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加入美國的路徑圖---「台灣建州運動」核心理論的第四篇論文(下)

  台灣加入美國的路徑圖---「台灣建州運動」核心理論的第四篇論文(下)
(The Annexation Initiative and Road Map)

撰述人: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 周威霖
2009年1月16日
2009年2月22日第一次修訂
一、「台灣建州運動」的「美利堅世界國」想像
二、美國接納台灣加入美國的基礎
三、台灣申請加入美國的基礎
四、台灣加入美國的模式:夏威夷模式
五、台灣加入美國的模式:德克薩斯模式
六、台灣加入美國的模式:北馬里亞納群島模式
七、以「福爾摩莎自治領地」做為「台灣第一階段加入美國」的安排
八、美國仍將維持世界唯一超強的地位,美國仍是人類最後最好的希望

七、以「福爾摩莎自治領地」做為「台灣第一階段加入美國」的安排

「台灣建州運動」主張兩階段加入美國,第一階段是先讓台灣成為「福爾摩莎自治領地」或「福爾摩莎自治邦」,這樣的安排是出於如下的各項考慮:

(甲)台美需要長時期之整合

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台灣,目前的狀況是: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這些主要國家)而言,它不是在法理上的主權獨立國家,但大部分還是認為它是事實上獨立的國家,甚至還是有大約二十個國家仍維持對它的法律承認,仍與它維持外交關係。

我們因此可以說,台灣或「中華民國」這樣的政治實體欲加入美國,若在第一階段成為像帛琉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這種與美國之間存在著「自由結盟」(free association)關係的安排,其實也不失為明智與合理,這三國雖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可是它們的國防與安全事務是交給美國,它們在財政上也是接受美國的補助。

不過,「台灣建州運動」還是主張,台灣在一開始就以成為「福爾摩莎自治領地」 或 「福爾摩莎自治邦」的方式做為「台灣第一階段加入美國」的安排,以做為美國屬地(possession)或領地(territory)的方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這是許多政治實體成為美國一州之前的典型過渡階段。

無可諱言地,台灣在種族、族群、文化、政治、政治體制、各種制度、宗教信仰、經濟發展階段等各方面,與美國存在著相當或某種程度的落差或差異,台灣要加入美國或成為美國完整的成員,必須與美國本土進行全方位及長期的整合。關於整合,這需要資源及預算的挹注、政策的鼓勵、及民間社會力量與資源的配合。「台灣建州運動」在這方面已公開了我們的「民間版台美第一階段整合的工程與計畫」,我們希望能為台灣及台灣人民保持若干獨特性及若干文化與制度的菁華,但同時又讓台灣及台灣各族人民能做出最好的準備,以便進入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主流。

(乙)需要妥善照顧台灣住民的就業

台灣需要先以「福爾摩莎自治領地」的方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既是出於理想的考量,也出於現實的考慮。我們必須指出,政治是一種維護與增進人民利益與福祉的工程,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就是要維護與增進台灣人民的利益與福祉,這其中最大的考量必須是人民的生計與就業問題。我們不能讓已有工作的人失去工作或生活憑藉,因此,我們在台灣加入美國時,若干工作或職位可能會有變動,但我們希望把它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小,倘若有些人的工作或職位受到影響,我們也必須以政府的預算來給予立即、有效及充分的補償,務使任何人在改朝換代中不會被犧牲或在物質生活上及權益上不會受到剝奪。

「台灣建州運動」在這方面有周詳的考慮,我們已出版了「台灣建州運動的承諾」以及「台灣建州運動的承諾可以兌現」兩篇論文,盼台灣鄉親與灣移民美國的鄉親仔細閱讀。

(丙)需要妥善照顧台灣人的心理適應問題

「台灣建州運動」主張加入美國,就是要讓台灣各族群能在美國大家庭中生活能更好,尊嚴能得到提升,讓台灣各族人民不但不會感到失落,不會如喪考妣,反而會興高采烈。我們希望藉著加入美國,並藉著台灣政府與居民的共同努力,讓台灣各族裔能成為美國的強勢與模範族裔。台灣各族裔的人民能在美國社會中出人頭地,領袖群倫,台灣各族裔人民不會在種族或制度上受到美國其他族裔的歧視,而且能順利地融入美國社會中。另外,我們在改朝換代中,必須以最好的措施與政策並提出足夠的預算,讓所有人民,特別是不識英文、不會說英語的民眾,都不會在生活上有任何不便之處,包括在政府機關都提供足夠的雙語及免費翻譯服務,以讓政府及公共事務的運作順利進行,我們特別是要讓台灣各族裔人民不會產生 「美國二等公民」的感覺或遺憾。

(丁)需要在過渡時期安排台灣人民的國際空間

台灣先成為「福爾摩莎自治領地」(The Commonwealth of Formosa), 這之間牽涉到台灣人民普遍對維持或擴大國際空間的共同願望。台灣各族裔人民在加入美國之後,拿著美國護照在全世界活動,當然已可享受到做為美國公民的保護、尊嚴、光榮與利益,但是若台灣各族裔人民能在國際社會中維持一定程度的能見度或代表,對台灣人民是有利的。所以,「台灣建州運動」會主張台灣先成為The Commonwealth of Formosa,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提出的。將來台灣人民的代表在與美國政府的代表進行「建立福爾摩莎自治領地與美利堅合眾國政治聯合之協約」的談判與磋商時,就可依台灣人民最大的利益,援引「建立北馬里亞納群島自治領地與美利堅合眾國政治聯合之協約」的第九條第904項的規定,為台灣人民爭取國際活動空間。由於台灣人民在經濟與政治實力上,均大大超過北馬里亞納群島人民,因此,我們可以在這方面爭取更大的空間(例如爭取在美國在全世界的使領館及國際組織各安插至少一名台灣籍的外交工作人員)及利益,並透過這種過渡性措施及夕陽法案,來安排台灣外交人員或其他涉外人員(如貿易、投資、文化、教育、觀光等領域)的出路,保障他們的工作機會。


八、美國仍將維持世界唯一超強的地位,美國仍是人類最後最好的希望

在美國立國之後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一直都有人鼓吹「美國衰落論」,唱衰美國,特別是在打「伊拉克解放戰爭」及美國遭受金融風暴及經濟衰退的襲擊之後,「美國衰落論」更是甚囂塵上。我們讀喬治城大學國際 關係 教授李伯爾(Robert J. Lieber)寫的標題是'FALLING UPWARDS:DECLINISM, THE BOX SET' (WORLD AFFAIRS, SUMMER 2008)一篇文章,就可知道美國國內外唱衰美國的言論可謂源遠流長。Lieber教授說:"Over the years, America 's staying power has been regularly and chronically underestimated—by condescending French and British states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y German, Japanese, and Soviet militarists in the twentieth, and by homegrown prophets of doom today. The critiques come and go. The object of their contempt never does."

美國與他國聲稱「美國世紀已經結束」或「美國衰落已無可逆轉」的人或者在迎接所謂「後美國時代」的人,甚至還包括不少知名的美國學者與知識份子,如知名的美國歷史學者甘迺迪(Paul Kennedy)教授。我們再來看Lieber教授怎麼說:"Is America finished? Respected public intellectuals, think tank theorists, and members of the media elite seem to think so. The scare headline in a recent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cover story by Parag Khanna titled “Waving Goodbye to Hegemony” asks, “Who Shrunk the Superpower?” Almost daily, learned authors proclaim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as the title of a 2002 book by Charles Kupchan put it, and instruct us that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dia, the reawakening of Putin's Russia,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signal a profound shift in geopolitical power that will retire once and for all the burden of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merica has become an “enfeebled” superpower, according to Fareed Zakaria in his book, The Post-American World, which concedes that, while the U.S. will not recede from the world stage anytime soon, “Just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opening up, America is closing down.” With barely contained satisfaction, a French foreign minister says of America 's standing, “The magic is over . . . It will never be as it was before.”

「台灣建州運動」與Lieber教授一樣,對「美國衰落論」是嗤之以鼻的,我們反對這種說法,不是基於盲信與偏見,而是基於對美國歷史的長期觀察,基於對美國文化與體制的理解。我們認為,美國擁有很穩定的體制,但也同時擁有自我更新與治療的機制,美國當然免不了在某些時候生病,但美國不但不會沒落,也不會崩潰。Lieber教授說:"The United States does contend with serious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se prophecies of doom, which spread like a computer virus, hardly reflect a rational appraisal of where we stand. Moreover, it is not too difficult to see the ghosts of declinism past in the current rush to pen America 's epitaph. Gloomsayers have been with us, after all, since this country's founding."

美國不會如那些「美國衰落論」者的願或所謂的而衰落或崩潰,Lieber教授提出了他的理由:"In the end, then, this country's structural advantages matter much more than economic cycles, trade imbalances, or surging and receding tides of anti-Americanism. These advantages include America 's size, wealth,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military strength, competitiveness, and lib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ditions, but also a remarkable flexibility, dynamism, and capacity for reinvention. Neither the rise of important regional powers, nor a globalized world economy, nor "imperial overstretch," nor domestic weaknesses seem likely to negate these advantages in ways the declinists anticipate, often with a fervor that makes their diagnoses and prescriptions resemble a species of wish fulfillment." (美國具有一些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結構性優勢,包括領土廣闊、人力與物質資源豐沛、軍力強大、競爭力強、自由的政經傳統、驚人的彈性、前進的動力、與再生的能力等等。)

即使連「美國衰落論者」Kennedy教授都承認,美國仍然有許多別的國家所沒有的優勢,只可惜他認為過去歷任的美國政府並沒有善用及發揮這些優勢,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AMERICAN POWER IS ON THE WA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n. 14, 2009)中說:"In this focus upon chronic fiscal deficits and military overstretch, certain positive measures of American strength tend to get pushed into the shadows (and perhaps should be given more light at another time). This country possesses tremendous advantages compared to other great powers in its demographics, its land-to-people ratio, its raw materials, it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laboratories, its flexible work force, etc. These strengths have been overshadowed during a near-decade of political irresponsibility in Washington , rampant greed on Wall Street and its outliers, and excessive military ventures abroad." (美國擁有一些其他國家沒有的巨大優勢,如人口的結構、 土地與人口的比例、原料與物產、研究型大學與實驗室、彈性的人力等等。)

1918年,德國歷史學家與哲學家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發表了一部名著「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然而經過將近一百年,以美英為首的西方文明集團卻仍在主導著人類的進步,西方世界還是先進文明的世界,為世人所豔羨,西方世界仍屹立不搖,這證實了當年奧地利大哲波伯爾(Karl R. Popper)對史賓格勒的評論:史賓格勒的觀點「沒有意義、不得要領」。

史賓格勒觀點與預言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對於任何人對於歷史走向的預測都無需太過認真,包括我們對Kennedy教授所做的悲觀預言。不過,美國人民卻必須把他們的預言當做警告,去除會導致美國衰落與崩潰的因子,以保合眾國永遠昌盛。

在經過美國政府與人民一段時期的自我檢討、調整與努力之後,美國就能恢復它名副其實的世界唯一超強的歷史位置,能再很有信心地展現它成為「人類最後最好的希望」的恢宏氣勢,能繼續以其實力做為台灣人民、亞洲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安全屏障。「台灣建州運動」與英國歷史學家強生(Paul Johnson)一樣,深信二十一世紀仍是美國的世紀,「台灣建州運動」也深信,美國有意願及實力繼續介入台海事務,並期待有朝一日能採取「台灣建州運動」的台灣前途解決方案---------「台美整合、台灣加入美國、台灣最終成為美國一州----------------以釜底抽薪與一勞永逸地確立台灣的主權歸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