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美國決策者究竟要把主力擺在東線(東亞),還是西線(歐洲)?(下)

美國決策者究竟要把主力擺在東線(東亞),還是西線(歐洲)?(下)



接下來,我們來讀老共在美國辦的「僑報」轉載自老共在香港辦的「大公報」 的一篇評論文章 ,這篇文章很典型,因為它很能正確反映中國人的期待 ,中國人連作夢都希望美國不要搞「重返東亞」這種讓中國人有如芒刺在背的戰略遊戲,中國人希望美國原訂在東亞進行比例較大的前進部署的計劃能夠中止,並把重兵西移,讓中國可以在東亞為所欲為 ,今天要打誰就打誰,明天要佔領哪裡就佔領哪裡。

「『新冷戰』難成,歐洲難言穩定,美需重新考慮重返亞太」
僑報
3/18/2014

美欧与俄罗斯的争夺已经摊牌,欧洲面临冷战结束后最大的政治危机,势将再次引发美对战略重心的思考。

欧洲已经出现第二个科索沃,与以往不同的是,俄罗斯已由任由美欧欺凌的配角转向引领方向的主角。如果说科索沃独立未在欧洲引发大的动荡,皆因俄长期积弱,无力挑战美“一超”独霸的世界的话,那么,今天俄罗斯已恢复元气,敢于与美欧分庭抗礼,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续效应将比科索沃大得多。俄罗斯已然坐大,在克里米亚决不会重蹈科索沃的覆辙。

俄罗斯已经“亮剑”,美欧该如何接招?时至今日,美欧除了嘴皮上的“口水战”外,几乎拿不出像样的招数,美欧对俄的制裁仅具有象征意义,伤不到俄的筋骨。美俄关系久已陷入冰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合作虚多实少,华府实在拿不出更多制约俄的实招。整个西方阵营名义上虽然是同盟关系,但在对俄制裁上却各怀鬼胎,远不是铁板一块。作为盟友,欧洲要与美步调一致,但囿于传统的经济联系,欧洲并不想与俄彻底撕破脸皮,在制裁上明显是脚踏两只船。

把战略重心移向亚太是美在本世纪犯的最大错误。美显然对欧洲形势评估过于乐观,认为“欧洲总体稳定,对美已不具安全风险”。美显然高估了其欧洲盟友的作用,认为把欧洲事务交给其欧洲盟友处理就可以维持地区力量平衡,出不了大的乱子。乌克兰事件证明,欧洲无力应对俄罗斯崛起,美在该地区完全无能为力。

美或须重新考虑战略重心调整,欧洲,亚洲,究竟孰轻孰重?在欧洲争夺中,俄一旦占了上风,美若再想重返恐就为时晚矣。




台美人在洛杉磯辦的一份週刊「太平洋時報」日前發表一篇社論,對Prof. Mearsheimer數月前在台北所做的演講以及在不久前所發表的文章加以評論,我們先來讀這份社論。

「非敵非友 兩雄相爭終須一決 ,美、中衝突勢難避免」
太平洋時報
3/5/2014

//上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John J. Mearsheimer在「National Interest」期刊發表一篇論文「Say Goodbye to Taiwan」預言,因為中國在軍事上日益強大,十數年或數十年後,美國保不了台灣,台灣無從選擇,只能走向統一。Mearsheimer的論點有三個錯誤的假設。第一,低估台灣人民強烈當家作主的決心,第二,中國的未來是現在的延伸,中共不會崩盤,第三,美國和中國不會正面衝突。我們願就第三個假設論述,來駁斥Mearsheimer的棄台論如同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毫無基礎。

過去20年,美國對中國政策已不是鷹派及鴿派之爭,
因為完全將中國視為對敵的鷹派不論是在政府當權或在野的已屬於少數。過去20年,美國對中政策是將中國定位在「既非友,亦非敵」的框框內。在這期間,理想派的美國政策主導者認為當中國透過緊密的經貿活動溶入國際社會,為了確保其自我利益,它會接受現有的世界秩序,並貢獻己力去維持它。相反的,另一派的決策者是屬於務實派,他們認為除非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秩序的共同維護者,美國必須廣結盟友,並維持軍力,萬一當中國作出對現存國際秩序有威脅行動時能加以制衡。

中國國家主義的信奉者,認為美國在911及金融風暴之後,已是紙老虎,不可能有能力再當世界的警察,尤其他們相信中國的整體經濟由2007是美國的1/4大,到2012年已經接近美國的1/2,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估計,在2020到2025之間,中國整體經濟將大於美國。因此,有些中國學者認為美國是「日已落國」,是衰退的超強,不應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指三道四。尤其是美國動輒對中國擴軍提出質疑,為何中國必須建造無聲攻擊性的潛艇?為何中國必成立機動性的核武飛彈系統及最前進的戰機?已使自己以為崛起的中國百般不耐。他們認為取代美國的時機已到,即或在目前不願挑戰美國,引發直接正面衝突,例如去年中國片面宣布在東海設立航空識別區。至少中國已經另闢戰場,避開美國的勢力範圍,而自行建立第二勢力的國際秩序,例如和中亞各國組成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或是金磚國(BRICS,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南菲)創立開發銀行。

中國夢-恢復唐漢盛世,北京再成天朝,是中共統治階級(九位政治局常委),或許只有國家主席習進平的夢。但在現實上,美國是中國前往實現這個夢之路上的一塊大石頭。在現實上,中國國家外匯收入居全世界第一,但有一半以上用來買美國外債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中國也需要美國的自由開放市場和先進科技(美國頂尖大學教育了成千上萬的中國菁英),並在中國投資作經貿合作。中國和美國是經濟共生體,這也是在歷史上,超強之間從來沒有過的共生關係。但是,美國在最壞的情況下,能源、糧食、水都可以自足,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使美國在經濟上可以脫中而自立,但中國一旦在經濟脫美,即或將所有公債抽回沒有受損,但失去市場的中國製業必崩盤,加上外匯回流,中國豈有能力應付通貨膨漲。今天為「維穩」,中國領導人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全力以赴。中國那經得起失業率上升及通膨二面刀的砍殺。

當然,美國本身因舉債上昇的壓力,財務赤字十分嚴重,連一向預算削減都不得的「聖牛」-國防部在上週也不得不宣布裁軍到二次大戰前的40多萬常備軍。美國應付中國的上策,應是遠交──將和中國鄰居的海洋各國加深結盟,如日、韓、菲、越、台灣,聯合應付中國的挑釁。中國面對這些國家的制衡,加上美國的保證(如美日安保條約)才不會再作一些片面侵略性的宣布,諸如將南中國海劃入中國的航空識別區,或將南中國海片面劃為其內海。

我們對美、中的關係發展並不完全樂觀,最主要的是中國國家主義在中共長期教育下,已成為巨大的怪獸,加上義和團式的自我膨漲及對美國高度的不信任,以及內部爆炸性的穩定,貪污,腐化的官僚,環境惡化,畸型的人口結構,加上中國認為自己已是強國,這些因素加起來,中國對外冒險機會很高,南中國海及東海已經代替台海成為火藥庫(Powder Cake [應是Keg]),何時或因而引爆?在人權,台灣、圖博、維吾爾,人民解放軍擴軍,新聞自由,中國在全球資源的掠奪,東、南域的爭端,都是美、中無法解決的議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雙方明知這些問題無解,但雙方卻沒有以誠信建立如何管理(manage)這些爭端的機制。我們認為如果以目前這個趨勢繼續走下去,美、中遲早會互碰,而火花四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領導人一定急於在地緣政治上取得短期的突破,解決台灣政治問題,不但能鞏固習近平的歷史定位,也會擊破美國在西太平洋島鏈最重要的環節,使中國和美國對抗角力中取得一回合的勝利。問題是,台灣除了連戰等權貴犧牲色相,全力迎合中共之外,民調只有10多趴的馬英九,連鬥爭王金平的劇本都演得荒腔走調,服貿協定被卡在立法院,等待逐條逐項審核、表決,中共在無法寄望馬英九有所作為,一定會更積極地促統,逼迫馬英九前往北京(或南京)投降。台海政治戰爭,其威力不下於政治[應是軍事]戰爭,因為台灣被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就是南中國海成為中國內海的開始,美國未必會視而不見,或許如上述本文,很可能未來美國互撞之地就在台海。//




太平洋時報說,「美、中遲早會互碰,而[且]火花四射」。建州運動認為,美國是個「status quo帝國」,中國則是要挑戰與取代美國的霸權的revisionist強權,所以我們同意太平洋時報「美、中遲早會互碰」的說法,不過,它們雙方的領導人基本上會希望避免直接的互撞。

美中間接的互碰與較量絕不可免,會不會火花四射呢?可能性有,但不大。我們同意中國方面的說法,他們認為,美中在進行的是「介於冷戰與熱戰之間的一場百年溫戰」,這種高來高去的戰爭基本上應該不會血脈賁張,火花四射。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