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外界對建州派與何(瑞元)林(志昇)派的混淆(一)
2009年2月20日
2009年2月20日
撰述人: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 周威霖
序目
一、「台灣建州運動」(建州派)與何瑞元的「屬美建國派」(美屬派)不同
二、何瑞元對建州的質疑
三、建州派對何瑞元的回應
四、何林派對建州派的攻擊與攻訐
五、建州派就何林派對建州派的攻擊與攻訐所做的回應
六、若干人士對何林派的質疑
七、台裔美國律師江建祥對何林派的質疑與反擊
八、何林派為何控告美國
九、「何林派控美案」將以敗訴收場,且有後遺症
一、「台灣建州運動」(建州派)與何瑞元的「屬美建國派」(美屬派)不同
二、何瑞元對建州的質疑
三、建州派對何瑞元的回應
四、何林派對建州派的攻擊與攻訐
五、建州派就何林派對建州派的攻擊與攻訐所做的回應
六、若干人士對何林派的質疑
七、台裔美國律師江建祥對何林派的質疑與反擊
八、何林派為何控告美國
九、「何林派控美案」將以敗訴收場,且有後遺症
一、「台灣建州運動」(建州派)與何瑞元的「屬美建國派」(美屬派)不同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啟動,那年的七月,運動的發起人周威霖在台灣的「民眾日報」(那時的「民眾日報」是反國民黨陣營人士閱讀的主要報紙)將「51俱樂部」的主張予以公開。
「51俱樂部」(The 51st Club of Taiwan)是「台灣建州運動」的第一個組織,它的組織與運作不對外公開,只有會長周威霖被會員們授權對外發言及活動。
在建州運動啟動、周威霖開始進行宣傳並接受台灣與海外媒體的訪問及報導後,在台灣與美國開始出現認同、支持及宣揚台灣建州的人士,這些人士在網路上開始被稱為「建州派」。
建州派在台美關係與台海現狀上的認知與解釋和獨派及統派都有不同,例如,國民黨與統派的傳統說辭是「中國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光復了台灣」,他們以這個三段論來建立他們占領與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但建州派則根據史實,提出『日本攻擊美國領地夏威夷,美國對日宣戰,打敗了日本,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台灣與澎湖的主權』這個新論述。
建州派認為,台灣法律地位未定,台灣的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建州派從「美國監護台灣主權論」出發,對台灣前途的解決提出了新的方案,也提出了新的觀念與路徑: 台灣人民應透過自決與公投,將被美國監護的台灣主權交給美國,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所稱的「北馬里亞納群島模式」,或者台灣人民選擇脫離美國的監護,獨立建國,這是「帛琉模式」或「馬紹爾群島模式」。建州派提出了台灣獨立的新觀念: 台灣不是從「中國」脫離而獨立,而是脫離美國的監護而獨立。這個新觀念逐漸擴散,可能因此導致李登輝開始認為台灣人應該去美國,跟美國人談主權,也可能因此導致金恆煒等獨派人士開始認為台灣人應該向美國要主權。
周威霖與早期的工作夥伴們在1990年代及2000年代初,接受許多海內外媒體的採訪與報導,其中包括英文「中國郵報」(The China Post)。美國籍的記者Chris Bodeen對周威霖進行了數次採訪,這些採訪都刊登在該報之上。當年台灣女婿美國公民何瑞元(Richard Hartzell)及美國軍事檢察官出身的Jeff Geer均在該報供職,他們當然注意到了周威霖「台美整合、台灣加入美國、台灣最終成為美國一州」的主張,也注意到了「台灣的安全在美國的軍事保護之中,台灣的主權在美國的政治監護之下」的理論與論述。建州運動的理論與主張顯然引起了他們及若干美國在台人士的注意,並因而引發了他們探究台灣法律地位的興趣。由於Jeff的出身與背景,所以他們另闢門徑,從戰爭法與佔領法的角度切入,去研究台灣的法律地位。
Jeff Geer與Richard Hartzell最後得的結論是,「台灣至今仍為美國軍事政府統治下的海外未合併領土」及「台灣被美國置於中國的航道上」,不過他們並沒有提出台灣前途的解決方案,他們只列出許多種可能的選項,其中一種是「台灣成為美國一州」(何瑞元與Jeff Geer從來沒有表示過他們贊同台灣建州)。
在Jeff返美後,何瑞元接觸獨派李登輝與建州派的 黃先生,希望推動他的主張。他認為,若美國能接受他的主張,接受「台灣至今仍為美國軍事政府統治下的海外未合併領土」這種理論,在台灣建立過渡性的「美國軍事政府」,那就可在台灣建立「平民政府」,最後台灣人民再經過公投,就可確立台灣主權的最後歸屬。
何瑞元的主張引起李登輝私下的興趣。這個我們不難理解,因為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遭到美國打壓,而民進黨政府與獨派採取李登輝的「台灣國家正常化」主張,也被美國壓制,認為「台獨退步而且危險」的李登輝「死馬當活馬醫」,他認為何瑞元的理論與主張不妨一試。
何瑞元的路線與策略初期也得到建州派 黃 先生的同情與支持, 黃 先生把何瑞元介紹給周威霖及從中國回到台灣的台商林志昇,希望促成合作。 黃 先生為了與他們合作,糾合了幾位建州派人士組建「美屬福爾摩莎工作委員會」(由周威霖命名),但是說也奇怪,在網路上極為活躍的獨派與統派份子卻以為由 黃 先生領導並與何瑞元林志昇結盟的「美屬福爾摩莎工作委員會」是何瑞元與林志昇旗下的組織,因此開始把何林所領導的人馬稱為「美屬派」,這真是極大的誤解。最近何林派把「美屬派」正名為「屬美建國派」,應是比較妥善。
台灣獨派要角 陳儀深 教授曾在2/10/2009「自由時報」一篇投書中指出,他認為何林派的「美屬論」具有「脫中」的作用,有別於「五一俱樂部」以成為美國一州為終極目標。
在何林派中自成一系的理論大師雲程曾在他的著述中指出,
「雖然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台灣建州運動和何瑞元方案『主權同屬於美國』,但是建州運動卻和『統』『獨』 一樣,是台灣地位疑雲的最終解決目標,建州運動是『目標』,但何瑞元方案是闡明台灣地位在法理上的『現狀』,並未設立目標,是等待解決的『中繼狀態』」。「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啟動,那年的七月,運動的發起人周威霖在台灣的「民眾日報」(那時的「民眾日報」是反國民黨陣營人士閱讀的主要報紙)將「51俱樂部」的主張予以公開。
「51俱樂部」(The 51st Club of Taiwan)是「台灣建州運動」的第一個組織,它的組織與運作不對外公開,只有會長周威霖被會員們授權對外發言及活動。
在建州運動啟動、周威霖開始進行宣傳並接受台灣與海外媒體的訪問及報導後,在台灣與美國開始出現認同、支持及宣揚台灣建州的人士,這些人士在網路上開始被稱為「建州派」。
建州派在台美關係與台海現狀上的認知與解釋和獨派及統派都有不同,例如,國民黨與統派的傳統說辭是「中國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光復了台灣」,他們以這個三段論來建立他們占領與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但建州派則根據史實,提出『日本攻擊美國領地夏威夷,美國對日宣戰,打敗了日本,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台灣與澎湖的主權』這個新論述。
建州派認為,台灣法律地位未定,台灣的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建州派從「美國監護台灣主權論」出發,對台灣前途的解決提出了新的方案,也提出了新的觀念與路徑: 台灣人民應透過自決與公投,將被美國監護的台灣主權交給美國,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所稱的「北馬里亞納群島模式」,或者台灣人民選擇脫離美國的監護,獨立建國,這是「帛琉模式」或「馬紹爾群島模式」。建州派提出了台灣獨立的新觀念: 台灣不是從「中國」脫離而獨立,而是脫離美國的監護而獨立。這個新觀念逐漸擴散,可能因此導致李登輝開始認為台灣人應該去美國,跟美國人談主權,也可能因此導致金恆煒等獨派人士開始認為台灣人應該向美國要主權。
周威霖與早期的工作夥伴們在1990年代及2000年代初,接受許多海內外媒體的採訪與報導,其中包括英文「中國郵報」(The China Post)。美國籍的記者Chris Bodeen對周威霖進行了數次採訪,這些採訪都刊登在該報之上。當年台灣女婿美國公民何瑞元(Richard Hartzell)及美國軍事檢察官出身的Jeff Geer均在該報供職,他們當然注意到了周威霖「台美整合、台灣加入美國、台灣最終成為美國一州」的主張,也注意到了「台灣的安全在美國的軍事保護之中,台灣的主權在美國的政治監護之下」的理論與論述。建州運動的理論與主張顯然引起了他們及若干美國在台人士的注意,並因而引發了他們探究台灣法律地位的興趣。由於Jeff的出身與背景,所以他們另闢門徑,從戰爭法與佔領法的角度切入,去研究台灣的法律地位。
Jeff Geer與Richard Hartzell最後得的結論是,「台灣至今仍為美國軍事政府統治下的海外未合併領土」及「台灣被美國置於中國的航道上」,不過他們並沒有提出台灣前途的解決方案,他們只列出許多種可能的選項,其中一種是「台灣成為美國一州」(何瑞元與Jeff Geer從來沒有表示過他們贊同台灣建州)。
在Jeff返美後,何瑞元接觸獨派李登輝與建州派的 黃先生,希望推動他的主張。他認為,若美國能接受他的主張,接受「台灣至今仍為美國軍事政府統治下的海外未合併領土」這種理論,在台灣建立過渡性的「美國軍事政府」,那就可在台灣建立「平民政府」,最後台灣人民再經過公投,就可確立台灣主權的最後歸屬。
何瑞元的主張引起李登輝私下的興趣。這個我們不難理解,因為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遭到美國打壓,而民進黨政府與獨派採取李登輝的「台灣國家正常化」主張,也被美國壓制,認為「台獨退步而且危險」的李登輝「死馬當活馬醫」,他認為何瑞元的理論與主張不妨一試。
何瑞元的路線與策略初期也得到建州派 黃 先生的同情與支持, 黃 先生把何瑞元介紹給周威霖及從中國回到台灣的台商林志昇,希望促成合作。 黃 先生為了與他們合作,糾合了幾位建州派人士組建「美屬福爾摩莎工作委員會」(由周威霖命名),但是說也奇怪,在網路上極為活躍的獨派與統派份子卻以為由 黃 先生領導並與何瑞元林志昇結盟的「美屬福爾摩莎工作委員會」是何瑞元與林志昇旗下的組織,因此開始把何林所領導的人馬稱為「美屬派」,這真是極大的誤解。最近何林派把「美屬派」正名為「屬美建國派」,應是比較妥善。
台灣獨派要角 陳儀深 教授曾在2/10/2009「自由時報」一篇投書中指出,他認為何林派的「美屬論」具有「脫中」的作用,有別於「五一俱樂部」以成為美國一州為終極目標。
在何林派中自成一系的理論大師雲程曾在他的著述中指出,
雲程的解釋基本上是正確的,除了一點。「台灣建州運動」並沒有說台灣的主權屬於美國,建州派說的是「台灣的主權在美國的監護之中,它的歸屬尚未確立,它並不屬於台灣人民、美國、中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
網路上一位「東海之翼」網友也指出了建州派與何林派的不同: (1)建州派主張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循序漸進,加入美國,最後成為美國一州,何林派則主張從「舊金山和約」與美國憲法下手,透過官司訴訟,使台灣成為美國海外屬地,最後階段何瑞元的航道論,美國會將台灣交給中國。在林志昇成為何瑞元的代理人後,將航道論修正,變成創建「台灣臨時平民政府」,納入獨派。(2)建州派對於台灣主權的主張,是採美國監護説,何派則主張,由於美國是對日主要占領國,所以「美國握有台灣的主權」,不過何派的文宣大將卻經常使用建州派的「美國監護台灣主權論」。
他們都正確分辨與指出了這兩派的差異。
釐清這兩派之間的差異是十分重要的。(1)建州派與被林志昇代理及接收的何瑞元派的終極目標完全不同,不管何瑞元派所走的是林志昇所稱的「終極建國」或是如沈建德派所指的「中國航道」,建州派都有必要加以嚴格區分,以免何林派來魚目混珠。(2)何林派的宣傳風格十分煽情誇張,喜歡捕風捉影,喜歡無中生有。該派系的文宣人員也喜歡對異己進行中傷誹謗、人身攻擊及人格謀殺,他們甚至在「外獨網」公開宣稱他們搞政治與搞文宣是不擇手段的。他們的行事作風令人側目,也惹人非議,建州派難以茍同,為了維護建州派的形象及進行長期經營,我們必須嚴格加以區隔。(3)建州運動從1994年起就開始活動,它已累積了一定的民意支持基礎,若任由何林派來魚目混珠或以紫奪朱,那就會使建州運動辛苦建立的基礎流失。
在何瑞元派取得李登輝的暗中支持後,幾名建州派贊同何瑞元與林志昇的說法(即所謂「只有在美屬成功後,建州才能推動,美屬若失敗,建州也會失去基礎」),因而擱下了建州事業的推動,跑去推動美屬,那幾名建州派人士因而也成了林志昇控美案的原告。但周威霖等建州派人士則認為: (1)何瑞元這一派的理論沒有機會被美國接受,他們的「終極建國」主張也沒有機會被美國支持,(2)何林這一派沒有成功的機會,若把建州的成功建築在何林派成功的前提之上,是十分不妥與危險的,(3)反倒是,在美國認為台灣建州有可能在未來的台灣人民自決與公投中勝出時,美國或許才可能考慮接受何瑞元的「美屬台灣群島方案」做為過渡,因此建州派不能跑去支持何林派的路線,反而要努力耕耘自己的建州園地。
有一名建州派曾對美國一名廣義的建州派說:「有許多人有美國夢,包括我在內,但周威霖的建州缺乏法理基礎論述,且要成為公投選項,須連署兩百萬人,恐怕非常難,況且若不先將台灣成為美國屬地,要讓台灣直接成為美國一州的話,幾乎是不可能。」他接著說:「林志昇和何瑞元的論述才有國際法的基礎,林志昇與我等十幾人已依法狀告美國政府,勝訴在望,美方已主動與林志昇溝通,林志昇於年底前,將受美國國會邀請,赴美國國會演講。」
上面這一名建州派的觀點暴露了一些問題: (1)該名建州派已轉為何瑞元派,至少他相信何瑞元的理論與路線正確。(2)建州派當然有理論,而且從1994年來,就不斷發表,但他卻指「周威霖的建州缺乏法理基礎」,他不知道何瑞元那套理論只能說是法律名詞的堆砌,看起來莫測高深,但其實偏頗而半生不熟,只因為充滿法律術語,所以把他這名法律門外漢給唬住了,讓他以為控美案勝訴在望。(3)該名建州派把建州的成功建築在何派的成功之上,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的政治判斷。(4)該名建州派不能腳踏實地地推動台灣前途公投請願連署,想走短線與捷徑,當然會是欲速而不達。(5)要請美國考慮給予台灣人民建州公投,只需八十萬人(以台灣一千六百萬選民的百分之五計)連署,這也無需根據台灣的公投法,很顯然這名建州派並不了解台灣前途公投無需根據台灣的公投法。(6)該名建州派暴露了他最基本的認知錯誤,因為「台灣建州運動」從來沒有主張台灣直接成為美國一州,而是先以公投成為美國屬地。(7)「美方與林志昇溝通」這是典型的誇張的何林派宣傳,美國政府從來不曾派人與何林接觸,只有一名美國人士與他們接觸,但他不代表美國政府。不過,何林派高層卻已可藉此事對外放風聲,說他們的主張與理論「得到白宮、國務院、國防部、白宮國家安全會議高層的支持」,以此來向他們的追隨者與民眾進行說服,甚至想唬弄一些建州派及獨派各派系的領導,他們的宣傳手法顯然已達到相當的境界,令人刮目相看。(8)林志昇「受邀請赴美國國會演講」?這又是何林派的世界級宣傳花招,會相信這種宣傳詞的當然是比較缺乏判斷力的人。世界級的領袖才有被美國國會邀請演說的殊榮,像何林這樣的一般小老百姓怎麼可能辦得到?而該名建州派人士卻相信何林派放出來的風聲,無法辨別真假虛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