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牛的故事看摩西的人生
作者:張仁和(台中西屯長老教會駐堂牧師).2017年7月23日
拯救人生的關鍵不是苦難本身,而是因為一顆開放的心。當我們的心願
意向苦難開放,就會開始邁向醫治之路。(猶太拉比哈洛德‧庫斯納)
When we open our hearts to pain and suffering, we begin to heal, not because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but because opening our heart is.(Harold Kushner)
聖經出埃及記述說摩西的故事,一般
人津津樂道於他不平凡的出生,在焚而不燬的異象中與上帝面對面的會
遇,以及他與埃及法老王鬥法展演十災的神蹟,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
過紅海的故事…等等,連2015年春節上映的電影「天地王者」也都把焦
點放在這些故事上。如果摩西的一生只有這些事情值得紀念,那麼他根
本不會是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最為懷念的領導者。身為基督徒研讀摩西
的故事,我們不得不問摩西一生的英勇事蹟與我們今日的生活何干?
猶太拉比庫斯納(Harold Kushner)認為,摩西身為一個被後代尊敬的領
導者,最要緊的地方不在於他成功地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反而是在他
面臨自己的使命與夢想遭遇失敗,在曠野流浪時帶領一群不知感恩的同
胞對他的指責與挑戰,甚至激怒了他犯下致命的錯誤,舉杖擊打磐石出
水,以致於上帝責備他無緣帶領人民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20:12),最
終僅能在尼波山遠眺迦南,埋骨於沒有人知道的荒山野嶺中(申命記
34:6)。
為什麼摩西壯志未酬身先死反被聖經作者讚揚:「以色列中從沒有像
摩西那樣的先知,….也從沒有先知能夠行摩西在全以色列人民面前所行
偉大驚人的事。」(申命記34:10-12)?究竟摩西是如何克服自己人生的
挫折與失敗?為何他面對自己貢獻一生的人民不斷打擊他的使命,卻仍
能勇往直前仍以恩慈對待那些鄙視他的人民?如果今日的我們與摩西易
地而處,我們如何能夠對待自己所深愛的家人或所服事的朋友,他們不
但不知感恩於我們無怨無悔地付出,卻屢屢作出一些讓我們失望的事情
?
答案或許在於「金牛的故事」(出埃及記第32章)所傳達的意義。這
個令人心碎的悲劇有許多不同的解讀,傳統上把全部的過錯歸罪於背棄
無形無狀的真神卻仿造金牛神像的以色列人民,但宋泉盛牧師以人民詮
釋學的角度,同情在曠野迷路而群龍無首的人民,嚴厲控訴摩西是一個
獨裁專制的神權統治者,以金牛事件為名,屠殺反對領袖的異議份子,
鼓動禁衛軍(利未支派)進行一場「勤王」的軍事行動(出埃及記32:26-
28)。這兩種解讀都是站在政教合一的立場,把摩西與人民放在對立衝
突的情勢中,雖然兩者評論的結果大相逕庭,傳統認為摩西是忠於上帝
旨意的領袖,宋泉盛牧師則認為摩西是失敗的領導者。問題是,後代的
猶太人拉比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故事所帶來的意義,特別是當我們生活於
今日滿是令人傷心、挫折與失敗的世界中?
庫斯納認為,金牛的故事與摩西在西乃山前後兩次獲得神聖的啟示存
在著密切的關係。按照聖經作者的紀錄,原先摩西在山上領受上帝所刻
的十誡那兩塊石板,因為以色列人民造金牛的事件,摩西在氣憤之餘把
它摔破了(出埃及記32:19)。猶太拉比在傳統上認為,第一個法版摔成
碎片,是因為摩西看到自己千辛萬苦從埃及為奴之地帶領出來邁向自由
的人民,竟然那麼快就忘恩負義拋棄了上帝委託他的使命,所以摩西在
身心受創失望之餘,緊握十誡的雙手再也無法支撐石板的重量,因而不
慎將石板滑落在地上摔成碎片。要不是始終與人同在的上帝鼓勵萬念俱
灰的摩西再度上山鑄造第二套法版,我們很可能就無法知道上帝對人的
心意。
上述兩種不同的解讀,無論何者才是真正的情況,重要的是,這兩個
刻有十誡的石板所發生的故事,究竟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有學者
主張,第一塊被摔破的石板如果是象徵著神直接對人的啟示,反映著上
帝全然的良善與完美,那麼第二塊石板則是代表上帝與人(指摩西)共
同的合作努力,反映著上帝的旨意與有限的人在現實經驗中對上帝的理
想。從這個故事,摩西學習到一件寶貴的功課:我們可以也應該為人類
設下崇高的道德標準,但同時也要常常準備著承受人類從那樣的高標準
中跌倒與失敗。或許摩西的一生就是將第一塊被摔破的法版碎片與第二
塊仿造的法版共同存放於約櫃裡,以致於他能夠在屢屢受挫的領袖生涯
中,堅持完成上帝託付他的使命。因為對有限的人來說,「破碎與完整
」的經驗是並存在我們的內心和生活中。
有些婚姻諮商專家使用金牛與破碎法版的故事,作為醫治與救贖破裂
關係的種籽。他們認為在所有現存的愛與信任關係中,永遠潛藏著背叛
可能發生的事實。雖然背叛的悲劇是可以被修復的,但存在著人與人之
間新的信任與愛的關係已經不同以往,它們是建立在灰心失望的現實經
驗(即第二塊法版)而不是天真的夢想和期待之上。從摩西的故事我們
可以發現,如果第一塊法版對人的生活要求過高而不切實際,以致於粉
碎了我們自己原先的使命與理想,那麼第二塊法版就是一種結合神與人
之間的異象,召喚我們活出比你我在有限的人生中更美好的自己,就是
這後來的誡命讓我們能夠一直持守到今日。
或許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避免自己所深愛的人不知感恩無視於我們
的付出,好比有些相愛扶持的伴侶偶然得知自己的配偶不忠實發生外遇
的事件,或者相交數十年情義相挺的朋友竟然為了某些利益背己而去,
或是辛苦提拔後進的老闆最終竟然被對方虧空公款面臨倒閉危機,又或
者我們需要長期辛苦照顧失智的家人卻始終得不到對方記得我們所做過
的一切。身處於這樣的人生挫敗中,我們該如何堅持人與人之間的疼愛
與信任?
金牛與摩西的故事啟發我們,認識人類天性的脆弱,即使在最完美的
人們身上也有偶發的不可信賴,在最惡劣的人們身上也存在著無法預期
的良善,這是我們一生可以學習的功課。摩西或許不能控制他人對自己
的行為與情緒反應,但他可以改變自己對他們的觀感,給對方成長的空
間做他們自己卻依然愛著他們,即使他們最終的決定不是當初自己為他
們所選擇的方向。有時,單單愛人比審判人更容易激勵他人達到成長與
改變往我們當初所期待的方向,甚至當對方終究沒能改變時,我們仍舊
同當初一樣深愛著對方,這就是摩西的故事帶給我們今日生活的智慧。
因為摩西清楚知道他所服事的對象不是那群不知感恩的人民,而是呼召
他並承諾始終與他同在的上帝。我們為他人服事,不是因為對方是誰或
者對方認不認識我們,也不是對方是否能夠回報我們什麼恩德,而是我
們清楚知道自己是誰以及那召喚我們來愛人的上帝。