局安排
美國前副國務卿奈葛澎於2008年5月15日,在參議院外委會作
2008年7月16日,太平洋美軍司令吉亭在華府的那場軍事戰略
2009年2月12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布來爾(Dennis C. Blair)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他說,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幫
前太平洋美軍司令布來爾說出了他的台灣前途解決方案,雖然不夠具
看起來,史坦柏格與布來爾這兩位曾經歷1996年台海危機的美國
李侃如與藍普頓截至目前為止,只提出所謂「中程協議」的概念與指
關於美國政府口中經常出現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建州
對於台灣獨立的主張,美國政府的確劃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除非美國沒有實力與意願 繼續維護它在台海與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與國家利益,否則與台海利
在1945年12月,杜魯門總統指派馬歇爾將軍前往中國,調停國
1996年2月,台海發生重大危機,柯林頓總統在一項發言中表示
2002年9月17日,小布希總統在他所簽署的「美國國家安全戰
2003年11月5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Colin L. Powell)在德州農工大學的一場有關中國政策的演講中說,「
在2009年3月4日,美國參議院舉辦的一項聽證會,會中歐巴馬
以上這些發言都是無害的、漂亮的場面話,也沒有什麼大問題,比較
柯林頓政府上述兩項發言提及「統一的中國」,這當然很難不被解讀
台灣被中國併吞或「統一」,對台灣建州派、台灣獨派及許多台灣人
由於台灣出現了一個民選的、具有民意基礎、向台灣人民及華府承諾
塔克教授開頭就說,「如果台灣選擇與中國統一,美國的利益是否會
塔克教授說,「問題是,如果台灣選擇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與中國統
塔克教授最後很正確地指出:「若台灣選擇追求與中國統一,美國將
塔克教授在2002年就未 雨綢繆及正確地做出分析,如今看來,她的確有先見之明,五年後,
附錄二:
六、「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的策略與做法
由於「台灣建州運動」從1994年就提出「台灣的主權在美國的政
最近三年來,我們也注意到台灣有一個由一些具有邊緣性格的民眾與
「台灣建州運動」極不願浪費時間在美國的台海政策上做出解讀,更
我們認為,現階段綠營的五百多萬台灣選民應該努力去爭取那些跑去
但傾獨的台灣人民把政權拿回來之後,獨派的台灣人與台美人卻必須
建州運動必須努力協助台獨運動轉化,這種轉化工作應從中層的台灣
在本文結束前,我們要提一下歐巴馬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藉著
在「歐胡會」後,美方在倫敦發佈的兩份背景文件或聲明都沒有提「
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於2009年4月1日發佈歐胡會兩項官方文件
從上面這段發言看來,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確立,且為美國所承認,
增補及修正:
2009年5月6日,在第三章(甲)節增補: 2009年5月1日,白宮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貝德、美國前駐中國
貝德說:(1)歐巴馬政府認為,崛起後的中國的影響力已大增,當
的進展符合美國一貫的立場。(5)有人可能認為台海兩岸之間「可
韋德寧說:他很尊敬陳水扁前總統,陳水扁在台灣意識與台灣本土化
包道格說:美國應該對台灣的民主有信心,馬政府是台灣人民選出來
李侃如說:北京顯然從台灣的民主發展中得到教訓,知道要贏得台灣
雖然「百人會」沒有邀請比較親台的美國政界、學界、智庫界人士及
從小布希政府的後半期到今天歐巴馬執政的初期美國政府、政界、學
我們也可從美國的主流觀點看出這種巨大落差的根源:(1)中國已
不過很顯然,「反中國併吞」的台灣菁英卻沒有分享上述美國菁英的
2009年5月6日,在第六章增補:很顯然,台灣的獨立建國陣營
2009年5月15日,在第三章(甲)節增補: 2009年5月12日,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在「太平洋經濟合作
2009年5月15日,在第三章(乙)節(3)(4)增補: 2009年5月9日,新加坡媒體刊載馬英九接受專訪的內容。馬英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