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主觀願望」與台派菁英對「台灣所面臨的外部險惡環境」的認知的反應(一)

「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主觀願望」與台派菁英對「台灣所面臨的外部險惡環境」的認知的反應(一)
一 

關於台灣前途解決的議題,在台灣基本上可能有三個共識:

(1)若美國願意接受台灣人民,多數人會希望與贊成「台灣成為美國一州」 (建州派必須讓民眾相信,美國願意接受還沒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廣大台灣中層與基層的台灣住民)。(最近幾年,沒有民調數據可供參考,僅有非正式的民間訪查所得的結果可做參考。) 

(2)若中國不會武力犯台,多數人會希望與贊成「台灣正式宣佈獨立建國」(獨派必須讓民眾相信,台灣正式宣佈獨立建國時,中國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若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時,美國會願意保護或協防台灣)。

(3)若中國自由、民主、均富,不少人會贊成或不反對「台灣與中國進行某種型態的政治聯合」(若這種情況出現而且中國不會危害美國在亞太的「霸主地位」,美國可能不會排除支持這個solution,若美國favors這種solution,建州派與獨派的support base都會被削弱)。

過去一段時期以來,民調多顯示,「獨立建國」是多數人的願望,但因為多數人不願冒險,所以民調也多顯示,多數人選擇「維持現狀」,美國也樂得「維持現狀」。

民調命題的設計(更別說操縱性或引導式的民調)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例如,若民調只出現出現「台灣成為美國一州」與所謂「台灣與中國統一」這兩個選項,則結果將會大不同。

若獨派願與建州派共同推動與宣傳「領地方案」,以後的民調會提早出現多數人希望與贊成「台灣成為美國領地」的結果。



關於台灣最近的一項民調,我們先來讀一份報導:

台灣指標民調:68%台灣人 拒絕統一的和平協議 自由時報 2013-11-01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提到兩岸和平協議須先經全民公投,台灣指標最新民調指出,六十七.九%民眾不接受和平協議以兩岸統一為目標,六十八.三%認為須等公投通過才可啟動談判,五十八.六%認為即使談判結束,仍須交付公投決定。

68%認為公投通過 才可啟動談判

馬英九上任以來政策傾中,各大民調卻顯示台灣人民支持獨立反更提高,除台灣指標最新民調,TVBS最新民調也指出,若限定統獨二選一,高達七十一%民眾希望獨立,十八%傾向統一。

民進黨民調中心今年六月詢問民眾「一邊一國、特殊國與國、一國兩區、兩岸一國」最能接受哪一個?結果五十四.九%民眾贊成一邊一國,二十五.三%認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僅九.八%民眾接受一國兩區、二.五%接受兩岸一國。

針對兩岸和平協議,台灣指標調查詢問民眾,是否接受和平協議以兩岸統一為目標?結果顯示,高達六十七.九%民眾表示不接受,十七.二%接受。

59%認為談判結束 仍須公投決定

至於兩岸和平協議推動程序,四十一.五%民眾認為,政府啟動談判與完成談判都應由公投決定,廿六.八%主張應先公投獲多數民眾同意再啟動談判,十七.一%表示可由政府先完成談判再公投,十四.五%未表態,合計有高達六十八.三%認為啟動談判前必須先公投,五十八.六%認為即使談判結束仍須交付公投決定。



71%希望獨立的背後
自由時報
2013-10-31
記者鄒景雯╱特稿

電子媒體公布了一份民調,在政府當局炒作馬習會的當下,台灣民眾要求就統獨立場表態,而且只能有一個選項時,居然有七十一%的受訪者選擇台灣要獨立,十八%傾向統一。這個數據,排除了機構效應的問題,在國內經濟狀況並不佳的此刻,非常耐人尋味。

任何民調都無法單一解讀,或許需要再多一些、不同單位的持續追蹤調查,以確認趨向。但若單一對照這民調的本身,在提供開放選項時,一如過往,六十四%受訪者認為應維持現狀最多,二十四%傾向獨立次之,七%傾向統一。這似乎說明了,如果持續保持模糊狀態,台灣民眾會以「維持現狀」這個外交辭令來避免撕破臉,但若被逼著要清晰明確化時,這維持現狀派中,有四十七%轉向獨立,十一%轉向統一,究其成份,所謂維持現狀的現狀,大部分的真實意向其實是獨立的現狀。

為何以上調查引起注意?自習近平時代開展後,來自北京愈來愈明顯的推力,有意將胡錦濤時代適用的「九二共識」,逐漸由「一中框架」所置換,致使馬英九在應對時,屢屢在第一任宣示的防守路線上跳針,不時出現從牆角忽而呼應的飄移,非國際關係、國內航線之說,都讓外界感受習近平要馬英九攤牌,不能再「只經不政」拖延下去的壓迫感。在如此政治氛圍下,儘管馬英九行事是從來不顧念民意的,但TVBS卻做出台獨民意為歷次調查新高的結果,這驗證了「吃緊弄破碗」的台灣俗諺。尤其,再把中國台商組織正配合北京指令,大動作鼓吹服貿協議快過這個因素放進來,北京的此一「適得其反」,並未受國人經濟考慮有所紓解,這是過去五年少見的現象。

猶記二○一二年大選前夕,中國打出九二共識與兩岸經貿牌,被認為是總統選情的關鍵一擊,短短一年多後,經貿傾中的後果不如想像,卻導致台灣民意在內心深處政治遠中,這個變化,值得當政者警惕。

(待續)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