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顧台灣,守台灣,是要為「台商」(大部分都有美國或他國的護照)佔領中國市場而心急如焚,而不是要為方便老共與背後有老共的中商來佔領台灣與台灣市場而心急如焚

顧台灣,守台灣,是要為「台商」(大部分都有美國或他國的護照)佔領中國市場而心急如焚,而不是要為方便老共與背後有老共的中商來佔領台灣與台灣市場而心急如焚




關於美國前第一夫人與前國務卿藉台灣的「商業周刊」的一項專訪來表達她對台灣人的關懷與支持以及捍衛美國在台灣的利益一事,建州運動已透過我們在「建州臉書網頁」、洪銘媛小姐所經營的部落格、北加州的Mr. Allen Kuo所經營的BATA網路論壇以及其他平台所張貼的文章或評論,多次提及,我們今天再藉「聯合報」在海外所辦的「世界日報」的一項社論,來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並對該項社論的若干觀點提出評論。

建州運動先請台灣與台美鄉親們來讀「世界日報」的社論:

「喜萊莉的警告 ,馬英九的心急如焚」
世界日報 社論
07.04.14

美國前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上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指出,美國把台灣放在優先順位,不希望兩岸改善關係時台灣獨立自主性被威脅破壞,或因不公平競爭而經濟重創。台灣與大陸交流「正面臨轉捩點」,與中國大陸關係愈密切,台灣將愈脆弱。這番談話對台灣既有呵護,也有警告之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率250位企業家訪問南韓,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峰會後達成多項協議,中韓年底前將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簽署,兩國將構建「成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換言之,台灣廠商在大陸的市占率即將受嚴重衝擊,台、韓競爭差距將拉大。正在薩爾瓦多訪問的馬英九總統說,「不要天使或妖魔化中國大陸 把中國大陸妖魔化,最後受害的是我們自己」,「我心急如焚」。

這一「警告」、一「心急」之間,正反映台灣的兩難處境。馬英九明言台灣想對大陸經濟擺脫依賴,「對不起,做不到」,不是在陳述他的主觀意願和政策,精確地說,他是在說明客觀事實:大陸市場台灣不要,南韓要,國際間等著搶,台灣怎麼辦?習近平訪南韓引發新的中、韓、日、台、朝(北韓)和美國之間的經貿和外交巨浪,實質可能改變東亞國家實力版圖;而大陸等待台灣多時的經貿優惠,台方卻卡在反服貿學運,服貿、貨貿協議都難過關,中韓自貿協定上路了,台灣如今劣勢更顯,企業界和馬英九怎能不心急如焚?

喜萊莉的表白,恰映襯美國戰略思維,想「挾台灣以令中國」的心態。美國也想台灣不被大陸經貿市場吸納,導致最後政治投降的結局;但美國市場無法滿足台灣的經貿壯大需要,地緣關係和同文同種,加上血緣、歷史等臍帶和北京當局各種優惠讓利,台灣別無選擇。喜萊莉和馬英九說法扞格,甚至出現某種衝突,正反映台灣正走在十字路口上。

喜萊莉是民主黨最熱門的下任總統候選人,公認2016年入主白宮呼聲很高。CNN民調,喜萊莉支持率幾乎每個重大議題都領先現任總統歐巴馬。她最近推出「抉擇」(Hard Choice)新書,為參選熱身。她對台灣的「勸解」「警告」,一旦當選總統,實質影響會如何?北京、台北或許都高度關注。

喜萊莉也是近年美國政壇公開支持台灣最力的領袖。早在2011年11月10日,她就在夏威夷東西中心發表演說,指台灣是「美國的重要安全及經濟夥伴」,對台灣的強烈支持可說「開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之先河」。她強調,美國把台灣放在優先順位(priority),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核心是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不希望看到台灣的獨立自主性被威脅或破壞」。

2009年2月到2013年1月,她與北京交手多次,對大陸知之甚深,非常關切台灣與大陸愈來愈密切的交流,「過去台灣做得非常好,但現在你們必須權衡到底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才適當,否則將失去經濟獨立」。她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合作中能取得平衡。「這對你們會愈來愈難,因為來自中國的要求會愈來愈多」。

她希望台灣與大陸相處要「小心一點!精明一點!」並以烏克蘭經濟過度依賴俄羅斯,因而影響基輔的政治自主性為例,期許台灣得決定經濟方面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學到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找出適可而止的底線。

從喜萊莉的警告,可看出以下趨勢。 一,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盟國軍事合作,從強化日、韓、澳、菲等國的軍事同盟,要求越、馬、印尼選邊,各種軍事、經濟、外交動作不斷。二,她在「王張二會」舉行前談話,除對台北忠告外,也不無期待台灣與大陸「審慎」交往,確保與美國維持強有力安全與經濟夥伴關係。三,她的談話透露華府未來干預台灣兩岸交流可能更清楚、更公開。

台灣當然不能對喜萊莉或美國有過多依賴、遵從或遐想,歷來美國總統上台前強烈支持台灣,上任後大轉變的事例,雷根以降所在多有。但台灣反服貿學運迄今,追求自主獨立,寧可經濟減緩,不要對大陸依賴過深正形成一股新思潮,廣被接納,整個台灣正面對「臨界」選擇點。中韓自貿協定對台灣是個大刺激,但對「反中」、追求自立自主陣營,或許更喜歡喜萊莉的警告,馬英九的心急如焚如何有共鳴?




建州派雖然不敢自詡為「知美派」(不過,建州派卻可自稱為親美派,不,這還不是正確的說法,最正確的說法是「建州派是捍衛與增進台灣安全與台灣人民的利益的 「美國派」),但我們的確很用心地與長期地在觀察與研究美台關係、美國以及台灣,所以,我們敢說,我們在這幾個領域的一些或諸多議題是有基本的認識與掌握的。例如,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我們可以說: 美國若干或許多政治人物就台灣問題或台海事務的發言,在他們擔任公職時與卸任後,通常是不一樣的。舉例說,為數不少的美國政府官員或AIT官員在他們有公職在身時,他們的發言似乎都較傾向國民黨統治當局或北京,但在卸任後,通常較親台灣或台灣人。我們也發現,他們在公開場合及檯面下的發言有差異,我們更發現,有的總統(公職)候選人在競選期間與在擔任總統時的發言與立場不一樣 。

關於柯林頓夫人,我們一名十分親近的美國友人告訴我們,在她身為美國的第一夫人時,在私下的場合,對台灣與台灣人十分友善 ,對台灣人的利益也十分關切。但在2007年,在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資格的期間,她的陣營出現了 「她不會保衛台灣」的傳言,該項傳言導致建州派與多數的台美人在初選中就不支持她,而是支持共和黨的麥肯 。

關於柯林頓夫人在擔任美國國務卿時最讓台灣人感到窩心的發言是,她在2011年,在檀香山所發表的「美國太平洋世紀」演說,她指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這種對台灣的定位當然會讓台灣人感到非常滿意 。

就世界觀與美國對外的關係的立場而言,柯林頓夫人在美國政治的光譜上屬於美國的自由干涉派(民主黨內的鷹派),若不談美國的內政議題,這一派在對外關係的處理上,與美國的新保守派(共和黨內的鷹派)有很大的重疊。在她擔任國務卿的期間,她與北京有多次的交手,她因而看清了老共與老中的嘴臉與面目 ,也了解了老中與老共的本質,難怪她會成為歐巴馬行政團隊制訂與高舉「重返亞洲」的戰略與政策的靈魂人物之一。

由於她對老中與老共圖謀世界霸權的狼子野心有正確的掌握 ,所以她藉「商業周刊」表達她對台灣的憂心與關懷以及對美國在台灣的利益的關切,乃屬事理之必然。

我們相信: (1)只要她這個對台基調繼續維持下去,多數的台美人會在初選時支持她。(2)過去幾次總統大選,多數的台美人支持共和黨籍的候選人,但只要她這個對台基調繼續維持下去,將會有許多台美人在大選時支持她。(2)北京與許多親北京的華美人會對她的這項發言表示關切,並對她施加壓力,所以我們不知道她的態度與立場是否會繼續堅持下去,但我們相信,只要老共和老中與美國在世界爭霸的野心不變,柯林頓夫人在「商業周刊」所表達的觀點與立場,基本上不會改變,只會強化,即便在她入主白宮後,雖然可能對老共與老中的調子放軟,但基本的立場不會變,這是因為她必須捍衛美國的國家利益




「世界日報」的社論說: 「喜萊莉的表白,恰映襯美國戰略思維,想「挾台灣以令中國」的心態。」這句話透露了該報這篇社論是站在中國而非美國的立場發言。

「她強調,美國把台灣放在優先順位(priority),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核心是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不希望看到台灣的獨立自主性被威脅或破壞』」這段話透露了柯林頓夫人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特殊意涵的了解與解讀,也就是說,華府口中所唸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經只是在放屁安狗心,完全是在呼朧中國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的「中國」沒有包括台灣,這與美國政府每談及「美國尊重中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時都不指涉台灣是一致的。關於「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特殊意涵,建州派曾撰寫與發表過專文,我們以後會再張貼。

「美國也想台灣不被大陸經貿市場吸納,導致最後政治投降的結局」 ,這個說法應該是正確的 。

「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盟國軍事合作,從強化日、韓、澳、菲等國的軍事同盟,要求越、馬、印尼選邊,各種軍事、經濟、外交動作不斷。」這項說法反映了事實。

「她的談話透露華府未來干預台灣兩岸交流可能更清楚、更公開」的說法的確有幾分道理 。

「世界日報」說,「中韓自貿協定對台灣是個大刺激,但對『反中』、追求自立自主陣營,或許更喜歡喜萊莉的警告,馬英九的心急如焚如何有共鳴?」反中國併吞的台灣人與台美人當然珍惜與感謝柯林頓夫人的發言,至於馬英九,他是為他的「化獨漸統」大業被「太陽花學運」及柯林頓夫人這項發言破壞、無法得到他想要的「歷史定位」而心急如焚。人家戀姦情熱,慾火焚身,但不識相的柯林頓夫人與台灣人卻來破壞人家的「好事」,他們哪能不心急如焚?




老共的「新華網」於8/13/2014張貼了一份報導,標題是「止恶斗,解僵局,马英九抛 双英会」,我們現在張貼它其中的一部分:

谈美媒批台湾自甘堕落:听起来很刺耳,但一针见血


  
//马英九表示,高雄市气爆救灾工作将告一段落的此刻,还是要关心台湾经济。上半年经济表现虽有相当改善,但外来挑战仍严峻。美国知名的亚洲《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出标题为《台湾自甘堕落》(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社论,批评台湾当前自我孤立社会氛围,引发不少共鸣。

“他们的话说得很重,我们听起来也觉得很刺耳,但这些话却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马英九表示,这家著名国际媒体语重心长点出台湾当前困境与挑战,这些看法,政府”过去一年中说过多次,但就是有人认为“危言耸听,甚至是恐吓人民”。

马英九强调,为避免在亚太地区被边缘化,除持续推动贸易自由化,继续法规松绑与开放市场,也无法回避两岸经贸合作。他呼吁,朝野应不分彼此,共同合作,理性务实面对区域经贸整合与全球贸易自由化严肃议题,不要再让台湾停滞不前。//

鄉親們,大家是不是看到這對「X男女」在隔海唱和? 我們台灣人與台美人可一點也沒冤枉他們啊!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