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自由世界在東西兩個戰場面對中俄兩個邪惡帝國 ,我們現在活在比以前更危險的年代(上)

自由世界在東西兩個戰場面對中俄兩個邪惡帝國 ,我們現在活在比以前更危險的年代(上)



建州運動在3/3/2014發表「關於『重返東亞』的大戰略、『海空一體作戰』的戰略、『福特號』超級航艦與美國國防部長Chuck Hagel裁減陸軍的計劃」一文,我們說:

//在裁軍計劃中受影響最大的是陸軍,它將回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規模 ,這是從過去的「同時可以打兩場戰爭」的建軍主張與政策中退却。美國國防部長說: “The changes to end strength would result in a smaller Army,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force would be capable of decisively defeating aggression in one major combat theater – as it mustbe – while also defending the homeland and supporting air and naval forces engaged in another theater against an adversary------ “ [未來的陸軍規模只能同時打一場半的戰爭,一場攻勢作戰,一場守勢作戰]。//

//建州運動說: 「就對付中國的威脅與擴張的Air-Sea Battle而言,陸軍的確可以被裁減」[建州派在美國的盟友多半不會同意我們這句話,因為他們也要保護美國在歐洲與中東的盟邦與安全夥伴(如以色列)]。不過,如果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邪惡帝國同時在歐陸與東亞發動戰爭,那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規模的美國陸軍顯然將會難以應付。倘若這種狀況發生,美國武裝部隊與日軍、澳軍必須在東亞打一場決定性的戰爭,而歐陸戰場則必須先交給以英德法三國的武裝部隊為主力的歐美聯軍,待亞洲戰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並將維持秩序的任務交給日澳聯軍後,再將整補後的美軍主力投入歐洲戰場。//

由於歐亞陸塊的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邪惡政權與威權統治者還有他們統治的人民多數都懷抱著帝國夢或者病態的民族主義,所以現在美國又面臨了類似1950年代的狀況,它必須同時處理東西兩個戰場的問題,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歷史使命與任務。比較令人憂慮的是,現在美國的領導層似乎缺乏當年的領導層領導世界的雄心壯志,而美國的財經力量也尚未完全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及經濟蕭條中恢復過來,許多美國民眾也尚未從孤立主義中甦醒過來。

中國在台海、東海與南海的囂張行徑,俄羅斯在喬治亞與烏克蘭的流氓行徑,讓中國與俄國周邊的國家與人民認識到這個世界已在狼煙四起,這些國家及其人民都惴惴不安,都在向華府求救,所以現在即便向世界各國誓言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的甘迺迪當政,恐怕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世人現在必須有正確的認知: (1)中國與俄羅斯都具有深厚的威權統治的文化與傳統,也都具有源遠流長的帝國夢、領土擴張的野心及建立勢力範圍的歷史。(2)先拉攏中國、與中國締結戰略聯盟、打倒俄羅斯邪惡帝國的戰略不可行,也不能複製,若華府試圖複製尼克森的「中國牌」,那美國肯定會丟掉東亞與西太平洋,中國肯定會利用這個戰略機遇期,將美國勢力逐出亞太。




在911恐怖攻擊、導致美國啟動全球性的反恐戰爭之前(從柯林頓執政的下半期到小布希執政的前八個月),美國事實上已確立了要面對中國的挑戰的世界大戰略,但911恐怖攻擊及隨之而來的全球性反恐戰爭改變或阻礙了這個世界大戰略的執行,這給中國帶來了全面發展、整軍經武的最佳戰略機遇期。由於中國把握了這個戰略機遇期,國勢因而竄起,加上美國這一頭打了幾年戰爭,國力嚴重消耗,金融風暴及經濟蕭條又讓國力嚴重受損,一時間許多人(包括中國人)都認為「美國沒落了,中國竄起之勢銳不可擋了」。

就在中國又開始在南海問題口出狂言且在南海蠢動時,東南亞國家的領導人心生恐慌與疑懼,他們聯手向華府討救兵,美國「重返東亞」的大戰略及「海空一體作戰」的戰略乃逐步成形。

不管是否言辭大於實質或行動,由於美國政府經常把「重返東亞」掛在嘴邊且信誓旦旦,對中國而言,總是如芒刺在背,如坐針氈。現在烏克蘭危機發生,俄羅斯大軍集結在俄烏邊境,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東部及東南部,莫斯科一手導演的、預定明天(3/16/2014)將要舉辦的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或獨立的公投勢在必行,美俄關係勢必陷入長期的對抗,甚至新冷戰就要到來,所以現在老共及其同路人又雀躍不已,他們認為,美俄可能陷入長期的對抗,華府可能又會被迫對北京示好或示弱,甚至又會試圖與北京進行戰略結盟,這樣中國就可以利用這次的戰略機遇期,在美國的默許或無力反對下,在它的周邊進行蠶食或鯨吞,恢復它的帝國版圖或建立它的勢力範圍。

我們現在只有希望與期待: 在西線從事強化對俄國進一步的擴張進行反制與嚇阻的力量之同時,華府「重返東亞」的大戰略及「海空一體作戰」的軍事建設、佈署及準備不變,否則必然會鼓舞中國利用機會進行擴張。

我們現在來讀效忠中國、為中國謀劃、同情莫斯科、帶有反美色彩的「聯合報系」在北美的媒體「世界日報」的一則社論:

「烏克蘭變局 中國迎來新機遇期? 」
世界日報社論 
March 05, 2014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癱瘓烏克蘭,重兵壓境下,美國和歐盟除了揚言經濟、外交等制裁外,幾未見有效的軍事制衡姿態。這種態勢或因歐巴馬總統平和軟弱,或因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國力大傷,而敘利亞與埃及前例,讓世人對美國難再有充分信心;歐盟各國自顧不暇,讓普亭主導這場博弈玩得興高采烈。有觀察謂美國「重返亞洲」已遇挫,美軍勢須在歐洲保留更多武力,從而減少在東亞部署力道,中國可能又迎來另一戰略機遇期。 

能否這麼論斷,還在未定之天。但美國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傾舉國之力反恐,發動兩場戰爭,近十年間亞洲國際權力幾乎真空,讓中國出現難得機遇期,無論中美合作關係、對外經貿、國內建設和建軍成就,對非洲、中南美洲擴增影響力,中國都漁翁得利。歐巴馬推出「亞洲再平衡」,被認為是扼制中國之舉,釣島、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都有美國的影子;華府計畫2020年前把60%兵力部署亞洲,如今因烏克蘭危機有可能改變。 

烏克蘭變局是美、歐盟背後運作,並非無的放矢。烏克蘭身為「俄羅斯帝國的鑰匙」,扼控俄國海軍在黑海出入的戰略要地,又是俄羅斯文化、精神發源象徵,歐美「策反」烏國人民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重傷俄國「核心利益」,誤判和低估莫斯科的反應,也違背兩德統一前美國所言北約不東擴的承諾,普亭出重手維護烏克蘭不被歐美「染指」,正是國際強權的遊戲規則。 

普亭盤算精準、出手辛辣,索契冬奧甫結束即陳兵克里米亞半島施壓,既維護俄羅斯國家利益,也再塑其強人和敢向歐美叫板的「硬漢」形象,展示俄國還有牽動世局的力量。他迄昨天才公開發言,增添莫測高深神秘感;與歐巴馬同比,難怪後者被共和黨國會議員和右派媒體罵翻了天。 

俄羅斯出兵他國,再堂皇理由都難獲世人認同,難免陷孤立,只擺陣、不開火,演習半途鳴金收兵,都是普亭精算的進退手段。他想拉攏中國這個重量級盟友,除了壯膽,還想博世人理解。但北京顧忌多,致有外界「看不懂」的外交部聲明。北京向來持不結盟、不干預他國內政原則,主張維護個別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烏克蘭是中國通向歐亞大陸門戶,與中國早簽下經貿合作關係,北京如支持俄國出兵,未必符合本身利益。何況中國自身同樣有對國家認同像烏克蘭般歧異的台灣、新疆和西藏,如認可外國出兵干預,未來外國也來這一手,北京將進退失據,又不能不顧俄國顏面,才有「考量烏克蘭問題的歷史及現況的複雜性」、「適當解決」這類「天書」般的外交辭令。 

烏克蘭變局啟動了國際博弈,觸痛美國和歐盟。局勢雖因各方克制,稍見緩和,但大局底定的歐洲,美國本可「輕歐重亞」,卻因普亭的挑戰,歐盟各國無心也無力攤牌,美國獨撐大局多少慌亂失據。馬侃、貝納、葛拉漢等重量級國會議員厲言批評白宮,指歐巴馬軟弱、優柔寡斷,形容「俄羅斯下了一盤好棋,而美國還在打彈珠」,後續影響不可忽視。美國不能再重亞輕歐,但國力減弱,資源分散,或許對減輕東亞緊張局面不是壞事。 

南華早報文章形容歐盟、俄羅斯都是危機中的輸家,歐巴馬「再平衡亞洲」也成輸家,只有北京可能是唯一的國際贏家。是否如此,要看危機是否刺激美國大幅調整其在亞洲布重兵的策略。2013年美國在亞洲國防開銷高於歐洲,局面可能被扭轉。不少美國專家預言,白宮可能得放棄亞洲再平衡政策。 

這種論斷或流於急切。比較可能的情況,是美國被逼採亞歐並重,間接降低對中國的壓力,中國再迎來另一個意外的戰略機遇期和發展緩衝期;而華府再處處為難北京顧忌會更多。普亭敢出手挑戰歐美利益,顯示廣義的「西方國家」真的走弱了。有人批評中共新領導班子面對東海和南海局勢太保守,早該學普亭出牌扼制日本,扭轉大局。但北京穩重多留後路並沒有不好,鄧小平的「韜光養晦」蘊意深遠,是大智慧。中國沒有類似克里米亞的危機,反該善用新戰略機遇期發展,才能成國際危機中的真正贏家。 




以前被併入蘇聯或者被蘇聯劃入勢力範圍的國家現在都陷入恐慌,都在向美國及北約組織求救或尋求重申保護的承諾,以嚇阻克里姆林宮對它們伸出魔手。

3/15/2014出現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標題”Baltic States Watch Ukraine Crisis Unfold With Trepidation”),其中有幾段我們現在把它們重現在這裡:

//In the 1990s, after becoming the first states to break away from a crumbling Soviet Union, the Baltics [波羅的海三小國] moved to forge alliances with the West. Those bonds are being tested now as events in nearby Ukraine revive memories of a domineering Russia.

The political pressure from Moscow has already started, according to Lithuania Prime Minister Algirdas Butkevieius , who said Russia suspended food imports through the Lithuanian port of Klaipeda on Thursday [3/13/2014].

“Russia is unpredictable; we have to keep prepared and we hope for the best,”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Friday [3/14/2014].

All three nations have significant Russian-speaking populations; a quarter of people living in Estonia and Latvia are ethnic Russians.

Russia has justified its moves in Ukraine as a defense of ethnic Russians and Russian speakers. Moscow has complained about mistreatment of ethnic Russians in Latvia as well as in Estonia.

NATO countries have agreed to continue strengthening security, and U.S. war planes have been deployed to Lithuania.//



現在克里姆林宮製造了烏克蘭這麼大的危機,宣誓要「重返東亞」的華府看起來已不可能再認真及有效地執行「重返東亞」的大戰略及「海空一體作戰」的戰略(這要求把60%的海軍佈署在印太戰區),我們可以說,烏克蘭危機在事實上至少已在外交上讓華府的注意力轉向,至於華府原先宣誓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重返東亞」的軍事佈署計劃是否會因此而被改變或調整,現在已很難說。在烏克蘭危機出現前,美國國防部內部就已傳出「重返東亞」的政策已在被進行重估,因為預算刪減導致國防部必須進行裁軍計劃。我們現在仍無法知道烏克蘭危機是否會讓國防部對裁軍的計劃又再加以重估或反轉。

在蘇聯崩解後,許多俄羅斯人的帝國夢並沒有隨之消逝,這是普廷帝國夢背後的支撐力量,我們可以從普廷這次在烏克蘭的侵略與擴張行動得到議會全體無異議的支持以及多數民意的支持獲得證明,這種情形有如今天的中國,如果北京政權對外發動戰爭,它也會獲得多數中國人民的支持,因為多數中國人民也是懷抱帝國夢、擴張主義及病態與侵略性的民族主義。

也就是說,若要解除中國與俄國這兩個邪惡帝國對和平、穩定、自由、民主與繁榮的威脅,我們不只要在短期與中期協助這兩國的民主陣營推翻邪惡政權,還要在長期協助取得政權的民主勢力將兩國的病態民族主義及帝國夢背後的文化、歷史、經濟與社會基礎予以鏟除或加以改造。


(待續)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