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The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was founded by David C. Chou in 1994. It advocates Taiwan beco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簡介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被周威霖與他的同志們在台灣建立, 這個運動主張[台灣人民在美國政府所認為的適當時機, 透過自決與公投, 加入美國], 第一個階段先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第二階段再經一次公投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是台灣前途解決的[中程解決方案], 在台灣成為美國領地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台灣領地人民再來進行第二次的公投, 那時公投的選項當然可以包括[台灣成為美國一州].[台灣獨立建國].[台灣繼續做為美國的領地]及其它的方案.

[台灣建州運動]現階段極力主張與強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 這應該是 [反國民黨統治當局及中國聯手偷竊台灣主權] 的所有台灣住民目前最好的選擇.

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日本拋棄的台灣主權至今仍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 [台灣建州運動]決心與台灣住民. 台美人.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一起捍衛台灣主權, 並呼籲台灣住民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利堅合眾國, 以維護並促進台灣人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德媒 :國民黨課綱微調是為了和北京政府更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08-04-2015

德媒 :國民黨課綱微調是為了和北京政府更密切合作 ◎自由時報 08-04-2015


德國《畫報》(德語:Bild)大篇幅報導台灣反課綱運動,並分析國民黨應是希望透過課程教材改革來與中國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反黑箱課綱微調學生、群眾持續在教育部 前抗議靜坐,引發許多國際媒體關注報導;留德博士、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指出德國《畫報》(德語:Bild)大篇幅報導台灣反課綱運動,並分析國民黨 應是希望透過課程教材改革來與中國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
留德博士、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翻譯德國《畫報》報導反課綱微調內容。(圖擷自李忠憲臉書專頁)
李忠憲在臉書表示,同學們的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希望反課綱的學生們不要沮喪,並指出德國媒體大量報導台灣反課綱的運動,其中德國一般民眾最愛看的《畫報》也大篇幅報導。
據《畫報》報導,在台灣的數百名學生抗議共產中國的影響,他們在週一走上首都台北的街頭,抗議計劃中的教育改革。李忠憲諷刺道,「連德國人都知道這才是我們的首都」。
報導中訪問了德國著名的中國專家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Wagner),他分析,「國民黨希望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與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政策,有更好的投資環境,而民進黨寧可保持事實上獨立台灣的地位。」
報導也針對台灣和中國背景分析以及反課綱微調行動在學生自殺後導致抗議活動升級。
報導稱,「關於歷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教科書中,東亞的爭議由來已久。」瓦格納指出,最有名的是北京抗議日本佔領中國二戰期間,在日本的一些教科書版本的內容,以及最近北京新推出在香港的課本,香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意圖,引起的抗議活動。
針對台灣和中國在政治上的緊張關係,瓦格納表示,北京政府堅持其「有權」和解台灣,並不尊重也否決了台灣大部分人民的聲音。民進黨候選人有很好的機會贏得下屆台灣總統選舉,但北京認為台灣的民主表達意見是毫無意義。
相關連結:德國《畫報》報導
李忠憲臉書全文:
親愛的同學,您們的貢獻讓世界看見台灣,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這個活動是成功的,謝謝您們,不要沮喪,不要再有任何人犧牲,德國媒體大量報導反課綱的運動,以下是德國一般民眾最愛看的畫報報導。
抗議親中國的政治宣傳
台灣學生想阻止新教材
在台灣的數百名學生抗議共產中國的影響,在週一,他們走上首都台北(連德國人都知道這才是我們的首都)的街頭,抗議計劃中的教育改革。
►台灣總統馬英九和他的執政黨國民黨計劃引進新的歷史教科書,其中聯繫台灣和大陸,使不可分割的歷史有理有據。
“背景是國民黨與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在台灣對大陸關係之間的爭議,”德國著名的中國專家,魯道夫·瓦格納教授告訴畫報。“國民黨希望通過課程教材改革與北京共產黨政府,更密切合作政策,有更好的投資環境,而民進黨寧可保持事實上獨立台灣的地位。”
►背景衝突: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但是,被認為是中國叛離的一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必要時將通過軍事手段統一台灣,”瓦格納教授說。
學生自殺後的抗議活動升級
上週,曾有反對計劃教育改革多次遊行,在被警方拘留的學生自殺後,抗議活動升級:上週五200名學生衝進在台北的教育部,要求與教育部吳思華部長的會談。
在東亞廣泛利用教科書武裝
關於歷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教科書中,東亞的爭議由來已久。瓦格納:“最有名的是北京抗議日本佔領中國二戰期間,在日本的一些教科書版本的內容,以及最近北京新推出在香港的課本,香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意圖,引起的抗議活動。“
類似的效果也發生在台灣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有關他們的國家。他們擔心:“教材是一黨政治宣傳的平台,政府的每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教科書都要改寫,”瓦格納教授說。
台灣和中國在政治上的緊張關係
雖然島上共和國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特點是兩國經濟合作密切,它總是回應有相當大的政治緊張局勢。
瓦格納:“北京政府堅持其「有權」和解台灣,並不尊重也否決了台灣大部分人民的聲音。民進黨候選人有很好的機會贏得下屆台灣總統選舉,但北京認為台灣的民主表達意見是毫無意義。“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比股市更壞的消息:TPP將把中國關在世界經濟大門之外 【阿波羅新聞網 2015-07-12 訊】作者:張文舉 -

比股市更壞的消息:TPP將把中國關在世界經濟大門之外

阿波羅新聞網 2015-07-12 訊】
作者:張文舉




從理論上和TPP的規則上說,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獨中國不行,用TPP一位官員的話說,“TPP是一個只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當然,TPP拒絕中國加入不會是從程序上生硬的拒絕,而是採用綠色壁壘的方式將中國拒之門外。具體說,TPP許多規則和條件就是針對中國制定的,是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是中國根本無法做到的。 TPP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
2005年5月,汶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目的是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議,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投資等領域相互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稅減免,即成員國90%的貨物關稅立刻免除,所有產品關稅將在12年內免除。協議原則上採取開放的態度,歡迎世界其他國家參與。該協議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貿易區。 2006年5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運行。成員為新西蘭、智利、汶萊和新加坡。2008年2月美國正式加入。2009年11月澳大利亞和秘魯加入。同時,該組織正式更名為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2010年馬來西亞、越南加入。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2013年3月日本宣布開展加入談判。至此,TPP共有12個成員國,這12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比重約40%。 除了現有國家之外,正在考慮加入該組織的國家不在少數,這裡面既有太平洋周邊國家,也有太平洋區域之外的國家,大部分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台灣和菲律賓等,台灣很快就將成為這個組織的正式成員。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這個新型經濟組織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組織,它將根本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改變世界經濟運行模式,重新描繪世界經濟版圖。 簡單明確地說,這個新型經濟組織從成立的第一天就是針對中國的。或者準確地說,是一些國家為了躲避中國而成立的。2001年,中國經過長達十幾年艱苦談判終於加入世貿組織。對於接納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有很多國家是持有異議的。他們認為,根據多年和中國打交道的經驗,根據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一貫做法,接納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是一個錯誤,雖然中國做了各種承諾,簽署了各種協議書,但他們認為中國的承諾是不可信的,中國必將會給世貿組織造成很多麻煩,給國際經濟秩序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基於這種判斷,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當年,就有一些國家開始考慮另行成立新的經濟合作組織,就是想躲開中國另起鍋灶,盡量不和中國打交道。 TPP剛成立時只是一個很小的經濟組織,並沒有引起各國太大的注意。但隨後幾年的實踐證明,新西蘭等國對中國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他們成立TPP是非常有遠見的。從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的第一天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另類,和其他成員國齷齪不斷,貿易糾紛層出不窮,世貿組織的各項規則在中國人的眼裡基本都是一紙空文。據世貿組織統計,最近十年世貿組織受理的絕大部分貿易糾紛申訴都是針對中國的,這讓美國和歐盟等主要經濟大國焦頭爛額,不勝其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關注到了TPP,意識到這是重建世界經濟秩序一個絕好的機會。為此,美國不惜以世界經濟老大的千金之身,屈尊加入這個由幾個小國組成的經濟組織,這立刻賦予了這個經濟組織一種全新的意義,成為世界經濟史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在中國官媒的宣傳報道中,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里,中國是全世界最強勁的經濟體,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是拉動全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尤其是在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中國經濟拯救了世界,是世界經濟的救世主。其實,這些只是中共官方的自我吹噓,只是中國人的意淫。在世界各國政府和經濟界的眼裡,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表現簡直近乎無賴,不但不是火車頭和救世主,而是一個讓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禍害。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和優惠政策,獲得了大量經濟上的好處,促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但中國卻總是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從來沒有認真遵守過世貿組織的規則,從來沒有真正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在世貿組織內部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操縱重大工程招投標、給國企大量資金補貼、侵犯知識產權、人為操縱出口商品價格等等的聲音不絕於耳,這些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家常便飯,並且是屢教不改。正是中國這些讓人難以接受的表現,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急於撇開中國,另行成立一個公平、公正、高效、和諧的新型世界經濟組織。這正是TPP的迅速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也許會有不少愛國者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再說我們中國地大物博,有13億人口,有沒有世貿組織,加入不加入TPP都無所謂,我們照樣發展,照樣強大。這種說法如果在毛澤東時代也許是對的,那時世界經濟還沒有實現一體化,中國還是一個原始農業國,只要有糧食吃,國家就能存在下去。但現在不一樣了,世界經濟已經成為緊密聯繫的一個整體,每個國家的經濟都和世界經濟緊密相連,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總體經濟之中,離開世界經濟將寸步難行。多年以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只有兩架馬車:基本建設投資和對外貿易。前兩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中國經濟總量的60%以上是對外貿易創造的。現在中國的基本建設投資已經走到頭了,如果對外貿易再發生大的滑坡,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 可能還會有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總量佔世界10%以上,如果沒有中國的參加,TPP就是一個不完整的經濟組織,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就會大大下降,因此認為TPP不會把中國排除在外。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是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了。真實的’情況是:世界經濟如果沒有中國,照樣會很美好,並且肯定會更美好。但中國脫離了世界經濟卻是寸步難行。試問,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都有什麼?或者換一個問法:世界經濟需要中國什麼?除了廉價的世界製造工廠,還有什麼?就是這個世界工廠的地位,這幾年也正在迅速失去,正在被越南、泰國、印尼、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取代。反之,如果中國被世界經濟排斥,那大量的廉價中國商品賣給誰?中國大量需要的石油、煤炭、糧食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材料到哪裡去買?我們還能再去剽竊誰的知識產權? 既然TPP對中國如此重要,那中國就乾脆大大方方地申請加入TPP不就行了嗎?對不起!這次真的不行了。當年新西蘭等國建立TPP組織的初衷,就是為了躲避和排除中國,所以TPP這次絕對不會重蹈世貿組織的覆轍,絕對不會讓中國加入TPP的。從理論上和TPP的規則上說,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獨中國不行,用TPP一位官員的話說,“TPP是一個只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當然,TPP拒絕中國加入不會是從程序上生硬的拒絕,而是採用綠色壁壘的方式將中國拒之門外。具體說,TPP許多規則和條件就是針對中國制定的,是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是中國根本無法做到的。比如TPP成員國家的政治體制必須是尊重自由、民主、法制、人權、普世價值觀,這一條中國能做到嗎?比如TPP規定成員國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要享受相同的待遇,並限期逐步實行國有企業私營化,這一條能做到嗎?其他諸如自由貿易、開放農產品市場、金融開放、物流開放、金融監管、市場開放、誠信體系、降低GDP能耗、環境保護體系等等,可以說哪一條中國也做不到,這樣就名正言順地把中國攔在了門外。 中國有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句話用在中國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在國際政治中,中國公開反對普世價值,公開反對國際公理,總是和反人類的獨裁政權站在一起,現在終於成了國際政治中的孤家寡人,連一個朋友也沒有,處於空前孤立的境地。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中國不講規則,不講誠信,從來不肯按規矩出牌,總是我行我素,現在終於也引起眾怒,馬上就要被掃地出門了。我相信,如果中國不立即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中國被世界徹底拋棄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http://hk.aboluowang.com/2015/0712/583382.html#sthash.8SsIwHYU.WdGQx72L.dpuf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廖東慶專欄/一中同表和 一中各表有何不同?

廖東慶專欄/一中同表和 一中各表有何不同?
如果都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來表達的話, 一中同表和一中各表絕對沒有不同的解釋和意義, 相對來說的話, 美國白宮是認為, 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完全是文字上的混淆不清的說詞而己, 其中最令人駭怕的是, 如果繼續再使用九二共識的說法, 會令全世界的國家及人民, 誤以為台灣人民對於要和中國統一是完全不會拒絕的, 這一點對台灣地區還有超過百分之90以上的人, 希望能和中國永遠「保持現狀」的民意上, 己經出現非常大的落差了。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 難道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國民黨並不是看不出來, 而是故意要如此來操作, 國民黨以大量的謊話來自說自話, 並以洗腦的方式來催眠台灣人民, 台灣是屬於中華民國的, 所以台灣一定要回歸給中國。事實上美國白宮是非常反對九二共識的談話尤其是一中各表這一句話在國際外交的辭令上根本就沒有分別台灣和中國的涵義在裡頭, 更正確的說法, 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 寄居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流亡政府說「中華民國在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治理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及外蒙地區。」這句話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還會有多少人會相信呢?尤其是 這個中華民國又是從1971年被驅逐出聯合國組織, 這也證實了一件事實, 那就是中華民國從此再也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
   中國現在是聯合國組織的5個永久理事國之一, 如果以一中各表來說的話,中國在聨合國大會中, 對兩百多個會員國的代表說: 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它並不會在大會中說出: 「中國和台灣現在是分開治理」,不然的話,這也將會形成一台一中, 或者是變成兩個中國的狀况, 這更是中國所不樂意見到的, 中國在聯合國組織裡是繼承中華民國的永久理事國的席位, 而被聯合國驅逐出去的中華民國政府, 現正在台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灣就會被全世界的一部分國家及人民誤以為 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的錯誤事實。
    以美國白宮的立場而言, 白宮是非常厭惡九二共識的言論, 而且不論是一中各表或者是一中同表, 這全 都是在為以後中國要採取軍事或政治手段來侵佔台灣而來先伏下埋筆, 以便師出有名的來攻擊台灣。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獨一的超級強國, 這一點 並不是像中國完全是靠空穴來風並靠虛假的宣傳來變成報紙或綱際網路上的強國。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 美國不費一兵一彈, 就能瓦解整個前蘇聯集團, 讓它從一個國家變成了17個國家! 美國靠的是民主及自由和人權背後還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體作為靠山。各位可以想想看, 中國到底能變成多少個國家呢? 7個軍區變成7個國家嗎,還會不會變得更多的國家出來嗎?
    中國在1971年剛進入聯合國的時候, 妄想要聯合國秘書處向全世界會員國發出一份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公文, 那時候秘書長要求中國提出擁有台灣主權的證明出來才能對外發出公文中國在前後9個月的時間中根本就拿不出擁有台灣主權的證明出來, 中國並沒有因此就罷手, 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中國利用在聯合國理事國的權力, 力主非洲國家的人來擔任聨合國的秘書長,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安南, 中國賄賂大量的金錢及好處給安南父子, 中國之所以要這麽做完全是有政治操作的目的 。這是在小布希擔任總統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中國在乘著聯合國召開大會的時候, 和安南秘書長串通好,在大會中提出臨時動議, 要在場所有會員國的代表來一起用表決的方式, 來通過台灣地區併吞給中國的提議案, 當時在現場, 有美英法等國的代表立即舉手表示抗議,並造成會議一度滯止。
             美國駐聨合國大使馬上通報小布希總統, 小布希立即召國家首席安全顧問賴斯女士和國務卿來商討如何解決,  賴斯女士在全盤了解之後, 向小布希提出建議, 也獲得小布希的同意之後, 國務卿打電話給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並面授命令要他去和安南好好談一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在秘書處和安南秘書長見面商討事宜波頓一開口就是要安南立即撤掉這件臨時動議而且加碼的說:如果你不撤除的話美國將會把你的國家拿來表決並併吞給別的國家, 這樣,你可以接受嗎波頓大使的這一番話把非洲裔的安南嚇的臉色由黑變成慘白。隨後安南秘書長撤掉這件非常離譜的台灣回歸給中國的臨時動議。由此看得出來,台灣並不是屬於中國的, 也更不是屬於中華民國的! (0145)
(慶祝中華民國「亡國」104年系列/141)(廖東慶/美政治評論家)

 (歡迎轉貼/轉寄/下載)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八年抗日,台灣vs支那 -支那八年抗日的化學分析

八年抗日,台灣vs支那 -支那八年抗日的化學分析
馬英九的「偽中華民國集團」今年特別為「八年抗戰勝利七十年」擴大慶祝活動,對於台灣人而言卻有自己家被強佔辦喜事的無奈。而且,辦喜事者還是發動二二八種族屠殺殺害我們先人者。

其實,關於「八年抗日」,台灣遠比支那早發生逾四十年;亦即,從1895年乙未之役到1902(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於530日屠殺已投降的林少貓全家,宣布「全島治安完全恢復」)橫跨八個年頭。

當時,全島死亡或逾十萬人,光斗六屠城即有近三萬人遇害。而且,乙未之役在不到半年內,民兵戰死逾14000人,佔當時台灣260萬人口的0.54%。反觀,支那對日抗戰時人口近五億二千萬,八年間其軍人陣亡雖達300多萬,卻非六個月內戰死280(照台灣的標準)。何況,日本攻台時武器殺傷力仍低,不脫山砲和單方點放的村田步槍。然而,日本侵略支那時使用的卻是有坂步槍,尤以三八式為主;其準確度和火力都大幅提升。同時,日軍步兵武器還包括山砲、反戰車槍、榴彈砲、重砲、戰車砲、迫砲、機槍、手榴彈、噴火器等。

試想,日軍侵略支那時其武力、機動力、通訊傳播、後勤補給都遠高於侵台時。中國人「英勇抗日」的傷亡比率何以卻遠低於台灣人者?

此外,若和同期對抗德軍的蘇聯比較,更能凸顯支那人「如何抗日」!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的二戰死亡人數統計,1939年時蘇聯人口16850萬人,紅軍死亡867~1092萬,死亡總人數約2700萬,佔人口比14.24%;中國人口51757萬人,軍人死亡300~375萬,死亡總人數1500~2000萬,佔比2.90~3.86%。此外,人口近7000萬的德國,軍人死亡444~532萬人,死亡總人數690~740萬,佔比8.23%;一億人口的日本(加上韓國、台灣)軍人死亡210~257萬人,死亡總人數298~377萬,佔比3.11~3.93%。德國光與俄軍的東線作戰可能就死了274萬人,日軍在中國死亡人數卻是48萬。

不論與台灣人抗日或蘇聯抗德比較,支那人的「抗日」實情不言可喻。然而,在蔣家殖民洗腦下,台灣人多忘記自身被清國出賣無由參加支那抗日,卻是參加日本人的「大東亞戰爭」。台籍日本兵戰死三萬一千人,台灣遭美軍空襲死傷數十萬人;單次空襲死亡人數可能又以1945531日台北大空襲死亡3000人,數萬人受傷、數千棟建築毀損最為嚴重。雖然,這些台灣人流的血和勇敢事跡被蔣家偽中華民國抹滅了;但是,台灣人可以忘記嗎?台灣人何時可以面對自己,並以真實身分走向世界?

作者:謝德謙 IFJ(國際記者聯盟)暨台灣記協會員。
全文請見:blog.roodo.com/tekkhiam
M.P. 0921997144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在蔡英文公開向華府做出「維持現狀」的承諾後,主張台灣獨立建國的政黨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它們的誕生是合理的,但在國際環境與台海局勢尚未出現對台灣與台灣人有利的變化之前,台灣人也無法期待它們能製造奇蹟,突破困境

在蔡英文公開向華府做出「維持現狀」的承諾後,主張台灣獨立建國的政黨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它們的誕生是合理的,但在國際環境與台海局勢尚未出現對台灣與台灣人有利的變化之前,台灣人也無法期待它們能製造奇蹟,突破困境
第一部分
若從國際法來看(也就是從「舊金山和約」來看),台灣是一個法律地位未定、主權歸屬尚未確立的地區,若從「台灣關係法」來看,它被該法擬制為「國家」,這個「國家」被稱為「台灣」,而其政府則被稱為「在台灣的治理當局」。
現在的台灣,相對於美國,就如當年的滿州國相對於大日本帝國一樣,不過,就我們所知,大日本帝國政府並不曾公開說滿州國不是國家,而美國政府卻指台灣或「中華民國」均「不享有國家的主權」,只不過在「台灣關係法」中[指純就「台灣關係法」而言],台灣被擬制為「國家」,具有國家的行為能力與訴訟能力。
在蔡英文公開向華府做出「維持現狀」的承諾後,由於獨派團體的領袖們認定民進黨已放棄了台灣獨立建國的主張、理想、堅持與初衷,因此紛紛組建主張台灣獨立建國的政黨,它們的誕生是合理的,但台灣建州運動認為,在國際環境與台海局勢尚未出現對台灣人有利的變化之前,它們也無法製造奇蹟,突破困境,即使它們如何嘶聲力竭地呼喊。
民進黨在台灣獨立建國這個議題與議程上,到底是做了最終目標設定的轉變,還是戰略的撤退?或是只進行了戰術的調整?我們認為是後者。不過,由於民進黨的高層無法或不能在這一點說清楚,所以導致獨派領導與菁英的誤會。

第二部分

接下來,我們請鄉親們來讀幾篇新聞報導的節錄,這些報導涉及了彭明敏等台獨大老正在籌組 「台灣獨立行動黨」一事。
「獨派大老彭明敏等組台獨新政黨」
自由時報
7/1/2015
//震撼!多位獨派大老將聯合組黨。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吳澧培、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與台派學者等近來在親綠政治專欄作家金恒煒的串聯與主導下,決定籌組「台灣獨立行動黨」,並擔任新政黨共同發起人;暫時內定擔任黨主席的金恒煒已向內政部遞件申請新政黨成立,強調制憲建立新國家的台灣獨立行動黨,目標明年立委選舉,將推出區域立委候選人並搶攻不分區席次。
訴求台灣獨立建國 不讓獨派的票四處分散
金恒煒強調,當前檯面上的政黨,包括民進黨、國民黨、台聯、時代力量與社民黨等,沒有一個政黨把台灣獨立建國當作政黨的主訴求,這些獨派的票,其實非常堅實而牢固,應該積極建構這一塊,而不是讓獨派的票四處分散。//

「金恒煒:民進黨放棄台獨,我們就來扛」
自由時報
7/1/2015
//籌組「台灣獨立行動黨」的靈魂人物、政治專欄作家金恒煒昨直指民進黨已經國民黨化,他說,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說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維持兩岸關係的現狀,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已被中國驅逐,馬英九與洪秀柱就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一中同表,他對小英的說法非常有意見,「現在民進黨要放棄台獨這一塊,那台獨建國旗幟就我們來扛!
民進黨已經國民黨化
金恒煒強調,民進黨受到美、中的壓力,避談台獨,連「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都違背,「我們是承擔民進黨本來應承擔而未能承擔的責任」,他有信心「台灣獨立行動黨」將超越五%的得票率,「組黨一定會成!」//
「吳澧培:總統支持小英,立委拚不分區」
記者李欣芳/專訪
自由時報
7/1/2015
//高度關切台灣政局發展的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昨指出,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的「一中同表」說,顯示其心態急統,民進黨則對台灣主權問題說得模糊,目前沒有看到台灣任何一個主要政黨公開談論台獨,台灣獨立的聲音應該明確說出來,因此,台灣需要一個新政黨積極宣揚台獨理念,並監督民進黨做好轉型正義等課題。

吳澧培說,無論洪秀柱對「一中同表」說再怎麼解釋,都讓人感覺是台灣要被中國統一,中國不可能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表一個中國,面對洪秀柱走「急統」路線,卻聽不到任一主要政黨明確講台獨,當前必須讓台灣社會知道,不能只有統一的聲音。
吳澧培指出,由於民進黨始終在國會未能取得過半席次,做為一個大黨,要顧慮的事情確實很多,許多事因此不能全怪民進黨,但現在的民進黨,怕得罪美國、得罪中國,有關兩岸論述與台灣主權問題說得模糊,「既然民進黨對台灣主權問題說得模糊,我們出來講清楚!」//

第三部分

我們在1/26/2015發表「已近不惑或已屆耳順之年的『初生之犢們』發出豪語:『現在』就來解決統獨爛攤子!」他們顯然把民進黨與台獨先行者都當成酒囊飯袋,但我們要問,他們所謂的『現在』的time span有多長?他們有什麼法寶或可操作的方案,可以用來說服華府與逼退北京?」一文,現在我們把該文的大部分再度張貼出來,請鄉親們仔細讀或再讀一遍,因為該文有我們對台灣獨派籌組新的台獨政黨的評論。
已近不惑或已屆耳順之年的「初生之犢們」發出豪語:「『現在』就來解決統獨爛攤子!」他們顯然把民進黨與台獨先行者都當成酒囊飯袋,但我們要問,他們所謂的「現在」的time span有多長?他們有什麼法寶或可操作的方案,可以用來說服華府與逼退北京?
(1/26/2015發表)
台灣前途的終局解決是縈繞在一代又一代的台灣人腦中與心中、至死方休的頭等大事。
正派的、但漠視或無視「台灣前途的解決受到外部環境或條件的制約」的「初生之犢們」一代接一代地發出豪語,他們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他們的豪語振奮了台灣人的心,直到他們形成氣候與掌握權柄之後他們的台獨議程與政策遭到北京的砲打與華府的壓抑,直到他們的承諾被證明無法兌現。異類或另類的小政客[這些小政客與建州派一樣,也非常了解,台灣前途解決的關鍵力量是美國]則利用台灣前途解決久懸不決、台灣人陷入不耐或焦慮時,對走投無路的、愛台灣愛到至死不渝的台灣人進行詐騙與斂財,這些擅於編造神話與謊言的「政治天才」與政治神棍還組織什麼「政府」,並炮製與誆稱「有美國政府的認可、支持或默許」,但經過一段時間,被他們欺騙的無辜民眾就會發現,那些假藉美國政府的名義來行騙的這個「政府」的「祕書長」或那個「政府」的「主席」所搭建的「美國神廟」裡頭,根本沒有「華盛頓帝君」,也沒有「林肯大天尊」,甚至連「三太子小布希」也沒有。
以色列國與猶大國分別於西元前722年與586年為亞述帝國與巴比倫帝國所滅,它們的子民與後裔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飽受歧視與迫害,前後總共花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才於1948年在巴勒斯坦復國,復國之後,還得不斷打仗,到今天,他們還得隨時準備打仗,因為他們還沒有實現或鞏固在和平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的願望與夢想。
台灣人顯然沒有參考猶太人或以色列人的復國與建國的歷程與經驗,所以看起來似乎比較缺乏耐心與智慧,我們雖然沒有強敵環伺,但我們與一個兇惡而且正在發展成為超級邪惡帝國的敵國比鄰,這可能比以色列人所遭遇的問題更麻煩且更具挑戰性。
1/25/2015,台灣一個頗具實力的第三勢力「公民組合」宣佈成立「時代力量黨」[這個政黨的首腦是戰功彪炳的黃國昌],建州運動先要對他們表示祝賀。我們現在請鄉親們來讀一則新聞報導:
「Freddy:現在就來解決統獨爛攤子 + 時代力量—基本政策主張」
新頭殼newtalk2015.01.25 林朝億/台北報導
(http://taiwanjustice.com/freddy%EF%BC%9A%E7%8F%BE%E5%9C%A8…/)
//第三勢力「時代力量」今( 25) 日舉辦創黨大會並宣布啟動「十萬人建黨工程啟動」。對於新政黨的國家定位,建黨工程隊總隊長林昶佐( Freddy )指出,上一代在 1991 年說不要剝奪下一代選擇的權利,把統獨這個爛攤子留給了他們。 20 多年過去了,歡迎認同現在就來解決這個爛攤子的人加入,一起行動,「不要讓下一代再來怨恨我們」。
新政黨「時代力量」今日成立,並於昨日將其政黨主張公布在臉書粉絲頁裡。在國家定位上,「時代力量」主張推動台灣「國家地位」正常化,並「廢除錯亂國家地位之相關規章」。
媒體詢問新政黨對於國家定位的主張時, Freddy 表示,讓這個國家混亂的規章都應該要調整。他說, 1991 年修憲時,那時他才 15 歲,當時他的長輩們遇到這困難問題時說,要留給下一代來解決、不要剝奪下一代選擇的權利。但到了 2015 年,他們的下一代已經來到現在了,「我們現在就活在那個藉口裡面」。
因此, Freddy 表示,這不是傳統的統獨或藍綠,「而是這問題放在那裡、丟給我們的爛攤子,現在就該解決,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解決;不要再用上一代同樣的藉口說,我們把困難的事情留給下一代。我們會被下一代怨恨」。
Freddy 說,這件事情拖了 20 多年,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是更亂七八糟嗎?誰因此爽到?就是有權力的人爽到,透過這個亂七八糟來偷雞摸狗。
媒體問,會覺得「中華民國」這國號也是爛攤子,該更改嗎? Freddy 反問,「你說呢?」新政黨的主張寫的很清楚,廢除所有會混亂國家定位的相關規章。「你認為這個是的話,就趕快加入我們『時代力量』,因為我們希望廢除這個」。
Freddy 說,如果一方面在體育場被稱呼為 China 時覺得被吃豆腐;可是自己國號裡有 China 又覺得 OK ,「如果你這樣覺得沒有混亂,那你就不用加入我們;如果你認為要解決這個混亂,就趕快加入我們,我們一起來行動」。//
(下略)
在「時代力量黨」的主張中,最引起台灣建州運動的注意與興趣的是:
(1)它主張「推動台灣『國家地位』正常化」,亦即主張台灣獨立建國或台灣成為法理獨立的國家。
(2)它主張「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這不知是否指主張「台灣應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聯合國、聯合國的附屬機構以及其他的全球性或區域性國際組織」。
(3) 它主張「廢除錯亂國家地位之相關規章」。
「時代力量黨」要實現這些黨綱,那就得執政且需在國會中掌握多數席次,同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力挺,否則也只是美麗的願景或無法兌現的支票。
在「時代力量黨」誕生之時,建州派必須嚴肅地指出我們台灣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台灣人希望對台灣人有利的台灣前途解決方案能夠實現的外部環境或國際環境尚未出現。
從流亡台灣的、狂言「反攻大陸」的蔣介石到發願要帶領台灣人民「出埃及」的「李摩西」,到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議程」的「陳約書亞」,到要搞「化獨漸統」、「終極統一」的「馬終統」,都無法違逆或逸出「在華府所定義的『台海現狀』的框架下所發展出來的『要維持動態平衡』的『台海政策』」。
在蔣家掌權時,至少有幾次的機會,可以出現「兩個中國」或「聯合國或美國託管台灣」,甚至費正清的「台灣成為美國一州」,但最終都沒有成功。
李登輝執政時,雖是台灣人主政,但由於李登輝尚未將中國國民黨成功地改造成「台灣國民黨」,也未將「中華民國建制」去除或翻造,再加上江澤民時代的老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已逐漸成形,逼出柯林頓的「對台三不政策」,這讓台灣繼續處在「維持現狀」的困境中。
陳水扁的「台灣國家正常化議程」最後逼出了華府的「雙重嚇阻政策」,小布希政府一方面對老共的武力犯台進行嚇阻,另一方面則對台灣方面發出「台海戰爭若係由台灣的『挑釁』而起,則美國不防衛台灣」、「台灣人不能開出一張要用美國子弟的鮮血來兌現台獨的空白支票」、「台獨是推車撞牆」的警告,以防止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並因而維護了華府所定義的「台海現狀」。
阿扁力推「台灣國家正常化議程」(正名、制憲、公投入聯),不但一事無成,反把台灣人的政黨所組建的「在台灣的統治當局」與華府的關係弄僵。
2011年,做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訪問華府,冀望得到華府的背書,只因她堅持不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美國政府顯然認為,台灣可以拿「九二共識」這項虛構或發明,來與北京各說各話,和平共存,但我們台灣人卻不能接受什麼「九二共識」,因為那裡面有「一中前提」或「一中框架」],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就代表美國政府,在倫敦「金融時報」放話,對蔡英文未來的台海政策表示質疑,亦即對蔡英文表示不予支持。
這些經驗顯示:Ironically,我們台灣人越想掙脫中國國共兩黨套在我們的脖子上的「一中絞索」,這個繩索就套得越緊。
所以,我們台灣人若要尋求完全的解放,那就必須另尋對策。
台灣前途的解決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可能是一場持久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無法一步到位,無法一蹴可及,也不是現在就可以解決。
為了進行並贏得這一場逆勢上坡的持久戰,台灣建州運動已發表了不少文章來處理這場戰爭的大戰略(政略)與戰略。
基本上,我們認為: 台灣前途的終局解決必須等到美國在「美中爭霸的百年戰爭」中勝出之後,才能得到朝向對台灣人有利的方向解決的機會,就如同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國家的復國計劃必須等到蘇聯帝國崩潰或美國在美蘇爭霸戰中勝出後才能實現一樣。
在終局解決之前: 第一,台灣人(指認同台灣的台灣合法住民)、台灣人的政黨、台灣人的政黨所組建的「在台灣的統治當局」必須能永續執政,並做好準備,以確保在對台灣人有利的時機到來之時,能夠掌握與抓住機會,並得到華府的同意,一舉解決台灣的前途。第二,台灣人、台灣人的政黨、台灣人的政黨,特別是建州派,消極地不能給華府製造麻煩,不能違逆美國的世界大戰略,積極地要在「美中爭霸」這場百年戰爭中,為美國做出重大貢獻,有了重大貢獻與戰功,台灣人才有資格與立場,才能以戰勝者或戰勝者的盟友的身份,來參與或主導台灣前途的解決。
建州運動必須成為台灣最親美國的力量,也必須成為台灣人民最後最好的希望,建州派必須有能力在美國厚植美國政府與民間的親台灣與親台灣人的力量,且有能力促使美國人民與美國政府在「美中爭霸」這場百年戰爭中,尤其是在中國軍事力量崛起的狀況下,更加堅定地信守軍事保衛台灣的承諾,且能幫助美國加強「不為了尋求與中國妥協或不為了對中國讓步而犧牲、出賣或讓出台灣」的決心,建州運動也必須有能力逐步完成「台灣先做為美國領地」的準備工作及前置作業。
第四部分
金恆煒教授他們準備籌組「台灣獨立行動黨」,這個黨名已說明或暗示他們將來應該不會只做文宣與組織,而是應該還會有將台灣推向「法理獨立」的實際的行動。倘若他們真有行動[它是否會是另一個雷聲大、雨點小、最後四分五裂與曇花一現的「建國黨」?時間會告訴我們],且規模與強度夠大,大到足以動搖美國所定義的「台海現狀」,不知那時華府會做出什麼反應(即便金恆煒他們沒有執政或沒有建立政權)?這將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現在姑且假定金恆煒教授他們這群獨派領袖與菁英是當今的George Washington、Thomas Jefferson、Benjamin Franklin、Thomas Paine、John Adams、Alexander Hamilton、Patrick Henry、John Hancock、John Jay]。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devoted in current stage to making Taiwan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7-3-08 基隆(Keelung,Taiwan)228大屠殺之後, 烈士陳金龍的故事(中文+英文) ◎張之豪/ 想想台灣/ 2014-3-08
TAIWANJUSTICE.COM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曹長青:選擇做美國人

                   曹長青:選擇做美國人


七月四日,是美國國慶節。在美國居住二十多年,每年看美國的國慶節慶祝活動,都相當感慨,它至少有兩個特色:

首先,美國各地的慶祝活動,不是官方為了宣傳國家強大、執政黨偉大光榮正確而組織的,而主要是由民間團體或私人公司舉辦的。像紐約多年的國慶焰火,都是由民營的梅西(Macys)百貨公司舉辦的(今年是第39)。焰火相當絢麗多彩,據說要幾百萬美元。而首都華盛頓的焰火,以及各地的慶祝游行活動等等,幾乎都是私人團體舉辦的。而不像專制國家那樣,總是傾國家之力,做政府一手操縱的宣傳。

美國國慶紀念活動的第二個特色是,它雖然是紀念國家的建立,但主要是贊美這個國家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給個人提供了發展的機會,也就是這個國家剛剛建立時發表的《獨立宣言》所確立的那些原則。美國人不說國慶節,而是把七月四日稱為「獨立日」,不僅是紀念美國當年從英國統治下爭取到獨立,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更是傳遞《獨立宣言》所確立的美國立國精神。這個精神,就是強調人的權利。《獨立宣言》譯成中文才二千三百字,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強調人有自由的權利、生命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三大權利,都是指個人,而不是指國家或政府。而政府的存在,都是為了保護個人的這三大權利,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人民就有權推翻這個政府。

今天美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超強,並不是因為它的幅員,人口和資源世界第一,而是《獨立宣言》所確定的這種保護個人的精神。縱觀美國文化、歷史和政治,有一個英文詞被最多地強調,那就是Individualism中文把它譯成「個人主義」並不妥,因為它容易和中文裡貶意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連在一起,根本就背離Individualism的本意;因此把它譯成「個體主義」比較准確。保護「個體主義」,可以說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因為無論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還是形形色色色的集權主義,從本質上說,都是「群體主義」(collectivism)的變種,最後都是以「群體的名義」奴役個人,剝奪自由。而個體主義,正是對抗群體主義,對抗集權的最主要武器,也是人之所以能有自由、尊嚴的保障。

整個一部美國的歷史,其實就是高揚個體主義,追求個人自由,對抗群體主義和極權的歷史。美國所以成為自由世界的領袖,正是因為高舉了個人自由、個體權利的偉大旗幟。例如連寫信這種小事,美國人都是先寫人名(凸顯個人的重要),然後是城市,最後才是國家。中國則是:先國家,再地方,最後才是個人;國家、集體永遠高於個人。而美國人,即使姓名,也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父姓在後,而不是中文人名的父姓在先(父權、家族社會的表現之一)。這也是強調,你自己的名字是獨有的,最個人化的,你這個「個體」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體現美國人對「個體主義」價值的推崇。

在美國國慶節前夕,俄亥俄州阿什蘭德(Ashland大學政治學教授、匈牙利移民施拉姆(Peter Schramm)寫了篇文章說,五十年前,他還不到十歲,隨父親逃離匈牙利。當他聽到要逃往美國時,問父親「為什麼是美國?」他父親說,「因為,兒子啊,我們是美國人,但生錯了地方。」

施拉姆說,他用了過去大部份的時間琢磨這句話的含意,最後更清晰了,「我父親用他的方式,說明他向往的美國不僅是個地方,更是一種價值。」施拉姆認為,「做一個美國公民跟當其它國家的公民不同,我們美國人不以血緣或歷史當作成為公民的連結;相反,把我們連在一起的是一個共同認同的原則。這種認同正如林肯總統在提到《獨立宣言》時所指的『電纜』——將我們跟簽署宣言的先賢們像‘血中血,肉中肉’般地緊密連結在一起。」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人」這個定義,已超越了具體是哪國國民的界限,它代表著對自由、生命和追求幸福這三大個人權利的信奉和堅持,代表「自由人」!

1776年至今,美國才走過二百多年。一個只有這麼短歷史的國家,卻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和方向,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在911恐怖襲擊時被撞毀的紐約世貿大廈,重建後被命名為自由大廈(Freedom Tower),新建築的高度為1776英尺,就是紀念美國1776年獨立,表達自由精神不可摧毀的堅定信念。

美國遇到重大事件時鳴禮炮21響,因為它是1776這四個數的總和。1776,是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如果沒有1776,沒有「美利堅合眾國」,這個世界今天不知會是怎樣。僅僅回顧過去一百年,20世紀如果沒有美國領銜抵抗法西斯和共產主義,今天人們可能不是生活在希特勒的全球化奧斯威辛之中,就是被關進共產老大哥主宰的「動物農場」。沒有1776整個世界可能就是《1984》。

這不是危言聳聽。在抵抗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人類解放戰爭中,美國投入了1,224萬部隊,最後40萬陣亡,100萬傷殘。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曾說,美國人解放了歐洲和亞洲等,但沒有占領一寸土地,他們唯一的「占有」是那些陣亡美軍墓地,包括二戰時的美軍名將巴頓,也葬在了歐洲。

剛剛結束二戰,美國又馬上投入150萬部隊抵抗共產主義在朝鮮半島的蔓延,結果陣亡幾萬人,才保住了自由的南韓,並使台灣沒被共產紅海吞噬;在隨後的越戰中,美國又犧牲了近六萬人,雖然在西方左派杯葛下沒有打贏,但歷史會記得美國為阻止共產主義蔓延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後來美國的對外干預,就如我在「怎樣看待美國的強大」一文中列舉和強調的,都是跟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在一個軌道。就如布什總統強調的,要推廣「全球民主」,不要再有「雅爾塔」,即不要再為穩定而犧牲小國的自由利益;不要在中東「保持現狀」而容忍毛拉的專制。強調美國人要承擔傳播自由、解放被奴役者的道德責任,重新舉起二戰時那面給所有被壓迫者帶來希望的星條旗,向全球傳遞自由的信息和價值。

這種堅持道德原則,重視民主價值,緣源於美國歷史。美國獨立後的前三任總統華盛頓、亞當斯、傑佛遜都是這種理念的奠基者。其中起草《獨立宣言》的傑佛遜於1826624日寫出他一生中的最後一封信,他說,由於重病纏身,無法去參加紀念國慶和獨立宣言發表50周年的慶典,但他確信,自由的價值,一定會傳遍世界,「在有些地方快一些,有些地方會遲一點,但最後一定會在全球實現。」十天後,在74日美國建國50周年那天,傑佛遜闔上了雙眼,和他同一天去世的還有他的前任、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美國兩個總統同一天在建國50年之際去世,大概不是巧合,而是天意,意味著他們完成了神聖的使命。

從傑佛遜和亞當斯去世至今,不到二百年,而在全球的200個國家中,就已有130個是民選國家,占60%以上﹕歐洲44國,全部走向民主,使歐洲成為地球上第一個都是民選政府的洲際大陸。美洲35國,除古巴外,也都實行了選舉制度。在撒哈拉的非洲,48國中有44個實行了多黨制。在亞洲,日本、印度、南韓、菲律賓、台灣、印度尼西亞,阿富汗,都走向了投票選舉。從美國誕生,至今才短短的239年,還沒有清朝的歷史長,可世界已經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而這一切,都和1776有關。

正是由於美國的存在,世界才充滿了希望;正是星條旗的飛揚,才給全球帶來自由!

美國,所有熱愛自由的人們心靈的故鄉,祝你生日快樂!

201573

——原載「曹長青網站」


祝美國生日快樂:https://youtu.be/XJisvYMKE54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透視中國: 有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嗎?/ BBC/ 2015-6-18

透視中國: 有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嗎?/ BBC/ 2015-6-18
許多評論員認為崛起的中國試圖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劃定勢力範圍,甚至用19世紀美國實行的門羅主義來比喻中國的南海立場。
門羅主義是美國外交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美國崛起的里程碑,以門羅宣言比喻中國說明美國及西方對中國崛起的焦慮。
中國外交部剛表示「不久」將完成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中國在南海填海擴島加劇了同鄰國的緊張關係。台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都對南海島礁有主權伸索,許多島礁被不同國家派兵佔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建造工程「合法、合理而且正當」,這些島礁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也不影響國際法允許的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和飛行權利,也不會對南海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因此不應該受到批評。
但是美國及一些聲稱對該地區有主權的國家認為,中國正在南中國建設用於軍事基地的海島。美國出面呼籲讓中國「立即停止」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地區的建島活動。
遏制中國
被中國主要的外交事務發言人傅瑩稱為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的悲觀派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正試圖從根本上改變當今世界秩序,並且認為只要中國按照現在的方式增長,而且向美國主宰西半球那樣主宰亞洲,中美對抗乃至衝突在所難免,因為美國要聯合中國的周邊國家,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韓國,俄羅斯和越南一起遏制中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訪問日本時表示,中日間存在爭端的、目前受日本控制的釣魚島(尖閣)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與此同時美國在南海 爭端中對越南表示支持,說中國在中越爭議海域部署鑽井平台破壞了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美國對中國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的填海造地行動非常關注中國的行動似乎印證了米爾斯海默的論斷,即更強大的中國會將美國逼出亞洲太平洋地區,就像當初在19世紀崛起的美國將歐洲列強排除出西半球一樣。西方許多評論認為中國崛起會導致中國版的「門羅主義」出現。
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是19世紀初美國針對歐洲的外交政策,內容是反對歐洲國家在北美和南美進一步殖民和干涉,美國將此視作侵略行為,而且可能會招致美國出手干涉。
中國在南海主權爭端的立場是反對象美國這樣的所謂「外部力量」介入和干涉。同門羅宣言相似的是,儘管中國反對,並且中國具有僅次於美國的軍費投入(在過去幾年中國軍費都以兩位數增長,去年中國軍費增加了12.2%),但並沒有多少人認為中國具備足夠軍力阻止美國及其盟國介入。
在宣佈門羅宣言初期,美國的海軍和陸軍也沒有能夠阻止歐洲列強介入美洲的實力。但是因為門羅主義符合英帝國的利益,英國皇家海軍成了執行落實門羅主義的唯一力量。
當時是英國皇家海軍在保證海洋中立,促進自由貿易,因為允許歐洲老殖民國家在美洲建殖民地,會對英國自由貿易形成阻礙。
歷史警覺
當然門羅主義發展是一個由開始美國無力執行,發展到美國成為世界強權有力量執行門羅主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先由阻止歐洲列強介入美洲的角色發展到美國自認為有權干涉主宰美洲事務的霸權。
因此許多批評者認為,門羅主義並不像美國自稱的那樣代表了美國的孤立主義,門羅主義從一開始就代表了美國擴張、干涉和宣佈霸權的意圖。以至於到後來冷戰中美國反對共產主義蘇聯介入南美洲,在古巴導彈危機不惜同蘇聯走到核戰爭邊緣,美國的決策者都援引了門羅主義的原則。
因此援引「門羅主義」來理解中國在南海的政策和企圖,自然會引起西方評論員一連串的歷史聯想和深度警覺。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最近講話表達了相關的看法: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令美國智庫和輿論產生焦慮,把中美間的許多問題,包括南海、網絡安全等分歧和和問題加以放大和政治化。
http://www.taiwanjustice.com/%E9%80%8F%E8%A6%96%E4%B8%AD%E5%9C%8B-%E6%9C%89%E4%B8%AD%E5%9C%8B%E7%89%88%E7%9A%84%E3%80%8C%E9%96%80%E7%BE%85%E4%B8%BB%E7%BE%A9%E3%80%8D%E5%97%8E%EF%BC%9F-bbc-2015-6-18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北京、老共與中國帝國主義者---世界的禍源與台海的亂源---成天擔心被「境外勢力」顏色革命或Regime Change,這基本上可以證明他們外強中乾,缺乏自信,深恐亡黨亡國在即

北京、老共與中國帝國主義者---世界的禍源與台海的亂源---成天擔心被「境外勢力」顏色革命或Regime Change,這基本上可以證明他們外強中乾,缺乏自信,深恐亡黨亡國在即
---以美國為首的自由與民主世界,若能把中國這隻惡龍「和平演變」,若能成功地對北京進行「政權改變」(regime change),若能成功地馴化或改造中國帝國主義者,若能成功地讓中國成為「自由國際秩序」的responsible stakeholder,這將是曠世的豐功偉業,我們最大的prize以及我們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本文與「從尼克森主政的時期開始,華府基本上一路在扶植中國與北京的老共政權壯大,這是養虎貽患,愚不可及」一文的發表,都旨在呼應由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啟動的、最近一兩年來美國國安與戰略界不斷出現的、希望美國檢討與調整對中戰略的呼聲。
台灣建州運動於6/3/2015發表「從尼克森主政的時期開始,華府基本上一路在扶植中國與北京的老共政權壯大,這是養虎貽患,愚不可及」一文,我們在其中這麼說:
//建州派從去年起,就不斷主張與呼籲: 美國武裝力量(以海空及陸戰隊的武力為主)的主力必須配置在東線(在東線對中國採取攻勢,但在西線對俄羅斯採取守勢,在挾具有海空優勢兵力的對中國「海空一體作戰」迅速地取得勝利後,再以「陸空一體作戰」解決俄羅斯的威脅ˇ),以阻止中國的擴張,並保護它的盟國與安全夥伴。 [6/17/2015加註: 「對中國採取攻勢」是指在東亞進行前進部署的美軍被置於隨時可以進入作戰的高度準備狀態,在共軍先對美軍或先對美國的盟國或安全夥伴發動攻擊後,美軍有能力對共軍迅速進行具有決定性的反擊。 ]
台灣建州運動的世界大戰略建築在兩個基本的認知或假設上:
第一: 沒有世界問題,只有中國問題。
第二: 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
所以,我們認為:
第一: 只有對中國進行政權改變(regime change),才能根本解決中共政權或信奉「大中國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者所建立的政權對「自由國際秩序」的創建者與保護者美國在世界的領導權的挑戰與破壞。 [倘若中共政權或信奉「大中國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者所建立的政權對「自由國際秩序」的創建者與保護者美國在世界的領導權的挑戰與破壞成功,不要說台灣會被併吞,整個亞太都將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這樣的世界是野蠻與黑暗的世界,也絕不是您我想見到與生活的世界。 ]
第二: 只有對中國進行政權改變(regime change),才能根本解決中共政權或信奉「大中國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者所建立的政權對台灣的安全、生存、發展、自由與民主的威脅與危害。 [到今天,台灣前途仍然無解,到今天,台灣人民仍然無法獲得完全的解放,到今天,台灣人仍然無法出頭天,這看起來應該不是台灣人的努力不夠,而是中國帝國主義者與老共的黑暗勢力太強大,而且看起來還會越來越強大與囂張,可能至少還會有一段時間是這樣。所以,台灣人應與美國及全世界的親台灣人的、護台的、正向的與光明的勢力緊密結合起來,以便儘速達成對中國進行政權改變的目標。只有主動出擊,並結合中國境內外真正要走民主及與西方共存共榮的道路的勢力,對中國進行regime change,才可望拿到一隻較好的key,來較好地解決台灣的出路。 ]
美國、台灣人、日本、民主國家、自由世界與中國週邊的各國人民現在必須下定決心,對已展露黷武的本質與擴張的野心的中共與中國展開有效的反制行動,要採取積極的防衛,以進行有效的嚇阻,同時要扶植中國境內與境外的真正民主力量,協助它們在中國進行regime change。 //
[6/17/2015加註: 美國在處理世界問題時,軍事準備足夠,但通常由於政治意志不足或無法持續,所以導致失敗。現在對付欲挑戰與取代美國的世界領導權的老共與中國帝國主義者,美國必須如同過去對付蘇維埃社會主義帝國一樣,要有持久的作戰意志,否則無法在中國對美發動的「百年溫戰」中獲勝。 ]
倫敦「金融時報」在5/27/2015刊登了一篇有關中國發表的國防白皮書(5/26/2015發表)的報導,其內容如下:
“China accuses US of stoking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y Charles Clover in Beijing
The Financial Times/AFP
May 27, 2015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n Tuesday accused the US of stoking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 it released a muscular new military doctrine envisaging far-flung combat operations.
At the launch of a security white paper, PLA spokesman Yang Yujun said unnamed “outside powers”​​ were trying to “tarnish the Chinese military's reputation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exaggerated tension”.
“We cannot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is to create excuses for the actions that certain countries may be planning to take,” said Colonel Yang. “This is not a new trick, and has been used many times in the past.”
International concerns have risen in recent months over China's accelerating efforts to create habitable islands on remote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irroring efforts by neighbours including Vietnam,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intended to buttress maritime claims in the region.
In the past month, the US has stepped up surveillance flights over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one case, a P-8 Poseidon aircraft carried a camera crew from television network CNN, which broadcast radio warnings issued by the Chinese navy. The US is considering flying surveillance missions even closer to the islands, as well as sailing warships within a few miles of them, as part of a new, more robust US military posture in the area.
“I think in the past few weeks, it seems that suddenly there is a lot of uproar regarding this,” said Colonel Yang.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hype surrounding this news. Is it because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shrunk and become more crowded?”
The war of words takes place against a broad rethink of China's defence policy, presented in the white paper on Tuesday.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the eighth such white paper since 1998, emphasi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ntry's security needs away from simple territorial defence towards an offensive capacity overseas.
The paper also highlighted information and propaganda as key strategic elements in the “winning of informationised local wars” — the same day as the PLA opened an account on Weibo, China's equivalent of Twitter.
Army operations would “continue to reorient from theatre defence to trans-theatre mo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while the navy would shift its focus from “offshore waters defence” to “open-seas protection”. The air force, meanwhile, would shift focus from “territorial air defence” to “defence and offence”.
A new counter-terrorism law still under discussion would for the first time legalise the stationing of Chinese troops abroad without a UN mandate, seen as a precursor to military operations further afield.
While the white paper promised that China would never attack first, it also made clear that China perceived itself to be surrounded by threats. It described “new threats from hegemonism, power politics and neo-interventionism” as well as from terrorism, separatism, while insisting that “anti-China forces have never given up their attempt to instigate a “colour revolution” in the country.//(報導結束)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Ma Fangjing)

台灣建州運動要特別請台灣與台美鄉親注意最後那一段: While the white paper promised that China would never attack first, it also made clear that China perceived itself to be surrounded by threats. It described “new threats from hegemonism , power politics and neo-interventionism” as well as from terrorism, separatism, while insisting that “anti-China forces have never given up their attempt to instigate a “colour revolution” in the country. (雖然白皮書允諾中國將不先動手攻擊,但它也表明,中國認為它的周遭充滿威脅。白皮書描述,中國有來自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以及新干涉主義的新威脅[註: 指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威脅],也受到恐怖主義[註: 指東土耳其斯坦復國運動]、分離主義[指圖博獨立或自治運動,香港獨立運動,還有與中國完全無關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同時也堅稱「反中國的勢力」始終都沒有放棄它們要在中國挑起一場「顏色革命」的企圖。)

可笑的老共對山頭林立、無法整合、力量很微弱、至今還不足以對北京政權形成致命的威脅、在西方世界的眼中尚未能成為取代老共政權的alternative的「境外敵對勢力」 (特別是流亡在美國的中國民運與維權人士)卻很神經過敏,也很忌諱,有亡黨亡國的恐懼,也因此,老共每年編列的「維穩」的預算竟比國防預算還高。
接下來我們請台灣與台美鄉親們來讀一篇報導:
《人民日報》整版發文猛批「顏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